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陆药业加码中成药布局,拟2.48亿元收购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80%股权

标题:北陆药业加码中成药领域,拟2.48亿元收购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80%股权

摘要:北陆药业近日发布公告,计划斥资2.48亿元收购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原药业)80%的股权,进一步布局中成药市场。天原药业拥有丰富的中药产品线,预计将对北陆药业的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正文:

近日,我国制药企业北陆药业发布公告,宣布计划以2.48亿元的价格收购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原药业)80%的股权。此举旨在加速北陆药业在中成药领域的战略布局,为其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据了解,天原药业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专注于中药材种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具有丰富的中药产品线。目前,天原药业拥有58个中药批文,其中包括44个国家医保品种、18个国家基本药物品种以及41个非处方药品种。产品类别涵盖清热解毒、胃肠、感冒、补益和活血止痛等多个领域。

对于此次收购,北陆药业表示,此举将有助于补充公司现有产品线,加强在中成药领域的战略布局。北陆药业认为,天原药业在中成药领域拥有的多款优势产品,将对现有产品管线形成有力补充。

然而,近几年来,北陆药业的业绩面临一定的压力。2020年-2022年,北陆药业的净利润分别为1.75亿元、1.26亿元、1120.63万元,同比分别下降48.98%、28.15%、91.07%。尤其是2022年,受主力产品碘帕醇注射液被纳入全国药品集采范围的影响,北陆药业的净利润大幅下滑至不足2021年的十分之一。

集采对北陆药业的业绩产生了直接影响。2022年,碘帕醇注射液被纳入第七批全国药品集采范围,作为国内碘造影剂制剂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北陆药业以第一顺位中标并优先选取广东省、上海市、贵州省、青海省等作为主供省份。此外,通过50ml:18.5g(I)残缺品规补标,北陆药业还中选了北京、江苏、四川、山西等7个省份。中标集采虽然有利于北陆药业提升市场份额,但短期内也对营收产生了直接影响。2020年,北陆药业对比剂产品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同比减少19.50%。

面对业绩压力,北陆药业正在加快布局“第二增长曲线”。近年来,公司正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并将中成药作为重点布局领域。其中,北陆药业自主研发的九味镇心颗粒是我国首个通过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纯中药制剂。该药已逐步应用于神经内科、精神科、睡眠科、消化内科等科室,截至2022年底,覆盖国内数千家医药终端。2022年,九味镇心颗粒的销售额达到1.24亿元,同比增长11.97%。

除了九味镇心颗粒之外,北陆药业还围绕该产品开发了多款保健品,以期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北陆药业全资子公司陆芝葆药业此前在安徽省亳州市竞拍取得了143.335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推进第四生产基地的筹建工作。2023年11月,北陆药业明确了第四生产基地的建设目标为中药板块生产基地,并表示筹建工作已启动。

总结来说,北陆药业此次收购天原药业80%的股权,将进一步推动其在中成药领域的布局。随着第九味镇心颗粒等新品的上市,以及第四生产基地的开工建设,北陆药业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然而,公司仍需关注原料价格上涨、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其业绩产生的影响。

【健康必读】红霉素药膏使用需谨慎,不可过度使用!

【健康提示】红霉素药膏使用需注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杜娟表示,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虽然能杀死一些敏感菌株,但长期或不合理使用,容易导致菌株产生耐药性。因此,红霉素药膏并不是万能的,主要用于敏感菌的感染,对于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或者深部感染是不管用的。

在使用红霉素药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耐药性问题。其次,使用剂量也需要适度,过量使用不仅可能导致副作用,还可能加重病情。在合理使用红霉素药膏的情况下,不适症状在3日内都会有好转,应继续使用至感染被完全控制再停药。若使用3日后,皮肤红肿、渗出脓液的症状依旧没有改善,应该立即停药前往医院就诊,不建议继续涂抹。

红霉素药膏的适应症主要包括: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各种皮肤病症,如痤疮、脓疱病、毛囊炎、皮炎等;以及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症,如癣菌感染等。然而,红霉素药膏并不适用于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其他类型的感染。同时,红霉素药膏也并非适合所有人群,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在使用红霉素药膏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与其他抗生素合用,以免导致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问题;不要长期、过量地使用红霉素,以免导致不良反应,如肝肾损害、骨髓抑制等;同时,在使用红霉素药膏期间,应注意饮食调节,增加富含维生素D和锌的食物摄入,以提高疗效和预防感染复发。

【科学饮食】辣椒需谨慎食用

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调味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B6、叶酸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然而,辣椒的辣味成分辣椒素却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如引起口腔、舌头、胃肠等部位的不适感。因此,辣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食用的食物。

尤其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胃溃疡患者、胃炎患者、肠道疾病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 child、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心脏病、 peace of mind 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食用辣椒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此外,辣椒的辣味成分也会刺激神经系统,使一些人出现失眠、焦虑、烦躁等症状。因此,这类人群建议尽量避免食用辣椒,或者食用辣椒时要适量,以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中医养生】胡椒豆腐鱼头汤可温中散寒、开胃醒脾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容易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春季养生成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而胡椒豆腐鱼头汤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温中散寒、开胃醒脾,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胡椒豆腐鱼头汤的做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准备好6克白胡椒、1个大鱼头、250克豆腐、30克芫荽(香菜)、3片生姜,然后将大鱼头清洗干净,对半切开;白胡椒捣碎,豆腐切成中等块状,香菜洗净切段备用;用生姜片热油起锅,放入大鱼头煎至鱼肉转白,加入热水煮沸后放入胡椒转文火滚至汤水呈奶白色,加入豆腐再煮10分钟,出锅前2分钟放入香菜,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对于脾胃虚寒者,可以减少豆腐分量,加大生姜片用量。本汤品适用于胃寒不适、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等调理,对增强免疫力、润泽皮肤也有一定作用。

【生活新知】散光度数大不适合戴隐形眼镜

随着科技的发展,隐形眼镜已经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用品,尤其是在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的人群中,隐形眼镜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近年来,关于散光度数大不适合戴隐形眼镜的问题

科济药业宣布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於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科济药业近日宣布,国家药监局已批准其全人抗自体BCMA CAR-T细胞产品赛恺泽(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治疗方案,赛恺泽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这些患者经过至少3线的治疗,但仍然处于疾病的进程之中。

赛恺泽是一款全人抗自体BCMA CAR-T细胞产品,通过结合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利用CAR-T技术,产生针对BCMA特异性抗原的T细胞受体,从而对病变细胞进行精准打击。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治疗方式中的耐药性问题,还可以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

赛恺泽的上市不仅标志着我国医药行业在血液肿瘤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同时也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据我国统计数据显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 affects over 100,000 people in our country,且治疗难度大,患者的生存率相对较低。

作为国内领先的医药企业,华东医药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医疗的发展。此次与科济药业的合作,也是华东医药在医药研发领域的一次重要布局。华东医药(杭州)将与恺兴生命共同推广赛恺泽注射液,这将为我国的医药市场带来更为丰富和多样化的治疗方案,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愈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赛恺泽的上市并不意味着故事的结束,反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案的研发和应用,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同时,我国政府也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

总的来说,科济药业宣布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其全人抗自体BCMA CAR-T细胞产品赛恺泽(泽沃基奥仑赛注射液)正式上市,这无疑是我国医药行业的一大进步。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创新治疗方案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广大的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关爱。

关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国内外药企积极布局研发新型治疗药物

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之际,我国专家呼吁关注这一难治性疾病的防治

每年的3月份被设立为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关爱月,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个疾病的认识,促进科研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难治性的恶性浆细胞疾病,约占所有血液肿瘤的10%。这种疾病的主要特征是骨髓中的浆细胞失去控制的增长,产生异常蛋白,导致包括心脏和肾脏等重要器官受损。虽然患者可以通过传统疗法获得缓解,但大多数仍会经历反复的疾病进展。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和平均预期寿命提高,患病人数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据Frost and Sullivan估计,到2023年,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患病人数将达到约15.3万人,新发病例数为2.32万人。预计到2030年,患病人数将增长至26.63万人。

目前,我国已有30余款药物获得批准上市,包括达雷妥尤单抗、泊马度胺、塞利尼索、来那度胺、地舒单抗、硼替佐米、卡非佐米等。此外,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积极研发新型药物,如针对BCMA靶点的药物。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范围内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药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320亿元,这也吸引了国内外药企纷纷加入研发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企业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驯鹿生物和信达生物共同研发的靶向BCMA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伊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福可苏)和海特生物的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注射用埃普奈明(商品名:沙艾特),都已在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此外,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也已经申报上市。

在BCMA靶点的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开发上,我国的药企主要在研发靶向BCMA的CAR-T细胞疗法及双特异性抗体药物。除了泽沃基奥仑赛和伊基奥仑赛,驯鹿生物的伊基奥仑赛和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也均为靶向BCMA的CAR-T细胞疗法,且已经在国内提交上市申请。另外,还有一些企业正在研发针对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BCMA/CD19的CAR-T细胞疗法,以及康诺亚生物、岸迈生物的两款BCMA/CD7的CAR-T细胞疗法进入Ⅱ期临床试验。

在科研方面,我国的一些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也在积极进行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例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抑制BCMA信号通路的药物,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上。此外,一些医疗机构如上海长征医院血液病科、全军骨髓瘤与淋巴瘤疾病 center也开展了多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治疗方面的研究,医生们也呼吁大家关注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据专家介绍,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同时也应该加强医疗资源投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

总之,多发性骨髓瘤仍然是一个难以攻破的疾病,但是随着医疗技术和科研资源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这个疾病的了解和治疗手段也在逐渐增强。专家们呼吁大家关注这个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全民社区疼痛管理与促进项目正式启动:疼痛学科诊疗能力提升引关注

近年来,慢性疼痛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数据显示,约有80%的人会在生命的某个阶段经历慢性疼痛,而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慢性疼痛的防治和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无痛中国行动·全民社区疼痛管理与促进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由我国知名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控机构共同主办,旨在推动全民社区疼痛管理与促进项目的实施,提升广大居民对慢性疼痛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疼痛管理水平,从而改善民众健康状况。

据了解,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培养一批专业的疼痛管理人才,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为此,项目将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线上课程、线下研讨、实践操作等,使参与者能够全面了解疼痛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技巧和服务模式。此外,项目还将联合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和专业机构,建立疼痛管理联盟,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疼痛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和参与到疼痛管理工作中来,项目还将开展一系列健康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疼痛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慢性疼痛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为此, experts们将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分享最新的疼痛研究成果,普及慢性疼痛的正确认识、预防和治疗手段,帮助民众科学地面对疼痛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疼痛管理的影响力,项目还将与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一批针对慢性疼痛的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这些创新成果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愈效果和生活品质。

在谈到项目的意义时,项目负责人表示:“慢性疼痛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疼痛管理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全民社区疼痛管理与促进项目旨在通过培训、宣传和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疼痛管理能力,推动慢性疼痛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我们期待该项目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显著的成果,为广大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益处。”

总之,无痛中国行动·全民社区疼痛管理与促进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疼痛管理工作迈入了新的阶段。相信在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慢性疼痛防治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全体国民带来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华海药业新药多巴丝肼片获批上市,成抗帕金森病药物TOP1

华海药业宣布其多巴丝肼片获得了药品监管部门批准,正式进入市场。该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但不包含因药物本身引发的帕金森综合征。多巴丝肼片最初由罗氏制药研发,并在1973年欧洲获得批准上市。2003年3月,我国批准了该药物的生产批文,其中包括上海罗氏制药和浙江花园药业。华海药业成为第三个获得该药物生产批文的厂家。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多巴丝肼片在2022年的国内销售额达到了约10.25亿元,成为了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的领军产品。华海药业在研发多巴丝肼片的过程中已经投入了约2471万元的费用。

亿帆医药全资子公司产品在新加坡获得注册批文,独家医保产品麻芩消咳颗粒即将在新加坡上市销售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3 月 1 日,亿帆医药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 SciGen Pte(赛臻公司)近日获得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核准签发的中成药注册批文。这意味着,该公司独家医保产品麻黄鹤消咳颗粒在新加坡正式获得上市销售许可。这也是亿帆医药继复方银花解毒颗粒之后,成功实现的第二个中药核心产品海外注册。

麻黄鹤消咳颗粒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中成药,主要成分源于安徽省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方,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加减而成。在上市前,该产品已经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以及预防和治疗效果。

经过严格的药理毒理研究和临床试验,麻黄鹤消咳颗粒表现出明显的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同时安全性良好,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于 2019 年首次通过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并在 2023 年的医保目录调整中被保留。

【健康必读】喝酸奶、吃益生菌无法有效促进排便?这些真相你需要知道!

