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装备进化:自主攻击或是下一个风口浪尖

在俄乌冲突中,无人作战的第二阶段已初现端倪。近日,乌克兰军方公布了一段视频,证实其无人机成功摧毁了两辆俄罗斯无人战车。视频中,无人战车被描述为具有履带驱动,配备榴弹发射器和机枪。当遭受无人机袭击时,两辆战车并未作出任何反应,这可能意味着它们已经损坏或失去联系。这一事件展示了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标志着无人作战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前,俄乌战场上的无人装备之间已经开始互相攻击,如无人机之间的空中战斗,以及这次乌克兰无人机与俄罗斯无人战车的对决。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发展至无人装备之间的自主战斗。提高无人装备的自主作战能力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无人作战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飞行控制和信息传输问题上,最终需要操作者实施战术和执行攻击。

然而,如果一名驾驶员只能控制一架无人机,那么在大型无人作战行动中,他将处于劣势。例如,在无人机与无人战车的战斗中,无人战车可以将主战坦克的力量分散到数百或数千份,“猛虎变群狼”。如果能占领有利位置,无人战车就能作为持续输出的火力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一对一的对决方式,无人机方面将处于不利地位。这将迫使无人机研发机构提高无人机的自主攻击能力,减少对驾驶员的依赖。

另一种可能性是让无人装备具备自主识别和攻击目标的能力和权限。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走向,因为它可能导致机器做出杀害生命的决定。尽管在战争中,双方都可能会为了短暂的胜利而冒险跨越这条“红线”,开启无人装备自主杀戮的时代,但我们必须警惕这个风险。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