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危机:传媒如何唤醒社会关爱

在清华大学第三届全球发展与健康传播论坛上,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发表了关于全球健康与发展挑战的重要观点。他指出,全球正面临多重健康与发展难题,约1.5亿儿童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发育迟缓,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疾病也在部分国家重新抬头。这些问题不仅对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了挑战,更考验着人类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共情。

郑志杰强调,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激发人们的共情之心。共情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苦难和需求,也为社会合作与团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共情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全球性的困境,推动跨国界的合作,而且是实现全球健康与发展目标的动力。

然而,郑志杰也指出,全球范围内的共情能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科技的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的“信息茧房”现象以及长时间接触负面新闻等因素,都在削弱人们的情感连接能力,导致同理心疲劳现象普遍存在。

郑志杰进一步介绍,研究显示,自1979年以来,年轻人的共情能力下降了约50%,这与日益加剧的社交隔离和自我中心化趋势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重塑共情能力,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他认为,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媒体不仅提供事实信息,还能通过深入的故事、真实的叙述和人文关怀,打破冷漠与麻木,唤醒人们内心的共情,从而推动社会向善。

“讲故事是激发共情的核心手段。”郑志杰说。首先,媒体可以成为催化剂,让那些在健康与发展危机中声音微弱的弱势群体被听见,将遥远而抽象的危机转化为每个人都能感知的现实,拉近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距离,促使社会各界行动起来。其次,讲述故事的方式直接决定了故事的影响力。只有让故事更加生动,并通过多种平台精准触达更多受众,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让共情不再只是短暂的情感反应,而是成为推动合作行动的持久力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