【健康提醒】喝酸奶、益生菌无法有效促排便

近年来,许多人开始关注肠道健康,其中酸奶和益生菌饮品备受青睐。许多人认为喝酸奶和益生菌饮品可以补充肠道益生菌,促进排便,从而有益于身体健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海疾控中心介绍,酸奶和益生菌饮品中的活菌数比药物少很多,即使饮用了这些产品,也无法保证活性到达肠道,因此依靠酸奶和益生菌来补充肠道益生菌以达到促排便是不可取的。对于需要立即补充肠道菌群的情况,最好通过使用富含大剂量活菌的药物,经灌肠直接到达肠道。如果口服药物,为避免胃酸对细菌的破坏性作用,应选择不溶解或较少溶解于口腔、食管和胃,直接溶解于肠道的胶囊剂型。胶囊能保护活菌至小肠才被溶解,此时释放出的细菌大部分可以存活。

【疾病防控】老年人要警惕听力损失

随着 age 的增长,老年人听力损失的风险也会增加。及时发现和处理听力损失,对于缓解其负面影响至关重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必要时应在专业机构进行听力评估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一些听力损失的征兆需要引起关注,例如听不清门铃、闹钟或电话铃声,看电视或听收音机声音很大,喜欢大声说话,经常让别人重复说话,遗漏部分对话内容,耳朵内有嗡嗡的耳鸣声等。

【儿童养护】远视储备量小未必很快成近视

“远视储备”是指对抗视力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如果远视储备量小,也不一定能很快发展成近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主任医师周翔天解释说,有些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小,但变化缓慢,可能会较晚发展成近视。一般来说,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每年增长50~75度,眼轴增长约0.3毫米。如果孩子近视度数增长超过这个范围,或者孩子10岁就开始近视,或者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提示其成年后有发展成高度近视的风险,就要提高警惕,尽早采取措施,控制近视进展。

【生活常识】是否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D?

是否需要每天补充维生素 D 取决于个人的膳食、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东莞疾控中心建议,普通人日常膳食和适当的阳光照射即可获得足够的维生素 D。然而,如果成年人有以下情况,可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 D:膳食中维生素 D 摄入不足,如膳食不均衡或实行素食主义的人;长期在室内工作或生活,阳光照射不足的人;吸收阳光能力较弱,如肤色深的人、老年人、患有皮肤病的人;患有某些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影响了维生素 D 的吸收或代谢的人。

【知识更新】合理 CT 检查,无需担心辐射超标

“滨江卫健”微信公众号指出,一般来说,放射线在身体存留的时间为 1-2 个月,一年内做 4-6 次 CT,每次检查间隔 2 个月左右是可以的。成年人如果只是普通体检,每年做 1-2 次 CT 检查即可。检查之后,可以通过喝绿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胡萝卜、橘子、西红柿、苹果、海带、紫菜、黑木耳等来降低辐射的影响。如果出于疾病诊疗需要,要经常做 CT 检查,那么必须要定期进行生化检查,尤其是血常规,及时发现辐射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治疗。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酸奶和益生菌饮品方面。然而,喝酸奶和益生菌饮品并不能有效解决便秘问题。事实上,它们中的活菌数比药物少很多,很难保证活性到达肠道。因此,在需要立即补充肠道菌群的情况下,最好通过使用富含大剂量活菌的药物,经灌肠直接到达肠道。此外,对于 hearing loss、远视 和近视 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总之,喝酸奶和益生菌饮品并不能有效解决便秘问题。相反,它们中的活菌数比药物少很多,很难保证活性到达肠道。因此,在需要立即补充肠道菌群的情况下,最好通过使用富含大剂量活菌的药物,经灌肠直接到达肠道。同时,对于 hearing loss、远视 和近视 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后,关于 CT 检查,合理的安排检查次数和时间,并注意减少辐射的影响,是保障健康的重要一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营养均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锻炼,以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北大人民医院推出全新就诊模式:周末全天门诊+多样化就诊单元,实现就医便捷性最大化

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临各种健康问题。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就医需求,各大医院纷纷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就诊流程,提高就诊效率。作为我国知名医疗机构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据悉,为解决上班族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及时就医的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22年起已试行周末门诊制度,如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周末全天门诊。这一举措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就诊渠道。此举无疑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医院带来了更多的就诊人次。

此外,为满足不同患者的就诊需求,医院还加大了对热门科室和热门专家的投入,增设了相应的医疗辅助科室和门诊平台科室。这些新增的诊疗单元将全面覆盖各类常见病症,实现“无差别、同质化”门诊。此举不仅方便了患者就诊,还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就诊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就诊效率,医院还在周末普通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上做了大量工作。具体来说,从2022年3月26日开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周末普通门诊增加了21个诊疗单元,专家门诊增加了30个诊疗单元,特需门诊增加了21个诊疗单元。如此一来,无论是普通患者还是特殊患者,都能在医院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除此之外,医院还加强了与各科室之间的协作,确保就诊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例如,在遇到某个病症较为复杂时,医院可以快速调动各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诊断和治疗,从而缩短就诊周期,提高就诊效率。

当然,就诊流程的简化也是一大亮点。患者只需通过微信搜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服务号”,关注后即可进行预约。不仅在线预约挂号更便捷,还可以享受门诊服务快捷就医、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预约挂号、出诊查询、处方查询、报告查询、线上支付、电子票据等多种功能。这不仅为患者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提高了就诊的便利性。

在推进就诊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例如,在开设互联网医院的同时,医院还注重发挥线下实体医院的优势,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诊模式。这样一来,患者可以在享受线上便捷服务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线下资源的丰富性。

此外,医院还重视患者教育,通过举办各类健康讲座、开展健康体检等活动,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降低盲目求医的现象,提高就诊的合理性。

总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满足患者多元化就医需求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推行周末全天门诊、增加诊疗单元、提升就诊效率等。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患者就诊,还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未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将继续致力于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春立医疗2023年业绩逆势增长: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产品线,加速产业布局

新京报讯(记者 张兆慧)春立医疗公司在2月29日公布了2023年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营收12.09亿元,同比增长0.58%,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9.72%。

据公司透露,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我国实施了国家高值耗材带量采购政策,这使得相关产品的终端售价有所下滑,从而影响了公司的净利润表现。然而,公司对此并不气馁,他们明确表示将继续加大在关节、脊柱、运动医学等产线的创新研发力度,进一步加速对新材料、齿科、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系统、机器人等战略布局项目的推进,以保持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储备优势。

此外,春立医疗公司也明确表示将会加强精益化管理,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竞争。

总的来说,尽管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春立医疗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他们坚信,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和策略调整,一定能够实现更长远的发展目标。

揭秘生活中的科学小妙招:轻松远离‘富贵包’、做好皮肤防晒保湿、选择科学的水果摄入时间、注意生活习惯降低痔疮风险

【健康提醒】放松颈背肌肉,远离“富贵包”

近年来,“富贵包”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它是指位于后背上部颈胸交界处的硬包块。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专家们介绍,富贵包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良姿势、长期低头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富贵包的出现。富贵包不仅影响了美观,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头痛、肩颈疼痛等。因此,了解如何预防和缓解富贵包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专家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远离“富贵包”:

1. 扩胸: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缓解颈背肌肉紧张的方法。我们可以尝试抬起双臂,双手搭在门框或墙面两侧,采用弓步姿势,身体向前推墙面或门框。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放松上背部肌肉。

2. 放松上背部肌肉:仰卧,将上背部靠在泡沫轴上,屈双膝,双手抱住头部后侧,前后滚动,直至完成上背部肌肉及筋膜组织的放松。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放松紧张的上背部肌肉,预防富贵包的形成。

3. 锻炼颈部力量:坐在椅子上,双腿分开,与髋同宽,将弹力带套在头部后侧,双手拉住弹力带两端,吸气时延展脊柱,呼气时双手拉弹力带。这个动作可以帮助我们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缓解颈椎疲劳,预防富贵包的发生。

4. 适当活动肩颈:双臂向上举起,反手交叉十指,掌心向上,身体向左侧、右侧侧弯,或双手向后打开。这些动作可以帮助我们舒缓肩颈紧张,预防富贵包的形成。

【皮肤护理】春季护肤小贴士

随着春天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增大,皮肤容易出现干燥、过敏等问题。连云港市中医院的专家提醒我们,春季护肤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防晒系数在SPF15左右、乳液状或水状的防晒品,以抵抗紫外线的同时,补充皮肤水分,滋润肌肤。春季虽然阳光较冬季柔和,但仍需注意防晒,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2. 换掉冬季油腻的面霜,选用具有保湿功效的护肤品,如含有果酸或是以甘油与尿酸为保湿成分的面霜。春季皮肤易干燥,保湿产品的使用尤为重要。

【科学饮食】关于水果食用的几点建议

水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益处。然而,关于水果食用的几点建议需要我们注意:

1. 吃水果的最佳时间是两餐之间,如上午十点或下午三四点左右,避免餐后立即食用,以免造成血糖负荷过大。

2. 水果不等于维生素,水果主要提供维生素C、膳食纤维,而非B族或其他维生素,想要补充维生素,还需要膳食均衡。

【生活常识】久坐、嗜辣会增加痔疮发生风险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长时间坐着会导致肛门局部血液回流减慢,血液循环受阻,直肠部位的静脉丛容易扩张,血液淤积,最终形成痔疮。此外,喜欢吃辣的人和排便习惯不规律的人更容易患上痔疮。为了预防痔疮,我们应该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改善工作姿势,适量增加运动,并保持均衡饮食。如发现肛门口有肉疙瘩脱出、便血、疼痛、坠胀、瘙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赛诺菲计划分拆消费者保健业务,私募巨头争相竞购

赛诺菲分拆消费者保健业务的计划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赛诺菲是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全球性制药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1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赛诺菲一直致力于将优质的产品带入我国。然而,面对近年来消费者保健业务收入的稳步上升,赛诺菲最终决定将其分离出来,以便更好地专注于药物研发和商业化的核心领域。

