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打造健康中国2030

4月9日,我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在西城区举办了一场名为“关注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题活动。该院是唯一一个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学和肝病学分会三个分会的主任委员的医院。该院消化学科建设一直保持稳定发展,而其消化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更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实验室的目标是构建我国的消化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党委副书记、院长、全重实验室主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澍田在活动中介绍了这个目标的两个方面。首先,他们计划围绕消化系统的常见和难治性疾病,挖掘疾病的发生和癌变的分子机制,打通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实现理论创新,从而引领学科的发展。其次,他们计划研发新药物和新型器械,实现“自主研发可控”,构建新的策略和体系,全面提升消化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2030”做出贡献。

这个实验室由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苏州国科医工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申报,并于2023年3月成功获得批准。实验室以人民的生命健康为导向,立足于消化系统重大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结合多学科的特色和医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发挥“医疗机构+研究院所+企业”的优势,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促进合作,不断提高研究水平,打造国际水平的消化健康创新研究基地。

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精准分子诊疗和新药创制;诊疗关键技术突破和设备研发;综合诊疗策略的革新;信息化智能化创新平台的构建。实验室的成果包括发现了多种消化道早期癌症的标志物和潜在的靶点;揭示了肝纤维化等疾病的关键机制;开展了系列难治性消化系统癌症前疾病的新药临床试验,推动了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开发了全球首个消化道单目3D内镜成像系统;开发了消化道疾病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研发出了我国第一款4K超高清内镜等。

张澍田表示,实验室的创新内镜操作技术和多镜联合治疗新术式,大幅降低了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和窒息致死等严重不良事件的概率,这些方法安全、有效且经济。此外,通过“友谊消化直通车”等项目,有效地提高了地区医院的消化早期癌症内镜治疗水平。

在实验室的研究定位上,张澍田指出,他们的研究方向应该面向疾病防治的需求,提前关注常见和难治性的消化系统疾病,揭示癌前疾病发展的分子机制,确定疾病干预的潜在靶点,构建多因素的筛查体系,形成适合中国人群的特色的诊治标准,推动医学转化研究。同时,他们还应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专注于解决医用设备的“卡脖子”问题,围绕特色医疗设备,实现自主研发可控,突破关键技术壁垒,提高国产内镜的市场占有率,开发精准分子诊疗设备,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