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评估:高校反思教学难点与改进措施
近日,北京市教委宣布,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北京共有7所高校参与本年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工作。这7所高校分别为中国农业大学与巴西圣保罗大学联合学院、北京交通大学与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管理与创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北京化工大学与意大利热那亚大学合作举办的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北京联合大学与俄罗斯交通大学联合交通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与法国克莱蒙高等商学院合作举办的商业智能与分析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北方工业大学与伦敦布鲁内尔学院合作的项目,以及清华大学与新加坡管理大学合作举办的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
据悉,参与评估的高校均已对外公示了各自在办学特色、培养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公布了自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评估过程中,多所高校发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教师工作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北京交通大学指出,美方选派的教师在无法按计划授课时,往往需要调整教学计划,这给课程安排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部分美方授课教师即将退休。北方工业大学也提到,部分英方教师因工作压力和远离家乡等因素,工作稳定性不足。对此,两校均表示将通过推动课程组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中外教师科研合作,并加大中方合作教师的支持力度。
在教学运行方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面临课程衔接不畅等问题。北京化工大学表示,中外方课程在内容、大纲执行等方面存在不顺畅情况,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未来,学校将加强国内外专业教师的研讨,优化课程内容,避免重复,减少遗漏,精简课程数量,并加强项目式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也强调,中外教师共同开发和授课的课程,内容衔接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难点。为此,学校将拓展教师交流合作平台,定期举办座谈和学术会议,加强师生反馈机制,不断进行教学评估和改进,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确保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部分学校还提到项目时间短导致学生实践时间不足的问题。北京交通大学表示,由于项目学制为一年,课程安排非常紧凑,导致实践教学次数较少。为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起,学校将启动“创业导师队伍创建计划”,预计组建一个包含30位企业家在内的创业导师队伍。在培养过程中,每门课程至少邀请一位企业家进入课堂,结合课程内容分享实际案例。同时,学校还将积极联络孵化园、加速器及创业导师所在企业,确保每届学生有3至5次实地参观与调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