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的负担:系统分析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神经系统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然而,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仍然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据2009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65岁人群偏头痛年患病率达到9.3%,这意味着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偏头痛患者。这种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的偏头痛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2022版《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目前常用的药物分为两大类:急性治疗药物和预防性治疗药物。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类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首先,急性治疗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的急性发作,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根据2022版《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地坦类药物是5-HT1F受体激动剂,主要包括拉米地坦。拉米地坦具有快速缓解偏头痛疼痛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少,适用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偏头痛患者。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地坦类药物存在中枢抑制作用,可能导致患者无法评估自己的驾驶能力及药物的损害程度。因此,患者应在服药后至少8小时不要驾驶车辆。此外,地坦类药物与其他类型的偏头痛药物一样,也存在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的风险。
其次,预防性治疗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偏头痛的发生,可以减少患者的发病次数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2022版《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推荐了CGRP或其受体单克隆抗体以及吉泮类药物,如瑞美吉泮和阿托吉泮。这些药物在预防偏头痛发作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CGRP或其受体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类新的治疗靶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它们可以通过阻断CGRP与其受体结合,进而终止偏头痛发作。而吉泮类药物则可以通过延长药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预防性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预防性行为也对偏头痛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减少眼部疲劳引起的头痛;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降低偏头痛的发生概率;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改善头部血液循环,降低偏头痛的风险。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和研究成果将为偏头痛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然而,这需要我们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便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同时,公众也需要提高对偏头痛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接受治疗,以实现早诊、早治、早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