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医药牵手ZAP,引入创新放疗机器人

近日,国内医药行业领军企业百洋医药与ZAP Medical System, Ltd.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深化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共同推进医疗科技的创新与进步。

百洋医药宣布,将认购ZAP Medical System, Ltd.发行的E系列优先股,以进一步深化合作。同时,百洋医药与ZAP Surgical Systems, Inc.(简称“ZAP”)签署了商业化协议,将独家负责ZAP的核心产品——头颈部放疗系统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商业化运营。

ZAP是一家位于美国硅谷的全球领先的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ZAP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John R. Adler博士不仅是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发明者,同时也是射波刀放射外科系统的创造者。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专为颅内、颈部实体恶性肿瘤和病变设计,是全球首个具有完整自屏蔽功能的放射治疗设备。该设备无需额外建造昂贵传统辐射屏蔽机房,从而在安装条件上提升了放射外科技术的可及性。

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采用了双环机架、自动旋转准直器、45cm源轴距等创新设计,能够将射线最大化集中在靶区,作用于肿瘤和病变细胞,同时降低对周边组织的损伤,实现亚毫米级的精准放疗。目前,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已获得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许可,并于2023年6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创新产品注册批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ZAP-X火星舟放射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常见适应症包括听神经瘤、脑膜瘤、垂体瘤等脑部肿瘤,以及动静脉血管畸形、三叉神经痛等其他脑部疾病。此次合作,将有助于百洋医药将这一先进技术带给更多患者,为他们的健康带来福音。

紫燕食品:创新驱动,逆势扩张的卤味新纪元

近年来,卤味市场虽竞争激烈,但紫燕食品凭借独特的产品线及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始终在行业脱颖而出。2024年,紫燕食品业绩稳中有升,即便在行业普遍缩减规模的情况下,公司门店数量依然逆势增长,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其持续创新的新品研发能力和精细化运营下的效率提升。

品牌创立35周年之际,紫燕食品以更年轻化的姿态迎接挑战,携手“首席饭搭子”杨迪与消费者互动,同时以“小胖桶”等创意新品引领食客们的味蕾探索。紫燕食品的产品线丰富多样,不仅包含广受欢迎的紫燕百味鸡,还有独具特色的夫妻肺片,其年销售额更是突破10亿元。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紫燕食品提出将研发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不断创新,提供更多元化、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以打造新的增长动力。这一战略不仅应对当前挑战,也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紫燕食品创新研究院的成立,正是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该研究院不仅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食品工艺设备和检测分析设备,还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和高端技术人才,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新品研发方面,紫燕食品推出的香拌猪头肉、酸汤肥牛等系列产品,以及结合地域特色的麻辣兔腿和一桶龙虾尾等,都获得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这些新品不仅满足了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也展现了紫燕食品紧跟潮流的创新实力。

在产品包装和营销上,紫燕食品同样不遗余力。例如,将夫妻肺片与低热量、高纤维的健康魔芋制品结合,推出“小胖桶”系列,其独特的便携式拎桶包装和清爽口感,迅速吸引了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这一策略的成功,进一步彰显了紫燕食品在创新、多元化、年轻化以及挖掘产品独特属性和文化内涵方面的实力。

紫燕食品坚持“贴近用户,创造简单幸福体验”的理念,每月推出的新产品都源于对目标消费群体的深入研究。这种周期性推新策略,不仅帮助紫燕食品紧跟市场潮流,还构建了一个以佐餐美食为主、休闲美食为辅的美食生态圈。

凭借精细化运营、内部挖潜增效以及多渠道市场扩张,紫燕食品在行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实现了净利润的持续增长,并在卤味上市公司中独树一帜。截至2024年上半年,紫燕食品国内门店数量已增至6308家,成为行业逆势增长的典范。未来,紫燕食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拓宽版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美味和幸福的体验。

大理药业股价涨停,风险预警背后实控人陷调查

近日,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理药业”或“公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指出公司股票在连续四个交易日内涨停,提示投资者关注市场交易风险。公告同时透露,公司可能面临财务类退市风险。