赛诺菲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通过设立一家总部位于法国的独立运营实体来分拆消费者保健业务。这家新公司将专注于消费者保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将充分利用赛诺菲在消费者保健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赛诺菲表示,通过这次分拆,他们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据了解,赛诺菲的消费者保健业务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增长。2023年,该业务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达到51.80亿欧元,同比增长6.3%。目前,赛诺菲在消费者保健业务领域拥有多种产品,如抗过敏药物Allegra、止咳糖浆Phytoxil等。这些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认可度和良好的口碑,为公司创造了丰厚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赛诺菲并未明确表示本次分拆计划的合作伙伴,但外界普遍猜测,安宏资本(Advent International)与黑石集团(Blackstone)将是主要的竞购方。这两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业界具有较高的声誉和丰富的经验,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和服务。此外,贝恩资本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有望参与此次收购,以进一步扩大其在消费者保健领域的市场份额。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剥离某些业务板块,以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跨国药企分拆消费品保健业务的现象并非个案。近年来,包括强生、默沙东、葛兰素史克等多家大型制药企业已纷纷采取此类策略,以期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从赛诺菲分拆消费者保健业务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面临市场变化和业务挑战时,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需求的变化,我们期待更多企业能够勇敢地迈出这一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罕见病立法呼吁:涉及四大领域,中国借鉴国际经验助力患者权益保护

在2月29日举行的2024国际罕见病日中国区宣传周活动中,蔻德罕见病中心宣布发起中国罕见病立法倡议行动,同时启动了《中国罕见病立法调研报告》项目。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强调,罕见病立法的重要性,并提出涉及四个关键环节:认定标准、费用筹集、医药服务和药品供应。他认为,当前我国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过于笼统,尚未形成具体的立法方案。

首先,认定标准是推动罕见病立法的首要问题。罕见病具有发病率低、患病人数少等特点,因此需要明确罕见病的发病率或人数。然而,目前关于罕见病的定义尚未得到官方认可。2021年9月,中国罕见病/孤儿药定义第三次多学科专家研讨会在中华医学会遗传学分会上发布了《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该报告中将罕见病定义为: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这个定义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次,费用筹集是罕见病立法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在我国,基本医保筹资水平相对较低,保障能力有限。商业医保对于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畸形、变形或染色体异常等均设有免责条款和不续保条件,导致患者负担加重。此外,惠民保主要覆盖医保目录内的个人自付医疗费用,而罕见病药物往往不在医保范围内。因此,如何在低筹资情况下纳入更多罕见病用药成为难题。在这一问题上,未来需要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尤其是普惠型商业保险,并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的作用。

再次,医药服务是罕见病立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罕见病确诊难度大、治疗过程复杂,且购药途径单一。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国已推出“双通道”购药机制,确保了部分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需求。同时,北京协和医院设立了罕见病联合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困境,但仍需进一步优化。

最后,药品供应也是罕见病立法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我国正在努力仿制罕见病药物,并逐步开展罕见病新药研发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孤儿药独占权制度和超适应症用药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孤儿药独占权制度关乎企业利益和患者权益,需要谨慎对待。此外,超适应症用药问题也需要深入探讨,以期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更有效的利用。

总之,我国在罕见病立法及医疗服务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认定标准、费用筹集、医药服务和药品供应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罕见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罕见病立法力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为罕见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罕见病发展迅猛:政策扶持、创新药上市加速,多方共付成未来保障发展趋势

罕见病,这是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词汇。它像一把无形的剑,深深地刺入了无数罕见病患者的内心深处。然而,在中国,这个词语却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罕见病不仅仅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更是一个代表希望和挑战的概念。

罕见病,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发病率极低、且缺乏有效治疗的疾病。在我国,已经有超过70种罕见病被确认,它们分布在各个领域,如血液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也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罕见病领域一直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上市速度缓慢,很多患者因为无法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而陷入困境。而且,由于罕见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患者在病情恶化之前就已经离世。

然而,这一切都在悄然改变。随着国家政策的日益完善,罕见病领域的研究和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首先,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比如,《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明确了对罕见病药物的特殊支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为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开辟了新的道路。

其次,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行动,推动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上市。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开展了多项工作,如建立罕见病药物评审绿色通道、简化药物审批流程等,来加速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上市。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会大大缩短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周期,提高药物上市的速度。

再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步完善,为罕见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比如,我国已经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绝大多数人群。此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罕见病专项基金,用于罕见病患者的治疗。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会大大减轻罕见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然而,尽管我国政府在罕见病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虽然 rare disease drug 的研发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真正能上市的药物却是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许多药物在临床试验阶段就失败了,或者因为成本过高而被放弃。此外,我国的药物研发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发资源不足、研发人员短缺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

此外,我国在罕见病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我们对罕见病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治疗方法。此外,我们在罕见病药物的研发和生产方面的技术还不够先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总的来说,我国在罕见病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需继续努力。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强研究,以期在罕见病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南新制药2023年度业绩逆袭:抗病毒药品销量增长推动营业收入稳步提升

新京报讯(记者 张兆慧)近日,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南新制药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内的营业收入达到了7.44亿元,同比增长了6.50%,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也实现了扭亏为盈,达到了354.77万元。

南新制药表示,报告期内,受到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流感的大规模爆发等因素的影响,公司的抗病毒相关药品销量有了显著的增长。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公司及时调整和优化了销售策略,加大了对产品的销售力度,从而保持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

据悉,南新制药一直专注于创新药的研发与生产,旨在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2023年,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盐酸美氟尼酮片等在研项目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这些项目的成功,将为公司的未来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南新制药也积极推进了多项措施。例如,公司对内部流程进行了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提高了运营效率。此外,公司还积极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通过共享资源来降低成本。

南新制药表示,将继续坚持创新发展的战略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开发更多优质的产品。同时,公司也将继续深化市场拓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南新制药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公司的良好治理结构。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质量第一,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南新制药2023年度业绩快报的公布,标志着公司新的一年正式开局。展望未来,南新制药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努力实现更高的业绩目标。

上海暂停两款药品采购资格,涉及海南斯达制药、通化金马药业

近日,我国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关于暂停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两款药品的采购资格的通知。据了解,这是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的相关工作要求进行的。这一举措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这两款药品将不再被上海地区的医院采购和使用。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多款药品因为各种原因被暂停或限制采购。

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的企业,2006年2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海南省制药行业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该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吸入制剂、滴眼剂、口服溶液剂等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以下简称“乙酰半胱氨酸”)是该公司的一款重要产品。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的数据,截至2023,国内仅有海南斯达制药拥有乙酰半胱氨酸的批准文号。

乙酰半胱氨酸主要用于治疗浓稠黏液分泌物过多的呼吸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其病情恶化者、肺气肿、黏稠物阻塞症以及支气管扩张症等。近年来,由于其疗效显著,逐渐成为许多医生的首选药物。因此,乙酰半胱氨酸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乙酰半胱氨酸在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吸入剂品牌中排名第13位,销售额同比增长率达到107.16%,市场份额为2.14%。

然而,这次海南斯达制药的乙酰半胱氨酸却遭到了上海的医院暂停采购资格的处理。对于此事,海南斯达制药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次被暂停采购资格的是大规格包装的产品,(暂停是)为方便开出更小的剂量,方便报销。”这或许意味着,政府希望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能更加注重药品的合理使用,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另外一款被暂停采购资格的药品是通化金马药业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通化金马药业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公司拥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便是其中之一。据国家药监局官网的数据,通化金马药业是国内唯一持有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批准文号的企业。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是一种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机能的药品。在新冠疫情期间,它还被纳入了国家及多个省流行病毒感染用药目录,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该药品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然而,尽管如此,通化金马药业还是受到了暂停采购资格的处理。

此次上海地区暂停多款药品的采购资格,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认为,政府此举是为了加强药品的质量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也有人担忧,这会给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做法有助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提高药品质量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平衡各方利益,让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蔻德罕见病中心发起了中国罕见病立法倡议,启动了《中国罕见病立法调研报告》项目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近日,我国知名的非营利性组织蔻德罕见病中心正式发起了中国罕见病立法倡议行动,并启动了《中国罕见病立法调研报告》项目。这一举措旨在对中国罕见病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同时也将邀请业内顶尖专家参与其中。

蔻德罕见病中心的创始人黄如方表示,中国罕见病立法进程面临三大挑战。从面上来讲,缺乏整个行业、立法工作者对罕见病议题的系统性和宏观体系的思维;从线上来讲,立法论和立法路径是否已经清晰,是否准备好;从点上讲,关键时间及关键人还没有出现。

谈及立法研究要思考的问题,黄如方表示,未来要做的工作包含四部分内容。首先要做的是罕见病的中国定义。他认为,罕见病目录实际上是罕见病定义的临时方案,承担着罕见病工作的阶段性历史使命。然而,全球已知罕见病已经有1万多种,如果仅依靠目录形式,按照每五年颁布两批的速度,一万多个疾病什么时候能颁布到头呢?目录本身就存在公平性和科学性的争论,因此,他个人认为,目录颁布到第三批就差不多了。

其次,需要做的是罕见病的防、诊、治、抗体系,罕见病医保及支付体系、患者社会权益及产业促进体系。黄如方认为,从立法研究路径来看,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并摸索规律,建立中国罕见病立法进程的思路,要基于中国当下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体系现状,做出立法的推动。

此外,蔻德罕见病中心还成立了一个推动立法的“梦之队”,囊括罕见病相关领域的15位顶尖专家,并联合全球专业咨询公司,共同推动罕见病立法。黄如方表示,这些专家能够帮助我们指点方向,有了强大的专家阵容,相信我们的工作是系统的、专业的、符合当下的。立法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呼吁和行动,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了加快进程。只有立法,才能深刻解决现有问题。

罕见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不仅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也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压力。目前,我国的罕见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罕见病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高,罕见病药物研发能力不足,罕见病医保制度不完善等。因此,中国罕见病立法迫在眉睫。

在中国,罕见病立法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是,随着罕见病在社会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中国罕见病立法的重要性,也开始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共同推动中国罕见病立法工作的发展,为罕见病患者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罕见病领域十年变迁:从冰桶挑战到国家医保,多方努力推动创新与发展

罕见病是一种发病率极低但危害极大的疾病,全球约有7000万患者,我国约有170万人患病。由于病因复杂、缺乏特效药物等原因,罕见病一直备受世界关注。2月29日,“四年一遇”的国际罕见病日以“关注罕见、点亮生命之光,弱有所扶、践行人民至上”为主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回顾过去十年我国罕见病事业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过去十年间,我国罕见病事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14年,冰桶挑战在我国落地,这一年也被认为是罕见病领域的元年。冰桶挑战是由美国著名慈善家、作家艾伦·艾克森发起的一项公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肌营养不良症等罕见疾病的认识。冰桶挑战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罕见病领域开始受到重视,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病患者家庭及公益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共同推动罕见病防治工作。

随后,一些地方省份开始尝试将罕见病纳入医保体系。2016年,广东率先将部分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标志着我国罕见病医保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随后,江苏、山东、四川等地也相继开展罕见病医保试点,为罕见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些地区将罕见病纳入医保范畴,有力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他们获得救治的机会。

2018年,我国发布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其中包含20种临床急需新药。这份目录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罕见病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医生对罕见病的认识。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罕见病监测与管理的意见》,明确了罕见病的监测和管理职责,为罕见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

