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思想困局:从进步主义到后进步主义
美国校园风起云涌,抗议以色列在加沙无差别杀害平民和士兵的事件。近日,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举行集会,表达对这一事件的不满和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此外,一些教师也参与了抗议活动。这一现象揭示了美国学生在政治立场上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在思想领域的分歧日益加剧。
美国犹太裔哲学家弗雷泽原计划在今年5月被聘为德国科隆大学讲席教授,但因去年秋天签署了一封支持巴勒斯坦的声援信而被取消聘任。这一事件再次强调了,尽管抗议活动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具体政策诉求上,但在思想层面上缺乏共鸣和行动的一致性,可能导致抗议运动失去活力或者被利用。
对比196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当前的学生抗议运动未能触及这个时代最具公约数的思想口号。当时的反战运动反映了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心声,并具有强烈的思想批判功能。相比之下,当前的学生抗议运动仅局限于表面上的抗议,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批判,因此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果。
随着西方思想内耗的加剧,全球各国在思想领域的共识也在逐渐瓦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新的全球思想共识,尊重平等与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和个人主义的人权思想,并将其作为全球共享的思想价值基础。同时,欧美国家需要适应全球权力结构的变迁,重新构建国际秩序中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应对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