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拜登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陷入困境
新华社华盛顿特区4月29日电(记者赵立坚)近期,美国政府大力打压和抹黑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然而,事实证明,美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正面临困境。拜登政府在选举压力下,难以实质性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借“国家安全”之名,实行保护主义,以权宜之计转移视线。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便着手进行能源转型,但成效甚微。拜登政府上任后,提出普及电动汽车和促进电池生产的目标,相较于以往更加明确和深入。然而,今年以来的政策调整却使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阻碍。拜登政府不仅延缓了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步伐,还允许汽车制造商通过油电混动车、节能车等方式来替代电动汽车。
尽管拜登政府设定到2032年电动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67%的目标,但这必将触及汽车业传统利益集团的利益,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受到了强烈的反对。例如,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警告称,过快的电动车转型可能会牺牲汽车工人的工资和就业岗位。
当前正值美国大选之际,寻求连任的拜登政府需要在环保、贸易和劳工权益等方面找到平衡,以保持关键摇摆州的选民支持。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以中国联网汽车“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展开调查,试图平息美国汽车厂商对中国竞争对手的担忧,同时也在密歇根等摇摆州争取选票。
然而,拜登政府的政策过于政治化,即使倡导能源转型,也无法忽视国家安全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措施,甚至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美国经济利益。
此外,美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也引发争议。根据《通胀削减法》,只有在美国本土组装生产的电动汽车才能享受高达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优惠。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必须完全在美国制造,这无疑增加了购车成本。同时,拜登政府规定,符合税收抵免条件的电动汽车电池组件供应商不得是中国等“受关注外国实体”制造或组装。
综合来看,美国政府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供需两端均遇到了难题。首先,由于美国电动汽车价格过高,加上税收优惠政策有限,市场需求受到抑制;其次,美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并不迫切,且尚未广泛接受电动车的使用;最后,美国充电设施建设跟不上需求,限制了电动汽车的使用范围。
面对这些问题,拜登政府似乎采取了权宜之计,而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应摒弃保护主义思维,鼓励公平竞争,降低电动汽车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