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近期波动:供应充足,市场稳定,CPI前景温和回升”
在12月19日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就近期食品价格涨幅明显偏低的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表示,今年1-11月,食品价格与去年基本持平,涨幅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受输入性、周期性、季节性等因素叠加影响,猪肉、蔬菜等价格去年基数较高、今年高位回落。
猪肉价格方面,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处于周期高位、产能明显增加,今年处于周期下行阶段,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低位运行,11月价格同比下降31.8%。然而,随着春节临近,市场需求季节性增加,生猪、猪肉价格略有回升,后期可能继续有所回升。
鲜菜价格方面,去年冬季,受运输物流一度不畅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多,导致基数较高;今年同期国内物流配送畅通,鲜菜供给充足,10-11月平均价格同比下降1.6%。此外,随着冬季气温下降,蔬菜生长速度减缓,部分蔬菜的价格也有所上涨。
从粮食看,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去年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国内小麦、玉米、大豆等谷物价格不同程度上升;今年输入性影响明显减弱,粮食、食用油价格总体平稳,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远小于去年。
除了上述主要食品价格的变动外,还有一些次要因素也对食品价格产生了影响。例如,猪肉价格的波动还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此外,天气因素也会对食品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可能导致粮食产量减少,进而推高食品价格。
对于食品价格的未来走势,李超表示,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产销衔接畅通,市场秩序良好,食品价格具备平稳运行基础。此外,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各项政策的调整,食品价格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食品价格保持稳定的可能性较大。
明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的背景下,食品价格的稳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食品价格的稳定可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食品价格的稳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我国食品价格的稳定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例如,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都可能对我国的食品价格产生影响。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稳定进口食品的数量和价格,以应对可能的食品价格波动。
总之,食品价格的稳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继续保持食品价格的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