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面临挑战

近期,关于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导致身体不适乃至死亡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调查,我国现有职工总数约为4亿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了8,400万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1%。他们已成为我国职工队伍的重要部分。然而,他们在工作中面临诸多挑战,如工作时间过长、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不足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为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23年11月发布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旨在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好的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

在新就业形态下,由于用工主体的复杂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往往容易受到用工规则和算法的压迫,陷入困境。同时,新就业形态下的证据多数为电子数据,使得劳动者在发生权益纠纷时举证困难。此外,由于企业注册地和劳动者工作地点的分离,以及在诉讼和仲裁过程中遇到的管辖地确定等困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之路充满艰辛。

尽管如此,政府部门已采取措施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例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明确了每日工作时间的计算方式,以防止过度劳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则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公示劳动规则,以便劳动者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此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为劳动者提供了维权的具体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