2021年,部分高价值罕见病药品成功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医保谈判的成功,使得更多罕见病药物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报销,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此外,医保谈判还推动了罕见病药物研发和创新,吸引了更多企业投入罕见病药物研究,有望加速药物上市进程。

在国家层面政策的支持下,罕见病药物上市进程加速,包括普惠险在内的多种社会力量也在积极推动针对罕见病的保障。例如,普惠保险为广大罕见病患者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险,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公益组织和企业也纷纷加入罕见病防治事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等服务,助力患者度过困难时期。

然而,在罕见病领域取得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仍有许多患者面临着生存困境。据统计,目前我国尚无治愈罕见病的方法,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治疗。此外,罕见病药物研发难度大、成本高,制约了药物的研发和推广。罕见病领域的医保政策尚不完善,部分地区罕见病药品报销比例偏低,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因此,在未来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罕见病药物研发,完善医保制度,提高患者生活品质。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罕见病领域所面临的难题能够得到有效应对,让每一个患者都能拥有充满希望的生活。在全球范围内,罕见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旨在提高罕见病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罕见病分类标准,为罕见病研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全球罕见病联盟(Gradient Group)等多个国际组织积极倡导国际合作,共享资源,提高罕见病防治能力。

面对未来的挑战与机遇,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大对罕见病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同时,罕见病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医疗机构、病患者家庭、公益组织和企业等各方需携手共进,共同为罕见病患者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罕见病之战:国内企业崛起,创新疗法曙光初现》

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与沙利文近日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罕见病行业趋势观察报告》。报告显示,在过去五年中,我国共有27种罕见病药物(不含新增适应症)成功上市,其中仅有4种由我国企业引进或仿制。2023年,我国共有45款药品申请上市,其中18款为本土企业研发的产品,包括8款仿制药。这一数据显示出我国政府对于罕见病药物研发的重视以及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取得的显著进步。

国家药监局正在深化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以确保罕见病新药的审评审批时限最短,以便患者尽快使用到救命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国家药监局正在积极寻求简化药品审评流程,提高审评效率。例如,对于已在境外证明无种族差异的药品,国家药监局将鼓励这类药物直接使用境外临床数据在我国获得上市许可;而对于存在种族敏感性数据的药品,可以通过相关桥接实验进入我国市场。

近年来,我国已经批准了大量的仿制药进入市场,这些药物可以为患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治疗选择。在2023年申请上市的45款药品中,有18款是本土企业研发的产品,其中包括8款仿制药。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总监李谦认为,我国已经在过去几年内发布了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的目录,其中包含了许多罕见病药物。目前,第一批和第二批的许多药品都已经有了相应的仿制药在我国上市。

尽管仿制药的研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对于罕见病药品而言,需要满足严格的质量和安全性一致性评价要求,但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参与到罕见病仿制药的研发中,以期解决国内许多罕见病患者无药可用或用不起药的问题。同时,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降低罕见病药物的研发成本,鼓励企业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发。例如,国家药监局对于进口药品的审评时限较短,以加速药品在我国的上市进程。

近年来,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罕见病药物的价格仍然较高,许多患者负担不起。此外,罕见病药物的供应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合作力度,共同推动罕见病药物研发和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我国还在积极探索其他类型的治疗方法。例如,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全球已经上市的基因疗法产品价格非常高昂,但我国多家公司正在推进基因药物在罕见病领域的应用。未来随着更多新药物的获批上市,许多罕见病患者将从中受益。

此外,我国正密切关注罕见病药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即使药物进入医保目录,患者仍然可能面临无法获得药物的问题。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协调,确保患者能够在需要时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罕见病问题,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认识,从而促进罕见病药物研发和生产的快速发展。

总之,随着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的不断深入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我国罕见病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罕见病药物研发和生产的投入,推动行业持续发展,为更多罕见病患者带来希望。

罕见病用药保障之路:单列支付制度、费用分担机制探讨

近年来,罕见病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罕见病得到确诊和治疗。然而,与此同时,罕见病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罕见病问题的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状况。

今年1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正式实施,新增15种罕见病药物,覆盖16种罕见病病种。这是我国罕见病用药保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高值罕见病药物的“进院难、用药难、自付高”等困境,依然是罕见病药物可及性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障碍。在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到来之际,新京报记者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品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昊教授,就当前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支付现状、当前罕见病国谈药医保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及对“单列支付制度”衔接“大病医保制度”的用药保障模式展开了深入探讨。

一、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支付现状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支付情况有了显著改善。2018年是罕见病用药保障的元年。在这一年里,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罕见病的药品审批和上市加快,不断有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目录。目前,我国已将207个罕见病病种纳入罕见病目录,其中26种罕见病用药是通过国家医保谈判的方式被纳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幅度超过50%。

然而,尽管罕见病药物已进入医保目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首先,高值罕见病药物入院难。医院作为一个客观运营的实体,需要考虑资金的周转、用药的周转,包括罕见病用药的配备所形成的资金占压及罕见病患者所特有的问题,如患者在哪儿,有多少,费用情况如何、诊疗情况如何等,具有强烈不确定性,让医院在配备罕见病用药上形成了客观上的负担和压力。

其次,高值罕见病药虽然进入医保目录,患者长期用药的自费部分依然较高,导致难以持续性地规范用药。此外,部分地区或医保经办部门,对医保基金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担忧,认为罕见病患者的用药金额比较大,如果患者能够长期带病生存,是否形成长期的较大的负担和压力;如果地方给予罕见病特殊政策,是否会形成一些包括罕见病移民在内的现象等。这些地方医保部门,对于提高医保内的罕见病用药报销额度,依然存在着比较谨慎的态度。

二、罕见病用药保障的痛点

针对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支付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专家。陈昊教授认为,罕见病群体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高值罕见病药物入院难。他认为,医疗机构对于罕见病用药的配备应该有清晰的认知,医院用药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张,罕见病用药的配备必须依据医院具体的诊疗能力、诊疗范围和诊疗水平等诸多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配备要求。承担罕见病诊断和治疗的地区诊疗中心或者罕见病诊疗中心可以依据流行病学的发病情况和患者的综合情况去配备。配备罕见病药物时,还有很多优化空间,如可以利用当前的大数据,智能、自治驱动的供应链管理去优化罕见病用药的配备主体。作为国谈药落地保障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双通道政策让医院之外的社会药房也可以配备国谈药,让医保待遇落地。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综合考量,一方面充分发挥医院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会药房的配备,形成在医院和社会药房之间的合理布置和配备。

三、“单列支付制度”衔接“大病医保制度”的用药保障模式

陈昊教授还提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如何解决费用问题。罕见病用药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有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问题,医务人员、药学人员需要与患者互动,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不同。为尽可能满足基层的罕见病患者用药需求,一个可能解决的技术思路是,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诊疗中心体系和罕见病用药的供应链体系,去实现尽可能大的覆盖面。

四、基层医院是否需要配备罕见病用药

在城市等级医院和罕见病诊疗中心都无法完全配备罕见病用药的情况下,要求基层医疗机构配备显然不客观,也不太现实。罕见病用药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有临床药学和药学服务问题,医务人员、药学人员需要与患者互动,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不同。为尽可能满足基层的罕见病患者用药需求,一个可能解决的技术思路是,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诊疗中心体系和罕见病用药的供应链体系,去实现尽可能大的覆盖面。

五、结语

总的来说,罕见病患者的用药支付问题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尽管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罕见病的药品审批和上市加快,不断有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医保目录,但高值罕见病药物的“进院难、用药难、自付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医保局、卫生部门、药监部门等多方面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罕见病挑战:我国CAH患者生存质量待提升,药物治疗困境亟待破解

2月29日,蔻德罕见病中心主办了2024国际罕见病日中国区宣传周活动,并发布了《中国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者诊疗经历与生存质量调研报告2024》。该报告详细分析了我国CAH患者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CAH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合成通路各阶段各类催化酶的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全球约有1/18000-1/14000的人口受此影响,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我国,CAH的发病率约为1/16466-1/12200。

然而,尽管CAH在我国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诊疗工作,但由于疾病罕见,患者分布在各地,医生和患者在认知、经济、文化水平上的差异,以及对这部分患者需求了解的不足,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患者及家庭面临主要治疗药物产品少、品种单一,可及性亟待解决;患者平均确诊时间长达200天,最长甚至达43年;各年龄段CAH患者在心理、行为、社会融入、经济负担等方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包括筛查诊断、主要治疗药物可及性、辅助治疗药物可负担性、生命质量和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该尽快制定新版诊疗指南或共识,以提高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内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其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该开展相关的可行性调研,调整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推进全国新生儿CAH的免费筛查,并提升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以确保CAH患儿的早诊早治。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将新生儿CAH筛查项目纳入当地免费筛查目录,加大力度推广新生儿CAH筛查。

此外,报告还强调,应该尽快推出适合儿童患者需求的小品规药品,以便家庭能够更方便地给患者分药。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适用于儿童患者的新颖治疗方法,并积极寻求国内外合作伙伴,以加速研发进程。

最后,报告呼吁全社会关注罕见病患者的需求,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也应当携手合作,加大对罕见病研究的投入,以期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柠檬宝宝群体的艰难求生存:特医配方粉短缺成压垮家庭的稻草

甲基丙二酸血症(MMA)和丙酸血症(PA)这两种罕见病症的统称为“柠檬宝宝”。这类患者因血液中存在过多的酸性物质,导致酸中毒,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尽管这些病症在医学界已有多年的研究和关注,但迄今为止,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这意味着“柠檬宝宝”患者需依靠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以及特殊医学配方粉(简称“特医配方粉”)来缓解症状。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特医配方粉的供应时常出现波动,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许多家长不得不依赖跨境电商和海淘的方式从国外购买特医配方粉,但这往往意味着价格昂贵,物流时间长,且可能受到进口限制。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无疑加重了他们的生活负担。

此外,由于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公众对该病的认知不足,导致许多患者在初期就被误诊,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为了提高公众对罕见病的关注度,医疗机构和专业机构应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罕见病诊断的能力。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对罕见病研究的投入,鼓励科学家们积极寻找新方法和新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面对甲基丙二酸血症和丙酸血症这样的罕见疾病,我们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我们还需要开发针对这些疾病的新型疗法治愈患者。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患者体内的基因缺陷,或者研究新型生物制剂,以替代现有药物。此外,我们也需要加强对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工作的宣传,提高公众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支持患者及其家庭。

为了改善“柠檬宝宝”患者的生存状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应加大对罕见病研究的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学家们开展相关研究。其次,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提高对罕见病的认识,加强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此外,教育部门应将罕见病知识纳入医学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大对罕见病患者的关怀和支持,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经济救助。

最后,我们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 Rare diseases 的预防和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让更多的“柠檬宝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过上更加健康、幸福的生活。

莱茵生物携手陈颢团队,布局工业大麻雾化终端市场,共创行业领导品牌

新京报讯(记者 张兆慧)近日,我国企业莱茵生物宣布已与自然人陈颢及其团队(以下简称“乙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项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工业大麻雾化终端产品及注油解决方案服务品牌的发展。根据协议,莱茵生物或其控股子公司将在美国投入500万美元设立两家新公司,一家作为品牌公司,另一家作为运营公司。陈颢及其团队将负责新公司的日常运营。

