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6.2级地震后:村庄自救与重建纪实》
在12月22日发生的6.2级地震之后,我国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受灾严重。该地区交通受阻,许多村庄房屋受损,村民急需温暖的棉帐篷。政府及时启动了救灾机制,向受灾地区运送了大量的帐篷、取暖用具和生活物品等物资。然而,如何将这些物资公平地分配到各个村子,成为了当地干部面临的一大挑战。
河沿村是民和县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尽管物资有限,但村民们仍在努力维持生活的正常运转。河沿村的村委会主任郭福生保每天早晨都需要骑着电动三轮车前往10公里外的官亭镇领取救灾物资,然后返回村里进行分发。然而,由于物资有限,有些村民并未得到足够的帮助。
郭福生保表示,河沿村共有9个社,共有人口545户。地震发生后,他们急需能够挡风的棉帐篷。然而,截至12月21日,村里一共领到的帐篷不到200顶,一顶只有12平方米的帐篷里需要安排将近10个人。公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民和县共设置129个安置点,集中安置了2477户、11054人。为受灾群众发放帐篷、取暖用具、生活物品等各类救灾物资35837件。
河沿村位于青海省积石山县与甘肃省积石山县之间,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在地震发生后,物资的运输和分配难度加大,给当地干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郭福生保告诉我们,他们每天清晨都要去10公里外的官亭镇领取各种救灾物资,然后回村发放。非常时期,一路上各种工作电话就没停过。
为了确保物资的公平分配,郭福生保学会了镇里的办法,对9个社组平均分配。这样,统一分配之后,就可能有一些剩余,村委会要根据一些老弱病残村民的实际情况对他们优先照顾。但即便如此,也很难让每个人都满意,争执在所难免。
郭福生保向我们展示了村委会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录了每天收到的救灾物资以及分配情况。我们发现,物资的到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于村干部而言,有时候分配时的取舍比最简单的一碗水端平更难,他们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河沿村是官亭镇最大的行政村,有村民545户,常住人口加上陆续赶回来的村民近两千人。然而,在地震发生后,村里的大部分房屋受损,亟需重建。郭福生保表示,他们已经向上级部门汇报了房屋受损的情况,并希望能尽快获得援助。
河沿村的村民们在这场灾难中展现出了坚韧的精神。他们在安置点内度过了寒冷的夜晚,期待着未来的生活能恢复正常。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坚信,只要团结一心,终将迎来重建家园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