大理药业成立于1958年,1996年与大理医药公司、云南省弥渡县医药公司合资成立,是云南大理州首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也是目前大理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于2017年9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关于股票异动情况,公司强调,目前生产经营正常,不存在影响股票交易价格异常波动的重大事宜。今年4月,公司因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近年来,大理药业业绩持续亏损。2021年,公司上市后首次出现亏损,近三年净利润分别为-4200万元、-1700万元、-2003万元。今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受中成药集采政策影响,主要产品醒脑静注射液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尽管参麦注射液在部分省份销量有所增长,但整体营收规模不大,毛利率较低,对公司利润贡献有限。

大理药业也在积极拓展医药商业配送业务,但截至目前,该业务营收规模仍然较小。公告显示,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4.74万元,同比下降3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3.5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40.3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理药业的研发投入不足,近三年的研发费用均未超过100万元。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仅有7人。尽管研发投入有限,但公司的销售费用却一直较高。2020年至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1.29亿元、1.01亿元、0.74亿元、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28%、59.06%、56.06%、45.98%。

此外,公司实际控制人杨君祥目前正在筹划协议转让公司股份事宜,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9月2日,公司公告称,杨君祥及其家属收到由镇康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立案调查通知书。目前,杨君祥持有公司5120.42万股股票,占总股本的23.31%;其儿子杨清龙、妻子尹翠仙分别持有公司11.94%、3.06%的股份,三人累计持股比例为38.31%。截至发稿,大理药业股价报3.57元/股,上涨5%。

世界论坛聚焦女性吸烟:控烟还需性别平等

近日,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卫生论坛控烟边会上,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及学者共同探讨烟草控制议题,强调在烟草控制工作中实现性别平等,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创始院长、世界卫生组织名誉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在烟草控制工作中,要关注性别平等,男性也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人民的健康负责。

会上,作为“中国女性烟草消费”项目的主要研究者,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李志徽发布了项目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主动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对女性及后代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尽管我国在烟草控制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女性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仍缺乏充分关注。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健康传播部研究员靳雪征从公共教育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在公共教育中推广烟草控制的重要性。她表示,不仅要向公众传递吸烟对女性及其家人健康的危害,还要树立反对烟草、保护弱势群体健康的榜样。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院长、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主任王克安指出,青少年女性吸烟问题不容忽视,呼吁加强对青少年女性吸烟原因和方式的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在介绍我国烟草控制立法情况时表示,目前已有200多个城市出台公共场所控烟相关立法,但严格且可执行的立法仍相对较少。在推进控烟立法和执法方面,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姜垣强调,公共场所禁烟令覆盖范围较窄,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差距。她呼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烟草,禁烟工作应与教育等其它工作并行推进。

国家健康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十三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指出,健康始终是我国政策的中心焦点。《健康中国2030》启动以来,我国政府将烟草列为对人民健康构成最大威胁的因素之一,并利用《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MPOWER框架制定政策。尽管我国在降低吸烟率方面取得进展,但与2030年设定的目标仍有差距。未来控烟工作应重点关注青少年女性和家庭这两个领域。

进博会揭幕创新测序仪,因美纳加速本土制造合作

在第七届进博会上,众多先进医疗器械与医药保健产品精彩亮相,吸引了全球目光。其中,一项拥有突破性4小时测序速度的创新产品成为焦点,它不仅被誉为“全球首展”,更是“亚洲首秀”,展现出其在基因组学领域的领先地位。

进博会现场,该创新产品吸引了包括西湖大学在内的众多本土客户的关注。因美纳公司与其现场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在基因组学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因美纳宣布将加速推动MiSeq i100系列桌面式测序仪的本土生产制造计划,旨在进一步拓展其在华的应用前景。

本届进博会期间,因美纳还计划签署十余项重要合作项目,聚焦基因组学领域的先进技术。通过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因美纳将致力于将全球最新的技术和经验引入中国市场,助力“中国方案”在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