新公司将专注于工业大麻及其衍生物在雾化终端领域的市场拓展、产品销售、品牌建设、解决方案开发等方面,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需求,并努力打造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成为工业大麻雾化行业的领导品牌。

新华制药旗下产品泼尼松化学原料药成功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许可

山东新华制药近日宣布,其生产的泼尼松化学原料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抗炎及抗过敏作用的药物,泼尼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能够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降低毛细血管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减少炎性渗出,同时也能抑制组胺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产生与释放。这些特性使得泼尼松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哮喘等。

作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泼尼松片剂已经被纳入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 年版)。这意味着,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泼尼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药物,其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根据《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 年)》,泼尼松也被列为甲类品种。这表明,在医保报销方面,患者可以使用泼尼松来支付医疗费用。

据统计,到 2023 年为止,全球泼尼松制剂的销售额约为 4.08 亿美元,同时消耗的原料药数量约为 43.2 吨。这个数字说明,泼尼松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量非常大,市场需求也非常稳定。而且,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内,泼尼松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2022 年 4 月,山东新华制药已经向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了泼尼松境内生产化学原料药的上市申请注册申报资料,并且该申请已经得到了受理。这意味着,在国内市场上,山东新华制药生产的泼尼松化学原料药有望很快得到推广和应用。而且,如果该申请最终被审核通过,那么山东新华制药将成为国内第一家拥有泼尼松化学原料药生产资格的企业。

综上所述,山东新华制药生产的泼尼松化学原料药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这标志着该药物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和应用将更加广泛。

北京华素制药携手中国融通科学研究院,引入国内首个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助力 ADHD 患者治疗新突破

中关村企业北京华素制药近日宣布,将与我国融通科学研究院集团展开深度合作,以人民币500万元的价格,加上华素制药未来10年销售额的3%,成功取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项目的相关专利申请权和技术资料。此次引进的项目主要针对多动症(ADHD),这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盐酸哌甲酯是一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主要用于短期缓解多动症状,帮助患者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等临床表现。然而,我国市面上现有的盐酸哌甲酯主要有三种剂型,分别是缓释片、普通片剂和注射剂,尚未有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这款创新药的出现。

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是由军事医学研究院研发的一款新型治疗多动症的药物,采用了缓释技术,可以有效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同时,咀嚼片的设计也更加人性化,易于患者服用和接受。

此次合作不仅将推动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在我国的研发进程,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多动症治疗领域的整体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军事医学研究院在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的研发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基础,此次与华素制药的合作将有助于加快研发进度,早日实现药物的产业化。

作为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定点生产企业,北京华素制药具有丰富的生产和研发经验,其在固体体制剂车间的建设和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此次引进的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项目,无论是在研发还是生产方面,都将充分利用华素制药的优势资源,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盐酸哌甲酯作为一种一类精神药品,其研发立项需要由生产企业申请,并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监司的审批同意。由于生产企业数量有限,这形成了天然的竞争壁垒,同时也意味着该领域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作为一款新型的治疗多动症药物,其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总之,此次北京华素制药与我国融通科学研究院集团的合作,将有助于加速盐酸哌甲酯缓释咀嚼片在我国的研发进程,推动我国在多动症治疗领域的整体发展。同时,这也标志着我国在新药研发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将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赛诺医疗2023年业绩喜人:营业收入增长77.99%,净利润逆势增长69.63%

近日,国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赛诺医疗发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赛诺医疗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达到了3.43亿元,同比增长了77.99%。而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为-4931.81万元,同比增长了69.63%。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的原因,赛诺医疗在报告中进行了详细阐述。首先,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幅度小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这意味着公司在保持销售收入的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成本支出,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其次,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下降,这也是公司大幅度减亏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降低这两项费用,公司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和研发领域,进一步提升产品和技术的竞争力。

此外,公司在报告期内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首先,公司的球囊和支架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产品的规模效应也随之增长,使得单位产品成本随之下降。这是公司持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制造效率的结果。其次,新进入集采的冠脉支架产品单价大幅下降以及产能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导致产品单位成本下降的幅度小于单价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得营业成本同比增长的幅度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的幅度。这一结果表明,虽然公司整体营收实现了增长,但是成本控制方面仍需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赛诺医疗在多个业务领域的表现都值得关注。首先,冠脉介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9.10%,这主要是由于两款冠脉支架产品进入了集采范围,销量大幅增长所导致的。随着我国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冠脉介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赛诺医疗的产品在这一市场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其次,神经介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59%,这主要是由于颅内球囊和颅内支架产品的稳定和大幅增长所致。近年来,我国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神经介入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赛诺医疗在这一市场中的产品性能优良,市场需求旺盛。

综上所述,赛诺医疗在2023年度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展现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然而,公司也需要继续努力,加强成本控制,提升产品品质,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佰仁医疗2023年度业绩强劲增长,多款创新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一直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3亿名成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在中国,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佰仁医疗这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技术发展。

近日,该公司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快报,佰仁医疗在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达到3.71亿元,同比增长25.6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5亿元,同比增长20.99%。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在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及外科软组织修复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在心脏瓣膜置换与修复领域,佰仁医疗的产品覆盖了包括牛心包瓣、猪主动脉瓣在内的多种类型,目前已有8项产品获得国内首个获准注册的国产同类产品认证。这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佰仁医疗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在先天性心脏病植介入治疗及外科软组织修复领域,佰仁医疗同样取得了显著成绩。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相关产品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佰仁医疗凭借先进的科研实力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除了在传统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外,佰仁医疗还积极布局创新业务。2023年,该公司有6款产品陆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进入创新通道的球扩式介入主动脉瓣和经导管瓣中瓣系统等核心产品如期进入注册审评。同时,境外子公司ePTFE植入材料和器械项目、全瓣位分体式介入瓣项目等多项产品临床前研究也在稳步推进。佰仁医疗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培育新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面对未来,佰仁医疗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和质量第一的原则,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佰仁医疗还将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拓展海外市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

总之,佰仁医疗在2023年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表现,展现了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强大实力。相信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将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影医疗2023年营收超百亿,创新产品助力全球化业务迅速扩张

在2月27日的晚上,我国联影医疗公布了2023年度的业绩快报。报告显示,该企业在报告期内的总营收达到了惊人的11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3.52%,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了联影医疗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此外,其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9.74亿元,同比增长了19.21%,这显示出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盈利能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联影医疗紧密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各种变化,特别是各类政策动向及趋势,以及地缘政治影响等,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全年的稳定增长。这表明公司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对于一个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发展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同时,联影医疗还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将技术研发深度融入产品设计,推出了多款具有创新性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成功推出不仅巩固了公司在现有市场的地位,也为开拓新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他们推出的某款新型医疗设备,以其高效、精准的特点,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好评,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

联影医疗的国际业务也在这一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公司积极应对全球市场的各种挑战,其海外业务的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持续的提升,全球化业务实现了快速的拓展。通过优化供应链和销售管理,联影医疗进一步提高了运营效率,加快了市场响应的速度,推动了业务的稳健增长,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联影医疗还在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福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公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职业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还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展望未来,联影医疗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积极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加大在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争取在更广阔的市场中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联影医疗在2023年度的表现可圈可点,这充分体现了公司强大的实力和深厚的底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联影医疗将会创造更多的辉煌成就。

百克生物业绩反转:国产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助力扭转连年下滑局面

百克生物公布2023年业绩快报,报告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的营收为18.25亿元,同比增长70.30%;净利润为5.01亿元,同比增长175.98%,创下了自2021年分拆上市以来的新高。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主导的首个国产带状疱疹疫苗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绩。

百克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人用疫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制药企业,已有多款疫苗产品获得批准。然而,在2021年公司上市后,由于终端疫苗接种存在困难、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的影响,业绩并未达到预期。具体表现在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2.02亿元,同比下降16.60%;净利润为2.44亿元,同比下降41.77%。到了2022年,业绩进一步下滑,报告期内营收为10.71亿元,同比降低10.86%;净利润为1.82亿元,同比下降25.46%。

然而,在2023年,百克生物凭借首款国产带状疱疹疫苗的表现,成功扭转了业绩下滑的趋势。该疫苗自2023年1月获批上市以来,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截至2023年年底,百克生物已完成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准入工作,并陆续实现销售和接种。根据百克生物的公告,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的销售收入增加了,成为了推动公司业绩上涨的关键因素。

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是一款适用于40岁及以上成人的疫苗。这款疫苗的成功上市,使得百克生物在40岁至50岁人群中拥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从业绩快报来看,其他两款疫苗产品——水痘疫苗和鼻喷流感疫苗的表现较为平淡。水痘疫苗受到国内新生儿出生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内销出现下滑,而鼻喷流感疫苗销量则与上年基本持平。因此,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成为了公司业绩上涨的救兵。

值得一提的是,带状疱疹疫苗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量也在持续上升。葛兰素史克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其带状疱疹疫苗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销售约261.58亿元,同比增长72%。在中国市场,该疫苗的销售更是实现了翻倍。2023年10月,本土企业智飞生物成功拿下了葛兰素史克欣安立适的独家代理权,双方约定在未来三年内,带状疱疹疫苗的最低年度采购金额分别为34.40亿元(2024年)、68.80亿元(2025年)和103.20亿元(2026年)。

除了百克生物之外,国内还有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研制带状疱疹疫苗。例如,绿竹生物的带状疱疹疫苗LZ901在2023年9月已启动了三期临床试验研究。按照绿竹生物的预测,该公司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提交上述疫苗产品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公众对预防性医疗的关注度提高,带状疱疹疫苗市场前景广阔。百克生物凭借其在疫苗领域的丰富经验和研发实力,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其他企业也在加快带状疱疹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速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方盛制药溢价5200万 将湖南新盘生物100%股权转让予湖南正申科技有限公司

新京报讯(记者 张秀兰)近日,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方盛制药宣布,以总价5,200万元的金额,将其全资子公司湖南方盛绿色合成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合制药)持有的湖南新盘生物100%股权转让给湖南正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申科技)。根据股权转让协议,方盛制药、绿合制药、新盘生物以及正申科技、自然人梁步阁达成一致,将以同样的价格将绿合制药持有的新盘生物100%股权出售给正申科技。

新盘生物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为3,380.96万元。尽管其2022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为零,但到2023年,新盘生物的营收达到了98.68万元,净利润也实现了32.09万元的盈利。截至2023年底,新盘生物未经审计的总资产为3,675.43万元,净资产为3,382.10万元。

方盛制药表示,此次交易有助于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和资源配置,实现“归核化”发展战略。据测算,本次交易预计将为公司带来4,199.80万元的投资收益。

福元医药宣布西洛他唑片通过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成为国内第二家成功过评的企业

新京报讯(记者 刘旭)近日,我国企业福元医药宣布,其研制的西洛他唑片(规格:50mg)成功获得了国家药监局的药品注册证书,并被视作通过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这款药物的研发始于1988年,由日本大冢株式会社研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在1999年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

在我国,西洛他唑片自1996年开始销售,主要用于治疗因慢性动脉闭塞症引发的溃疡、肢痛、冷感和间歇性跛行等缺血性症状,以及预防脑梗死复发(但不包括心源性脑梗死)。据悉,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获得了该药物的生产批文,其中江苏吴中是首个通过仿制药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企业,而福元医药则是我国第二家通过此评价的企业。

