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纪念馆重塑辉煌,传承科技先贤精神

在庆祝“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及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的历史时刻,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于10月16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了重新开放仪式。此次改造升级,全面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杰出贡献,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助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加速建设科技强国。

在半年的精心改造后,新馆以现代化的落地玻璃幕墙和具有年代感的红砖建筑相结合的风格,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雁栖湖校区深处,与周边青山相映成趣。60年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彰显了国家的尊严。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周琪表示,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自2013年建设以来,已对外开放,并在今年启动了全面修复工作,同时征集了大量史料文物。

为确保维修期间展览不间断,学校设立了临时展览,并成功接待了超过3.3万人次。经过紧张有序的四个月改造,纪念馆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各界嘉宾和“两弹一星”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及家属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在致辞中强调,“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伟大成就。在研制过程中,众多优秀科研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伟大力量。他呼吁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坚持自主创新,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作为“两弹一星”研制亲历者,分享了当年中国科学院人在艰苦条件下的奋斗历程。他表示,新一代科研工作者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攻克关键技术,为新时代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一学生王一博表示,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让他深受启发。他认为,“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是国科大学子的精神底色,希望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此次改造升级,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深入挖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物,包括“两弹一星”元勋的手稿、重要历史场合的服装以及研制过程中的科研仪器设备图纸和模型等。同时,校区内保留的“两弹一星”旧址遗迹也得到了细致的发掘和标识,让这些历史遗迹拥有了独特的“身份证”。

新建序厅外,旧时的发射架依然屹立,见证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