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获国家支持,多个高校拟立项研发课程曝光!
我国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2022年12月28日,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民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发课程立项公示》(以下简称“公示”)。根据《关于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课程体系建设的通知》,经过委属高校申报,教育司会同学科调整专班组织专家对各校申报的研发课程进行评审,现对拟纳入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发课程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12月28日至2024年1月8日(7个工作日)。
公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拟立项研发课程名单》显示,此次公示的课程分为理论、历史、制度与治理、区域与族群等类别,共计25项。申报的25项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哲学、中华民族文化导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政策法规解读等。这些课程将由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以及大连民族大学申报,其中20项课程由中央民族大学申报。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我国民族学研究的重镇,一直致力于民族学及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这次公示的课程中,中央民族大学申报了20项课程,涉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中华民族文化导论》作为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中央民族大学12月5日的消息,该校召开了学科优化调整工作专班工作小组第10次会议,集中评议全校范围内申报《中华民族文化导论》的课程大纲等材料。会议明确了该课程的设计思路、精神内涵、基本内容,并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强世功在会上分析了本次申报《中华民族文化导论》课程的31份课程大纲的总体特点,并明确了课程设计整体思路和重点要求。具体而言,强世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在课程结构上,要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坚持“两个结合”,充分体现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理论范式上,要超越现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各种论述,准确阐释中华民族文化以中原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发展规律和特征。其次,要把握中华民族文化形成发展的空间地理、经济社会、政治、文明、历史五大逻辑。在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如何进行“史”“论”结合,以最新的理论范式,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最后,要在课程内容上“古今并重”,更多展现近代以后的文化创新发展,重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注融入现代科技的新型文化载体,展望中华文明的未来形态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愿景。
除了中央民族大学之外,其他高校也在积极申报相关课程,以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研究与发展。例如,中南民族大学于2022年成立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明确提出要认真做好自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学科建设工作,力争从202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中南民族大学将综合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积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建设。同时,他们还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工作。
此外,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研究与发展。2022年11月10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举办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强调,学科优化调整工作是学校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最重要的工作。加快推进学校学科优化调整、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是民大全体师生的共同任务。会议还强调了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的重要性,以及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紧迫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10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集体学习中强调,要优化学科设置,加强学科建设,把准研究方向,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这一重要部署为我国民族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综上所述,我国正积极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研究与发展,这将为加深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入到这一领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将会成为一门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学术价值的学科,为我国的民族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