根据米内网的数据,截至2022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西洛他唑片销售额达到了约2.90亿元。

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创新疗法,瞄准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

江苏荃信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荃信生物”)近日宣布,已经通过了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聆讯,并计划在近期正式登陆资本市场。作为一家专注于研发针对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的生物疗法临床试验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荃信生物的上市标志着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实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是仅次于肿瘤的全球第二大治疗领域。据统计,2022年全球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1875亿美元,占全球药物总市场的12.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领域的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2020年为72亿美元,其中生物药物只占约10%,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至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1.8%,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415亿美元。

荃信生物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自身免疫及过敏性疾病生物疗法研发的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线。目前,该公司拥有两个核心产品QX002N和QX005N,以及其他7种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候选药物。其中,QX002N是一种处于III期临床试验的IL-17A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QX005N则是一种阻断IL-4Rα的单克隆抗体(mAb),这是一种广泛适应症的验证靶点,其抑制剂已经被批准或正在开发中,用于治疗全球20种适应症。其中,度普利尤单抗是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IL-4Rα抑制剂,也是全球最畅销的过敏性疾病生物药物之一,2022年销售额达到87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荃信生物的产品线中,进展最快的是QX001S,它是一种用于治疗银屑病的IL-12/IL-23p40抑制剂,是我国首个提交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国产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并计划将其开发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为了确保QX001S的成功商业化,2020年8月,荃信生物与美国华东医药附属公司中美华东签订了关于QX001S在我国的联合开发及独家商业化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商业化QX001S。

在研发投入方面,荃信生物一直保持高额投入。从2021年到2022年,荃信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52亿元、2.57亿元和1.43亿元,分别占同期经营支出的75.7%、77.1%和63.7%。尽管短期内公司尚未盈利,但这种高额的研发投入有助于推动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此外,荃信生物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上也显示出雄厚的实力。2022年6月,荃信生物完成了1.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鼎晖投资、礼来亚洲基金、红杉资本、博裕资本、启明创投关联公司启明创投(香港)有限公司等。此次融资使得公司的资金链更加稳定,有利于其在研发上取得更多的突破。

总之,随着荃信生物成功通过香港交易所的上市聆讯,这家国内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展示其研发实力和市场前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荃信生物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扩大市场份额,并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常见感冒药成隐形高血压杀手,揭秘多种感冒药成分引发血压升高的奥秘

近日,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的急诊科接诊了一名因服用感冒药导致血压升高的患者。该患者因头部沉重感,在家中自测血压达到180/85mmHg,随后服用了一粒氨氯地平片后到院就诊。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发现该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是由于其自行服用了感冒药“酚麻美敏”。急诊科主任马艳秋提醒广大民众,许多常见的感冒药中都含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成分,因此服药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据马艳秋介绍,许多感冒药都是复方制剂,其中包含多种药物成分,例如酚、麻、美、敏、氨、芬等。这些药物成分往往用于治疗感冒症状,如退热、止痛、镇咳、抗过敏等。然而,有些药物成分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其中包括影响血压的变化。

麻黄碱或伪麻黄碱是最常见的药物成分之一。这两种物质在收缩鼻黏膜血管的同时,也会收缩全身血管,从而使血压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因此,在服用含有麻黄碱或伪麻黄碱的药物时,患者需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变化,特别是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情况下。

另外,一些β受体激动剂如丙卡特罗、氨溴特罗、硫酸沙丁胺醇等也被广泛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然而,这些药物也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在使用时也需要特别注意。

此外,吸入型药物万托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虽然它的主要成分是硫酸沙丁胺醇,但在雾化用的复方异丙托溴铵中也可能含有硫酸沙丁胺醇,这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马艳秋提醒广大民众,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如果服用含有上述成分的药物,还需特别注意血压变化,如有需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她也建议患者在出现任何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诊断和建议。

春季养生必备!百合食谱助你润肺安神

近日,我国多家媒体报道了一系列关于健康和医疗的新闻。其中提到了一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下面我们将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来谈谈如何预防乳腺癌。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过早、绝经较晚、晚育及未哺乳、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活检证实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长期服用含合成孕激素的药物、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等都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乳腺癌的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来源等,尽量减少油腻、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饮食均衡,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2. 注意营养均衡。除了合理的饮食结构之外,合理的营养搭配也非常重要。比如,维生素A、C、E等抗氧化剂可以帮助预防乳腺癌,而硒元素则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注重摄入这些营养素。

3. 坚持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乳腺癌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我们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瑜伽等低强度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有氧运动。

4. 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等因素。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进而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于焦虑和紧张。

5. 积极治疗不典型增生等乳腺疾病。定期体检,发现乳腺不典型增生等病变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成簇的皮疹,伴有剧烈疼痛。虽然带状疱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它会留下神经痛的隐患,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

1. 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充足睡眠,这些都是提高免疫力的关键。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注射疫苗等方式增强免疫力。

2. 积极治疗。一旦发现带状疱疹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抗病毒药物、局部涂抹药物、物理治疗等。

3.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餐具等物品,以免病毒传播。

4. 及时接种疫苗。目前已有两种带状疱疹疫苗上市,分别是重组带状疱疹病毒载体疫苗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活疫苗。这两种疫苗均能有效降低带状疱疹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最后,我们来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可以预防许多疾病,还可以让我们拥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1. 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心态对于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都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尝试学习冥想、深呼吸等方法来放松身心。

2.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肺癌和肝病等。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3. 合理用药。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但如果滥用药物,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遵循医嘱,合理使用药物。

4.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充足的睡眠、规律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都是保持良好作息习惯的重要因素。

总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和家人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华北制药控股子公司获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华胜公司环孢素原料药销售额达2823.79万元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近日,华北制药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华胜公司取得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简称EMA)颁发的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CEP证书),使其成为我国第三家获得该证书的环孢素原料药生产企业。环孢素作为一种钙调神经递质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免疫排斥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据悉,华胜公司生产的环孢素原料药在2023年的销售额达到了2823.79万元。此次获得的CEP证书意味着华胜公司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未来,华胜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环孢素原料药产业的发展。

百济神州年报揭晓:泽布替尼成营收增长引擎,全球销售额首次破十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在这些企业中,百济神州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家专注于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创新肿瘤免疫疗法和精准医疗解决方案的公司,百济神州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3年,百济神州公布了全年业绩报告及2023年度A股业绩快报,展示了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主要业绩和发展情况。

报告显示,百济神州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74.23亿元,同比增长约116.81亿元,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虽然公司在过去一年仍出现了67.16亿元的亏损,但这一数字相较于2022年的亏损额已经有所收窄,亏损额收窄了33%。这表明,百济神州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和费用控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百济神州的明星产品——泽布替尼在2023年的全球销售额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9%。在全球范围内,这种被称为”重磅炸弹”的药物通常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才能上市。而泽布替尼仅用了4年就从首次获批到成为”重磅炸弹”药物,这充分体现了其在市场上的快速崛起和强大的竞争力。

作为一款针对B细胞受体(BCR)的靶向抗癌药物,泽布替尼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在患者群体中受到了广泛欢迎。在百济神州的积极推动下,泽布替尼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批准,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销售网络。此外,泽布替尼还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使得它成为了许多患者负担得起的抗癌药物。

除了泽布替尼之外,百济神州的另一款自主研发的PD-1产品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在2023年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该产品的全年销售额达到了5.37亿美元,并且已获得了12项适应症的国家药监局批准,其中11项已经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这也是我国市场上纳入适应症数量最多的PD-1产品。

百泽安是一种针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抗体药物,可以与癌细胞表面的PD-1受体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攻击癌细胞。百泽安的研发历程历时多年,最终成功地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成为了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PD-1产品。目前,百泽安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批准,并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百济神州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根据公司的规划,百济神州将在2024年启动至少10个新分子实体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这些新药涵盖了多种疾病领域,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此外,百济神州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以加速药物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总体而言,百济神州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展现了公司在创新药物研发和商业化方面的强大实力。展望未来,百济神州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药康生物2023年业绩快报:研发费用增加致业绩波动,国际化战略助力海外业务高速增长

药康生物是我国一家专注于生物科技领域的企业,其主要业务涉及科研试剂、生物制品、药物研发等方面。近日,该企业发布了2023年度的业绩快报,揭示了其过去一年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

报告显示,药康生物在报告期内的总营收达到了6.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0.45%。这一增长速度表明,药康生物在过去一年中的销售额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也反映了市场需求对其产品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在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方面,药康生物的表现略显逊色。数据显示,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59亿元,同比下降了3.46%。虽然这个数字下降了一定的幅度,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态势,药康生物仍然表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7亿元,同比增长了5.09%。这个数据更加全面地反映了药康生物的真实经营状况,显示出企业在扣除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后,仍然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

在报告期内,药康生物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数据显示,药康生物的研发费用为1.38亿元,同比增长了18.98%。这表明,药康生物正在积极拓展其产品线,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除了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外,药康生物还在推进国际化战略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药康生物加强了与欧洲、北美、亚太地区等重要客户的深度合作,以提供多元化的产品线来满足他们的前端研发需求,从而保持了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药康生物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同时,也注重在国内市场的拓展。据悉,药康生物在上海等地建立了多个子公司,旨在扩大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市场。

然而,药康生物在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例如,随着研发项目的不断推进,药康生物需要引进更多的高水平研究人员,以支持其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药康生物在一些生产环节也需要增加产能,以缓解过去产能不足的情况。为此,药康生物需要提前招聘员工,以应对这一情况,这也导致了阶段性的人力成本上升。

总之,药康生物在2023年度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在未来,药康生物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推进国际化战略,以实现更高的市场份额和更强的盈利能力。

春节返乡热潮:医生们组建 ‘义诊大军’ 为老乡们送医送药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家庭团聚的时刻。然而,对于一些医生来说,春节不仅仅是一个休息的时间,更是一个回报社会、服务乡亲的机会。他们利用春节返乡的时间,为老乡们义诊,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这已经成为一些医生返乡过年时的新方式。

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专家薛卫成教授再次回到他的故乡,为乡亲们义诊。这是他连续两年在这个特殊时刻选择回家的原因。他记得小时候,他就生活在这个地方,这里有他太多的回忆和情感。当他成为一名医生后,他更是常常想起这里的乡亲们,希望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义诊的过程中,薛卫成教授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有些是他的专业领域,有些则不是。但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解答他们的疑问,提供专业的建议。他也经常会碰到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这次遇到的乳腺癌病例。他通过仔细的检查和分析,最终给出了正确的诊断,让病人的家属和主治大夫都松了一口气。

除了薛卫成教授,还有很多医生也选择了在春节期间为乡亲们义诊。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乡亲们提供帮助。他们的行动,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支持。

在莒县人民医院,每年大年初三上午,都会有一场由50多位莒县籍在外医疗专家参与的义诊活动。这场活动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每年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生参与到其中来。今年的活动规模更大,涉及的科室也更多,几乎相当于一家小型综合医院的规模。这些专家按照每个专家20个号源的预约,尽管很多人抢不到号,但他们的热情并没有减少。

来永强是这个活动的发起者之一。他记得自己小时候就在这个医院看病,对这个医院有着深深的的感情。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乡亲们做出贡献。于是,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医生一起,在老乡会的微信群里聊起义诊的想法。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他们开始策划如何组织义诊活动。

