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中国:常见疼痛管理攻略
为提升公众对疼痛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意识,2024年中国镇痛周期间,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的“无痛中国”主题科普传播活动上,多学科专业机构联合发布了《常见疼痛管理联合提示》,倡导公众关注并积极应对常见疼痛问题。
《提示》强调,疼痛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症状,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命体征,与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并列为“五大生命体征”。它不仅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长期疼痛刺激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改变,使疼痛慢性化,增加治疗难度。
《提示》指出,对于急性疼痛,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防止其转变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需要积极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慢性疼痛包括慢性原发性疼痛、慢性癌症相关疼痛、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等多种类型。
对于轻中度疼痛,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非阿片类基础镇痛药物。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有助于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重度疼痛,患者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慢性病合并突发疼痛,可能预示病情恶化或并发症发生,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提示》还关注了性别差异对疼痛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扰,且疼痛程度更高。在疼痛管理中,针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能更为有效。
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的基础。在选用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但需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阿片类药物适用于治疗严重疼痛,但易产生成瘾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提示》最后提醒,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自行用药。同时,用药前应注意药物有效期,确保在药品保质期内服用;常规药物应避光、干燥、阴凉、密封储存,特殊药物需按照说明书或医嘱进行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