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舆情压力:官员焦虑与民众沟通的困境

在我国行政体系中,基层政府承担着直接面对老百姓办理事务、回应诉求、处理矛盾的重要职责。然而,近年来,基层政府在应对舆情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引发了广泛关注。基层干部不仅要应对自上而下的政治问责,还需应对新媒体传播带来的不确定性。张雪霖教授长期从事基层综合性调研,对这一现象有着深入的理解。

张雪霖表示,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基层政府的舆情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基层政府人力资源有限,许多基层干部都是“多面手”,舆情工作只能占据一小部分工作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基层政府主要通过人工监测网络舆情,关注地方性的社交平台动态。与上级政府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网络空间的治理相比,基层政府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基层干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担心一旦出现重大舆情事件,会被问责,这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对新媒体传播规律充满担忧,担心一旦事件进入互联网,就可能演变成全民关注的负面舆情形象,对地方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尽管如此,张雪霖认为,基层干部需要正视地方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矛盾。他们需要提高面对公开镜头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通过媒体发布会等公开场合的制度化形式与民众沟通互动。同时,专家系统的理性分析声音在舆论信息市场中也非常重要。

张雪霖还强调,媒体和舆论监督在发挥积极作用时,应当呈现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全面真实性。在新媒体时代,地方政府需要适应与公众沟通的能力,通过主动信息公开来消除民众的疑虑,防止负面舆情转变为正面舆情。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