起初,只有十几个医生参与,后来逐渐增加,现在已经有了50多位医生参与。这些医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的甚至是从国外回来的。他们的专业领域涵盖了心脏外科、精神科、肿瘤科、中医科、口腔科、急诊科等30多个科室。他们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义诊活动中,希望能够为乡亲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义诊的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的医生会选择在医院内进行常规的诊疗,有的则会选择深入到社区和乡村,为那些偏远地区的病人提供帮助。他们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进行跟踪观察,确保病人的康复。

在义诊的过程中,医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病人的心理压力、治疗费用、医保覆盖范围等等。这些问题可能会让医生们感到困扰,但他们会尽力去解答这些问题,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他们知道,自己的行动可能会对病人的生活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他们会尽全力去做好每一个细节。

义诊的活动得到了乡亲们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他们知道,自己有机会享受到这样的医疗服务,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会感谢医生的到来,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也会在自己的生活中,以身作则,宣传义诊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义诊的队伍中来。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医生们用实际行动回馈了自己的家乡,为乡亲们送去了温暖和关爱。他们的行动,无疑是对春节传统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乡亲们最好的礼物。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医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问题,希望有更多的医生能够像他们一样,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时间,为乡亲们提供帮助,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流感疫苗组分建议公布!2024-2025年度流感疫苗来了,这些关键信息你需要了解

流感疫苗组分建议发布,我国企业需适应新毒株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近日发布了针对2024-2025年度北半球流感疫苗组分建议。这一建议旨在协助各国卫生部门和疫苗生产商有效应对今年秋冬流感季节的挑战。与上一个流感季(2023-2024年度流感季)相比,2024-2025年度的流感疫苗推荐毒株发生了变化,其中A(H3N2)型病毒将从“A/Darwin/9/2021(H3N2)-like virus”变更为“A/Thailand/8/2022(H3N2)-like virus”。我国已获批准的流感疫苗抗原主要基于鸡胚细胞培养,因此,我国疫苗生产商需要按照这一建议调整生产以适应当年的流行病毒株。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常以季节性流行形式出现,可能导致流感局部暴发,甚至引发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则以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感流行。尽管人患流感后会产生一定的获得性免疫,但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性变异,使得人们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流感在我国每年会导致约1亿多人感染,造成30万至50万人重

传奇生物旗下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在欧洲取得重要进展,EMA建议扩大适应症范围

传奇生物(Legend Biotech)近日发布了关于其子公司传奇生物(Legend BioPharma)一款CAR-T细胞疗法的积极消息。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已向该公司提出建议,将传奇生物的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又名西达基奥仑赛)的适应症扩展至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复发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这些患者需满足以下条件:在最后一次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且对来那度胺耐药,同时在过去曾接受至少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的治疗。

CHMP的建议将由欧盟委员会进行审查并作出最终批准决定。西达基奥仑赛目前已被欧盟委员会授予附条件上市许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种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抗CD38抗体,并且末次治疗出现疾病进展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成人患者。此外,西达基奥仑赛还是我国首款获批的原研CAR-T产品。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西达基奥仑赛的使用也引发了关于致癌风险的关注。上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要求包括西达基奥仑赛在内的几款CAR-T产品增加黑框警告,这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最高级别的一种提示。FDA正在调查与这些产品相关的T细胞恶性肿瘤风险,包括住院治疗和死亡病例。

传奇生物对此回应称,FDA的要求对CARVYKTI的影响并不显著,并表示对这款产品为患者带来显著获益的信心。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已获批的CAR-T产品中,吉利德的Yescarta在2023年前三季度销售额达到11.3亿美元,成为同类产品中最高的。

CAR-T细胞疗法即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个性化治疗,以一次性输液的方式给药,通过重新编辑患者自体T细胞,靶向并杀死癌细胞,使用需要通过广泛的培训、准备和认证,方能确保为患者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体验。

西达基奥仑赛是传奇生物公司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2022年5月,欧盟委员会授予西达基奥仑赛附条件上市许可,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种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抗CD38抗体,并且末次治疗出现疾病进展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成人患者。西达基奥仑赛也是我国首款获批的原研CAR-T产品。2022年2月,西达基奥仑赛还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成为全球范围内第8款获批的CAR-T产品。

2023全年实现约为5亿美元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76%,仅2023年第四季度,该药销售额就达1.59亿美元,同比增长194%。据财报预测,西达基奥仑赛2024年销售额度有望突破10亿美元大关。

然而,随着西达基奥仑赛的广泛应用,一些关于其安全性问题的担忧也逐渐浮现。例如,FDA最近要求包括西达基奥仑赛在内的几款CAR-T产品增加黑框警告,以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与该疗法相关的不良反应。这些警告涉及诸如血液系统毒性、感染、移植物排斥反应等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FDA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接受西达基奥仑赛治疗的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预期。虽然传奇生物表示,这可能是由于患者人群特征的不同所致,但FDA仍将继续关注这个问题,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仑赛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也需要密切关注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北京明德医院携手献血办举办公益献血活动,冬日里的热血温暖生命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的骤降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献血人数也随之大幅度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血液中心的供血变得异常紧张。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北京明德医院、北京朝阳区献血办和通州区中心血站共同举办了一场公益活动,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生命接力。

2月24日是农历的新春佳节,这是一个家人团聚、欢庆团圆的日子。然而,在这欢乐的背后,却有一群人默默无闻地付出,他们就是无偿献血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中有的是北京明德医院的员工,有的是曾经在此就诊过的患者,还有的是被志愿者们的热情所感染的人,甚至还有一些国际友人。

在献血前,志愿者们都要接受一次血常规检查,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符合献血的标准。为了保证献血活动的顺利进行,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设置了献血点,并安排了专门的志愿者进行引导和服务。同时,还为前来献血的志愿者准备了营养丰富的早餐和精美的礼品,以表达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敬意。

北京明德医院的院长周永兵已经多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他的献血次数达到了21次。他表示,尽管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产品,但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产品能够完全替代血液。因此,在医学上使用的输血治疗仍然依赖于健康的 donor,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献血。

周永兵认为,北京明德医院自成立以来,每年都会举办类似的献血活动,以此来激发人们的爱心,唤起社会对献血活动的关注和支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临床用血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献血事业中来。

参加这次活动的志愿者有120多人,其中包括20多名国际友人。丝路青年论坛国际部的负责人爱莎是第一次献血,她说:“我第一次献血的时候感到非常紧张,但我知道这对我和社会都非常有意义,这是一项慈善行为。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也会鼓励我的朋友们一起参加。”

无偿献血是一项崇高的社会责任,它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我们都积极参与到献血事业中来,为生命的延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警惕】过度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肠梗阻,这五种情况需谨慎使用!

健康提醒:反复使用泻药可能会引起肠梗阻,长期连续使用,排出大量粪便的同时,也有电解质的排出,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过度使用泻药还会引起腹泻。“安安科普”微信公众号提醒,一旦便秘缓解就要停药,连续使用泻药不要超过7天。长期用药会引起结肠的黑变病,例如大黄、芦荟等含蒽醌类药物,还有比沙可啶、硫酸镁、火麻仁、麻仁胶囊等都有可能引起黑变病。结肠的黑变病有些是可逆的,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泻药可能会产生依赖,还有可能会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甚至向癌变的方向发展。

疾病防控:流感样症状自愈后仍建议打疫苗

《常见呼吸道感染防治百问百答》中指出,如果已经出现流感样症状,没有确诊流感类型时,在自行痊愈后,还是建议继续接种流感疫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多种病原体感染都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二是流感病毒有多个型别和亚型可以引起流行,而流感疫苗则是覆盖多种型别和亚型的多价疫苗,就是通常所用的三价和四价的疫苗。如果感染某种型别的流感,接种疫苗依然能够预防其他型别的流感病毒。

中医养生:咸金橘靓汤润肺化痰、滋阴降火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推荐一款滋阴降火的咸金橘靓汤。咸金橘5粒、铁皮石斛20克、干响螺片50克、猪踭150克、生姜3片。响螺片提前清水泡发,铁皮石斛冲洗干净,咸金橘稍微压破,猪踭洗净;汤锅中放入适量清水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煲1-1.5小时,食用前调味即可。该汤润肺化痰、滋阴降火,适合平日烟酒过多、胃火盛口气大、熬夜作息不规律等人群,也适用于口干咽燥、喉咙干痒、咽喉肿痛、声音沙哑、虚火上浮引起的口腔溃疡等不适的调理。

儿童养护:坐姿正确、定时休息保护脊柱健康

保持正确姿势是保护脊柱健康的关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提醒,开学季到来,家长要注重儿童体态,保护脊柱健康。多参与各类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同时,经常参与户外活动,让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注意日常姿势,保持健康体态。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弯腰或扭曲身体。定时休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肌肉疲劳和脊柱压力增加。要经常起身活动,做一些伸展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生活新知:过度补硒有诱发癌症等疾病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指出,硒在人体内从有益到有害的阈值比较低,人体对硒的需求量距离硒中毒的量只有“一步之遥”。稍不小心就补多了。另外,硒在人体中的含量水平与一些疾病的发生间存在着一种U型曲线,过度补硒又具有诱发2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成年人每日摄入硒的最高限量为400 μg/d;儿童和青少年每日摄入硒的最高限量则更低:4~6岁、7~8岁、9~11岁、12~14岁和15~17岁人群分别为120 μg/d、150 μg/d、200 μg/d、300 μg/d和350 μg/d。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需要补硒,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来确定。

春季皮肤保养攻略:专家推荐三款中医食疗茶饮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孩子们可能会面临皮肤病的困扰。据“我在120上班”微信公众号提醒,家长们在帮助孩子治疗皮肤病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使用完整的疗程,不要因为孩子的过敏症状暂时消失就随意中断药物的使用。以脚气为例,外用药的治疗周期通常需要4周左右。在这期间,虽然大部分的真菌已经被杀死,但仍会有少量的真菌残留在皮肤表面。新的皮肤组织需要大约4周的时间才能完全愈合。如果在这个时候停止用药,可能会导致新的皮肤组织上出现真菌感染,从而引发复发。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皮肤更加娇嫩,更容易吸收药物,他们对激素的反应也更加敏感。因此,在使用激素类药膏时,家长需要格外注意用量,尽量选择低效或者不含氟类激素的药膏。虽然这些药膏能在短期内快速缓解症状,但如果长期使用,却有可能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这种情况下,一旦停止用药,症状反而会变得更加严重。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们预防皮肤病的发生。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们多喝水,保持皮肤的湿度。同时,也可以给孩子们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春天也是皮肤病的高发期,家长们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都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的陪伴和关爱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再遇变故:两项临床前ADC项目终止,但仍有望推进其余七项合作

新京报讯(记者 王鹿)科伦药业近日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科伦博泰与默沙东(MSD)合作的多个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根据双方协议约定,科伦博泰将在近期获得总计75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截至目前,MSD已在多个领域开展全球三期临床试验,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起,科伦博泰与MSD展开了多次合作,涉及多个在研ADC(抗体偶联药物)项目。其中,2022年7月,科伦博泰将一款实体瘤治疗ADC药物的项目授权给MSD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化开发,获得了3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里程碑付款累计不超过9.01亿美元的权利。此外,科伦博泰还将另外7个在研ADC项目的全球独占许可或独占许可选择权授予MSD,总价达到1.75亿美元。