这一系列的合作举措,不仅体现了因美纳对基因组学领域的重视,也彰显了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我国将在全球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康缘药业2.7亿揽中新医药,布局创新生物药领域

康缘药业近日发布公告,宣布将以自有资金2.7亿元人民币收购其控股股东江苏康缘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康缘集团)旗下的江苏中新医药有限公司(中新医药)100%股权。此举标志着中新医药将正式成为康缘药业的全资子公司。本次交易虽构成关联交易,但并未达到重大资产重组的标准。

康缘药业将分批支付康缘集团和中新医药另一股东南京康竹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权转让款。其中,康缘集团持有中新医药70%股权,对应转让价款为1.89亿元,康缘药业将先支付其中的60%,即1.134亿元,其余40%的0.756亿元将在中新医药对应管线药品取得上市许可后分期支付。南京康竹持有中新医药30%股权,对应转让价款为0.81亿元,康缘药业将一次性支付。

中新医药是一家专注于重组人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以及抗体生物药新药研发的企业。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药物分子的设计与功能确认,拥有独立、完整、高效、快速完成新药研发全过程的研发平台。该公司聚焦于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领域,目前已有4个创新药的6个临床批件,均在临床阶段,其药理研究和初期临床结果已显示出良好的成药性。

中新医药具备分子设计技术平台,从细胞因子、融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类别药物的分子发现和分子改造,形成了具有可持续的创新型生物药分子发现能力。自主优化的宿主细胞和质粒可构建高产稳定的细胞株,形成独特的差异化优势。此外,公司还拥有成套的生物大分子细胞培养、分离纯化、生物制剂、质量表征以及生物评价技术,为当前及未来创新生物药的持续开发提供了坚实保障。

目前,中新医药在研项目包括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rhNGF)、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rhNGF)、三靶点长效减重(降糖)融合蛋白(GGGF1)以及双靶点长效降糖(减重)融合蛋白(GGF7)。

康缘药业提醒,截至2024年9月30日,中新医药对康缘集团的借款本金及利息合计达到4.79亿元。同时,中新医药四条核心管线预计仍需约4亿元资金投入临床阶段。交易完成后,公司需持续投入研发支出、资本性支出以及债务偿还等方面。中新医药四条核心管线的在研创新生物药产品,可能面临与同类在研生物药相比研发进度滞后的风险。此外,公司目前主要收入来源为中药产品,与中新医药所研发的创新生物药产品在药品类别上存在差异,未来创新生物药产品的商业化可能不及预期。因此,投资者需关注中新医药新药研发失败导致公司无法收回投资的风险。

修正药业再登民企500强,三十周年荣耀前行

近日,在兰州举办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上,全国工商联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揭晓了“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等权威榜单。修正药业集团(以下简称修正药业)凭借卓越的业绩和持续的影响力,再次荣登榜单,分别位列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67位和2024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115位。

修正药业始终秉持“修德正心,开创无限”的核心理念,在过去一年中,公司不断拓展研发领域,涉足糖尿病、眼科、胃肠消化等多个健康领域,推出了一系列高品质且价格亲民的药品,为广大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保障。

在公益事业方面,修正药业坚守“修元正本,造福苍生”的宗旨,不仅荣获了人民网“2023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的荣誉,还多次慷慨捐赠,支持志愿医生在全国各地开展义诊活动,展现了企业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025年,恰逢修正药业成立三十周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辉煌时刻。修正药业全体员工将以满腔热忱和不懈追求,依托“良心制药”的文化底蕴,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力求在三十周年之际,向所有支持者奉献一份充满成就与非凡的献礼。

图片由企业提供,校对:卢茜。

成都名配妆生物科技被罚:生产违规多环节问题严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公布了对成都名配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飞行检查结果。检查发现,该公司在多个方面违反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和《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其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

