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人才合作助力非洲大陆崛起

新华社内罗毕3月31日电 专稿 | 中非携手推进多领域人才合作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深度合作,我国与非洲在人才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合作形式和领域不断拓展。从建立学校、捐赠设备,到分享先进职教经验和组织各领域培训,再到推进中非智库论坛、中非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交流活动,鲁班工坊、孔子学院等众多人才合作重点项目逐步落实,为非洲国家培养了适应现代化需求的人才,为非洲大陆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非洲联盟(非盟)已将2024年定为教育主题年,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提升人民福祉,实现《2063年议程》的愿景。非盟委员会经济发展、贸易、旅游、工业与矿业委员阿尔伯特·穆昌加表示,非中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正在推动非洲人力资源的优化,促进非洲经济社会的发展,期待在《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等框架下取得更多的成果。

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鲁班工坊实训室,当地教师约纳斯·阿凯莱正熟练地操作来自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模拟流水线上生产过程,向学生讲解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运行原理。阿凯莱今年39岁,他在我国深造时接触到了鲁班工坊这种创新教学模式,回到埃塞后便申请到鲁班工坊任教。他表示,现在的埃塞年轻人很幸运,他们有机会来鲁班工坊学习,他期盼未来在埃塞能有更多这样的工坊。

自2019年非洲第一家鲁班工坊在吉布提建成并运营以来,已有十余家鲁班工坊在非洲相继落地,致力于分享我国优秀职教经验,助力当地人才培养。埃塞鲁班工坊于2021年揭牌运营。据了解,工坊已被非盟总部确定为面向全非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并为世界银行的东非职教一体化项目提供培训服务,培训对象包括埃塞、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的职教人才。

此外,我国在非洲还开展了丰富的医疗援助项目,为非洲提供了宝贵的医疗支持。自1963年第一批援助阿尔及利亚的13名中国医疗队队员抵达阿西部城市赛伊达,拉开中国援非医疗序幕以来,我国援外医疗队和各项目组始终奋斗在非洲地区病、传染病以及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防治的第一线,积极开展培训,帮助非洲改善医疗卫生状况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留下了许多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例如,在我国的帮助下,科摩罗实现了疟疾零死亡,发病率大幅下降;桑给巴尔血吸虫病的发病率也由8.92%降到了0.64%。这些都离不开我国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

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孔子学院,32岁的坦桑尼亚人阿莎·富姆·哈米斯是中文教师。她表示,如果不是因为学习中文并获得了奖学金去我国留学,现在她可能还在桑给巴尔的小船上捕鱼。在她教过的300多名学生中,有许多人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的中文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