结核病防治:中国助力全球战疫,创新疗法助患者重获新生

世界卫生组织呼吁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减少疾病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驻华代表处与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在京共同举办了研讨会,讨论如何终止结核病的流行。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指出,终止结核病的意义不仅关乎人们健康的改善,还意味着减少因健康问题导致的停工和失业,进而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或降低陷入贫困的风险。他认为,中国在终止结核病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2022年,结核病是全球第二大单一传染病致死病因,仅次于新冠病毒感染。全球有130万人死于结核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几乎是艾滋病的两倍。2022年,全球估算结核病人数为1060万,与2021年相当。我国属于结核病疫情中低流行国家,结核病发病率居于全球中低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整体疫情负担位居全球第三位。

为实现结核病的有效控制,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终止结核病战略》。该战略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将结核病发病率降低80%,到2035年降低90%;到2030年将结核病死亡率降低90%,到2035年降低95%。同时,要消除家庭灾难性支出。然而,当前结核病的防治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耐药结核病患者因经济压力或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放弃治疗等。

针对这些问题,马丁·泰勒提出,应通过充足的资金投入、创新的支付机制及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来解决。他还表示,要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框架下,扩大保障服务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提高结核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质量和可负担性。

此外,他还强调了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他表示,只要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和预防性治疗,有可能使我国达成2030年结核病防控目标。

作为我国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多个科学问题,包括公共卫生干预、诊断与筛查、更有效的药物化疗、耐药检测与精准短程治疗干预、潜伏结核与亚临床结合的干预以及更新的策略。

在新药研发方面,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更新药物敏感结核治疗方案,其中一种基于大剂量利福喷丁的方案可缩短疗程至4个月。研究表明,这种治疗方案具有强大的抗结核活性,可以缩短药物敏感性肺结核患者的疗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