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诗人对话:诗学资源的碰撞与融合
2024年5月初,《合流》诗刊举办了“青年华语诗人交流计划第三弹:单丝不成线”在线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多个环节,如“宇宙或屋宇?——太遥远的和太近的”主题的对谈,参与者分享了各自的写作资源和创作心得。
在谈到自己的写作资源时,萧宇翔表示,他整理了四种资源供同辈诗人参考。第一种是“翻译资源”,他认为翻译资源不仅能拓宽视野,还能帮助诗人们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流派。第二种是“古典资源”,他对六朝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并将古典典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第三种是“对手学科”,他受到小说家吴明益的影响,认为借鉴对手学科(如科学、自然生态)有助于丰富诗歌创作。最后一种是“悖论”和“博学”,这两种元素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他参与者拓野、杨牧、林宇轩、匡哲等也分享了各自的心得。拓野认为,诗歌篇幅的长短、内容的复杂程度等因素都与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密切相关。此外,他们对长诗结构和义理的关注,以及运用佛教八苦等传统题材进行创作的尝试,都体现了他们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
杨牧则提到,在早期创作过程中,他们曾试图通过现代主义诗歌与本土化写作划清界限。然而,随着对现代主义诗歌的深入研究和借鉴,他们逐渐认识到,现代主义诗歌中的悖论、矛盾修辞等手法对于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的举办,旨在促进华语诗人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诗歌创作的发展。通过分享各自的经验和心得,诗人们得以相互启发,为未来的创作道路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