然而,在2023年10月23日,科伦博泰与MSD的九项合作项目中,有两项被终止。但科伦药业方面表示,这并未影响到科伦博泰与MSD之间在临床阶段ADC资产及临床前ADC资产的合作。此外,MSD也向科伦博泰确认,将继续推进与科伦的合作项目,包括SKB264/MK-2870、SKB315/MK-1200等项目。

科伦博泰与MSD的合作始于2022年初,当时双方签署了多份合作协议,涵盖了多个领域的ADC项目。此后,双方在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其中,SKB264/MK2870项目是双方合作的重中之重,该项目旨在开发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ADC药物。

据悉,SKB264/MK2870项目已经进入全球三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内实现商业化。此外,双方还将在其他ADC项目上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创新药物。科伦博泰作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拥有丰富的项目资源和研发实力,而MSD作为世界知名的制药巨头,具备全球化的市场网络和商业化能力。双方的合作有望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

尽管科伦博泰与MSD在合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科伦药业表示,将继续关注科伦博泰与MSD的合作进展,为公司业绩贡献积极力量。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科伦博泰与MSD的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创新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我们期待科伦博泰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多的突破性成果,助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迈向新的高峰。

揭秘克罗恩病:病因未明,富贵病标签下的肠道顽疾

近日,英国王室发布声明称,王储威廉的妻子凯特王妃因可能患有克罗恩病而接受手术。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凯特王妃一直被认为是英国王室最美丽的女性之一,她的健康状况无疑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据英国媒体报道,凯特王妃是在去年年底感到不适后前往伦敦市中心的一家医院进行检查,最终被诊断为可能患有克罗恩病。由于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它的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时间,所以凯特王妃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检查和治疗。

据英国卫生部门的消息,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的肠道疾病,它会导致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进而影响到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这种疾病通常是隐匿性的,患者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他们可能会出现腹泻、腹痛、便秘等症状。

据我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陈宁介绍,克罗恩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克罗恩病患儿的数量相对较多。此外,克罗恩病的发病也与基因、环境和身体免疫紊乱有关。

对于克罗恩病的预防和诊断,陈宁提出了一些建议。他提醒人们在饮食上要遵循健康的少油、少脂饮食,不吃过度加工的食物,适度控制情绪,并注重锻炼,保持规律的健康生活方式。虽然这样能降低患病风险,但仍有可能患上克罗恩病。

一旦确诊为克罗恩病,治疗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活动期治疗和缓解期治疗。在活动期,患者需要禁食,以便让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并依赖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在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饮食,但要注意选择易消化的、少渣、少纤维食物,同时鼓励摄入高蛋白、低脂、低刺激性食品,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鱼油的食品。

尽管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的肠道疾病,但它并不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然而,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困扰,因为它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无法正常地进行工作和锻炼。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克罗恩病非常重要。

总的来说,凯特王妃可能患有克罗恩病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希望她能够早日康复,重新回到公共视野中,继续为英国王室和全世界的慈善事业做出贡献。

【特别提醒】儿童发烧不退?合理用药+物理降温才是关键!

在我国春季学期的开学季即将到来之际,为了确保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的健康提醒和建议。这些提醒和建议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饮食、心理健康、儿童护理等方面,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首先,针对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有关专家提醒他们在使用止痛药物时要谨慎。常用的解热止痛药,又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等多种药理作用。然而,这种药物同时也可能抑制胃黏膜合成自身保护的前列腺素,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胃溃疡,甚至引发消化道出血。因此,这类药物的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解热不超过3天、止痛不超过5天。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书进行用药,切忌擅自购买和使用。

其次,针对乙肝患者,专家强调他们不能随意停药。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规律地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繁殖,将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从而有效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反之,如果抗病毒药物的不规则服用或随意停药,会导致病毒载量再次升高,甚至使病毒重新活跃并开始复制,从而引发病毒耐药。因此,乙肝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进行用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再者,在饮食方面,专家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韭菜被誉为“春季第一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保健作用。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韭菜。对于胃肠道疾病或肠胃功能较弱的人来说,食用韭菜容易产生泛酸、烧心等症状,因此不宜多吃。此外,韭菜性温,具有温阳的作用,对于阳盛体质或阳气盛的人群,特别是在阳盛疾病发作期的患者来说,也不宜食用。对于患有嗓子疼、上火、发烧、黄痰、咯血等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来说,最好少吃韭菜。

此外,专家还强调了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学习压力过大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专家建议学生们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敢面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和学校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同时,还可以尝试一些心理暗示或自我激励的方法,增强自信和应对能力。

最后,在儿童护理方面,专家提醒家长在孩子发烧不退的情况下,不应盲目增加药量。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在某些情况下,即使使用了退热镇痛药物,孩子的体温仍然可能不会立即下降。因此,家长应该首先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必要时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还应注意给孩子补充适量的水分和维生素,以及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如使用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等。

总之,在春季学期开学季来临之际,有关部门发布了多

国家重大新药项目成果发布:我国首个覆盖全部ALK阳性晚期肺癌患者的创新药物上市

2 月 25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发布会。会上,一款名为伊鲁阿克片的药物吸引了广泛关注。这款药物的一线适应症已覆盖全部 ALK 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人群,成为首个新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中 I-III 期临床研究人群均为中国人群的药物。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旨在通过自主研制、技术改造等方式,针对恶性肿瘤等十大类重大疾病,推动我国药物创新体系的完善,提高药物自主创新能力。伊鲁阿克片正是这一项目中取得的重大突破之一。

伊鲁阿克片是一种新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主要用于治疗 ALK 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类癌症通常发生在较年轻的患者身上,能够明显从接受 ALK 抑制剂治疗中获益,对生活质量也有更高的追求。

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我国科研人员克服了众多困难,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伊鲁阿克片的问世,不仅为 ALK 阳性 NSCLC 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我国的药物创新体系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据悉,伊鲁阿克片自 2018 年获批用于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 ALK 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以来,已经在全球多个学术场合崭露头角。同时,该药的一线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 III 期头对头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伊鲁阿克组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克唑替尼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达 66%。此外,伊鲁阿克在一系列国际和国内权威指南和共识中也得到了一致推荐,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值得一提的是,伊鲁阿克片在我国市场上的表现也相当抢眼。自 2019 年在国内上市以来,该药品迅速获得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成为了治疗 ALK 阳性 NSCLC 的首选药物之一。

对于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新药创制的投入力度,推动药物创新的发展。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药物创新的进步。

总的来说,伊鲁阿克片的上市标志着我国药物创新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式突破,同时也为全球肺癌患者带来了希望。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新药创制的投入力度,推动药物创新的发展,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

同仁堂的新国潮:知嘛健康打造健康生活方式新零售空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寻求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药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疗法,也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于是在2019年推出了其子品牌——知嘛健康,旨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知嘛健康蓝色港湾店的开业,标志着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在新零售领域的进一步拓展。这个全新的品牌,不仅继承了同仁堂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更是将其与现代人的生活需求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系列备受年轻人喜爱的产品。比如,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娇颜陈皮五红汤等都是知嘛健康的热门产品,它们将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的饮品文化相结合,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知嘛健康蓝色港湾店的两层布局,一层主要是食品和滋补品区,二层则是中医馆、药房和塑龄中心。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满足顾客对于各种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为顾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到身心灵的愉悦。而店内已经吸引的四五千名会员,以年轻人为主,这也充分说明了知嘛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知嘛健康除了提供各种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之外,还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交流。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建立起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例如,他们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发布最新的产品信息、健康知识等内容,同时也会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健康讲座、产品试用、瑜伽课程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他们的品牌。

知嘛健康作为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的子品牌,其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优质,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深刻理解。他们准确把握了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将中医药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打造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从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知嘛健康将继续坚持创新和发展,努力打造出一个全新的中医药生态圈。他们将继续推出更多的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他们也将继续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告别三斤肉!专家解读新年后增多的减重需求,助您科学瘦身不反弹

在最近一期《健谈》直播间节目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及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为大家详细讲述了与肥胖相关的健康问题以及多种减重方式。他表示,肥胖不仅仅是身体外形的变化,更是一种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肥胖问题。

张鹏首先分析了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他指出,肥胖不仅会导致脂肪堆积,还会引发一系列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此外,肥胖还可能与多达13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肥胖紧密相连,因此,减肥不仅是减肥那么简单,更是一种保护身体健康的行为。

针对不同体重的肥胖人群,张鹏给出了相应的减重建议。对于BMI在24-28之间的超重人群,他们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方式来减轻体重。具体来说,超重人群应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保持每天摄入的热量在1400千卡以内。同时,增加日常活动,如快走、慢跑等,每周至少进行5次,每次持续30分钟。这样既能消耗多余的热量,又能保持身体健康。

对于BMI大于等于28的肥胖人群,单纯的饮食和运动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减重需求。这时,医学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张鹏介绍,医学减重方式主要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减重方法。其中,医学营养治疗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摄入,促进减肥;药物治疗则是通过服用特定的药物,如减少脂肪在肠道吸收的酯酶抑制剂,抑制中枢食欲的药物等,来降低体重;其他减重方法则包括手术减重等。不过,不同的减重方法各有优缺点,患者在选择时需权衡利弊,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张鹏还特别提到了减重手术后的健康管理。手术减重虽然能迅速减轻体重,但并不意味着减肥过程就此结束。术后患者仍然需要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以巩固减肥成果,防止反弹。此外,患者还需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最后,张鹏强调了个别群体在减重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对于那些经历过多次减肥失败的人来说,减重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心理阴影。因此,他们在追求减肥的过程中,应保持乐观的心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克服心理障碍,从而更好地实现减肥目标。

总之,肥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关注肥胖问题,采取积极的减重措施,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这次直播节目,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肥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积极参与到减肥行动中来,共同创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未来。

爱心涌动:我国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7000例,助力患者重获新生

在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有一种被称作“生命的种子”的治疗方式,那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它不仅可以治愈许多造血系统的疾病,还可以救治许多其他严重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然而,这种治疗方法的成功率并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供体短缺。幸运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采用非血缘的方式,也就是通过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2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宣布,我国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人数已经突破了17,000例,其中包括向我国境外31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了375例。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显示出我国人民对于救助他人生命的热情和爱心。

据中华骨髓库透露,到2023为止,该库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数据已经超过了344万份,并且每天有大量的人在进行重症患者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检索。这个数据再次证明了,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已经成为了一种广泛的社会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认同。

在所有的新加入的志愿捐献者中,18-35岁的年轻人占到了73.65%,这部分人群通常身体强壮,健康状况良好,他们的造血干细胞对许多病人来说可能是唯一的希望。另一方面,36-45岁的成年人也占了26.35%,这部分人群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愿意为了救助他人而牺牲自己的部分健康甚至生命,这种精神无疑是非常崇高的。

中华骨髓库的工作人员表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体的匹配程度。因此,他们鼓励更多的人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为那些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更多的生存机会。同时,他们也提醒人们,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经过严格的体检和配型程序,而且捐献后还需要长期的跟踪观察,以确保捐献者的身体健康。

中华骨髓库的行动是我国红十字会积极实践人道的生动体现。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但有一件事情却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那就是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它不需要任何的经济回报,只需要一颗善良的心和一个愿意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尊敬的。

未来,我国的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将继续发挥其在造血干细胞捐献中的重要作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带来生的希望。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充满爱心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