具体来看,该公司在质量保证和控制方面未能严格执行留样管理制度和记录管理制度,存在记录不完整等问题。在厂房设施与设备管理方面,公司未能提供与生产化妆品品种相匹配的设施和设备,无法保证生产环境的符合性。在物料与产品管理方面,公司存在物料和产品存放不规范、不合格物料管理不当、使用过期原料生产化妆品等问题。在生产过程管理方面,公司未严格按照化妆品备案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生产记录也未做到真实、完整和准确。

针对以上问题,国家药监局已要求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对成都名配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目前,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对该企业立案调查,并已下令暂停其生产和经营活动,要求公司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关注该企业的整改情况,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涉嫌骗保案配合调查

近日,关于阿斯利康中国区总裁王磊的调查情况引发了广泛关注。据阿斯利康在投资人说明会上透露,王磊接受调查的情况与公司涉及的骗保案件无关,但王磊本人已被采取拘留措施。

据了解,此次调查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司员工是否从香港非法进口药物至中国,以及是否存在不当收集患者数据的指控。其中,被提及的药物包括用于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德曲妥珠单抗(商品名:物优赫得,Enhertu)和癌症免疫疗法Imjudo。

德曲妥珠单抗是一款独特的抗体偶联药物,针对HER2蛋白,在中国已于2023年2月首次获批上市。该药针对多种晚期癌症患者,如晚期乳腺癌和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以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此前,已有报道指出王磊接受调查可能与2022年深圳医保局揭露的骗保案件有关。该案件涉及阿斯利康公司工作人员涉嫌篡改肿瘤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骗取医保基金。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利康表示,公司目前有两名现任和两名离职的高管在接受调查,其中包括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事业部前总经理殷敏。殷敏于2022年1月加入百济神州,担任大中华区首席商务官。

此外,另一家上市公司睿昂基因也因涉嫌诈骗罪,其多名高管被刑事拘留。睿昂基因与阿斯利康曾在EGFR-T790M液体活检领域进行合作,并在肺癌检测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目前,阿斯利康表示,公司将全力配合中国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将继续向中国患者提供药物,确保业务正常进行。阿斯利康作为一家全球生物制药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和营销处方类药品,业务覆盖肿瘤、罕见病等多个领域,其全球总部位于英国剑桥,业务遍布全球125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七进博会:医疗器械巨头齐聚,创新产品绽放光彩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吸引了全球目光,260多家企业云集,其中包括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和11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展区聚焦创新药械研发、生物医药技术、跨界数字化诊治等前沿领域,展示了一系列全球首发和首展新品。

西门子医疗作为进博会的常客,携近20款前沿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其中10款为首发新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门子医疗推出了全球首个“双超高场”顶级科研磁共振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多核代谢成像、病理介观成像等多项技术,有望在肿瘤、神经疾病等领域发现新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并支持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

GE医疗同样展示了其在创新医疗科技上的实力,携17款最新创新成果参展,包括7款全球首秀和10款中国首展的尖端产品。这些产品聚焦于重疾精准医疗、基层医疗、数实融合创新、诊疗一体化等领域,深度结合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动化工作流等数字化技术。

依视路作为连续七届参展的企业,带来了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成人调节力管理、成人光管理等方面的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其中,一款新的平光星趣控镜片在展会亮相,而依视路在成人调节力领域的设计创新,将数字镜像技术应用于渐进镜片设计,体现了其技术创新的成果。

波士顿科学在进博会上展出了80余款创新产品,涉及心脏、外周血管、肿瘤、泌尿、消化道、神经调控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获得或被提名盖伦奖的10款产品或技术,以及一款“中国首发”的新一代血管内超声系统AVVIGO+MAH。

雅培在进博会上展示了包括诊断、医疗器械、营养品和药品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其中包括全球首款真正实现同步的双腔无线起搏器AVEIR DR和首款治疗三尖瓣反流或渗漏的微创经导管修复系统TriClip导管三尖瓣夹。

爱德华医疗展出了刚在中国获批上市的MITRIS RESILIA二尖瓣瓣膜,这是全球首款也是唯一获批的采用RESILIA全封闭抗钙化技术的外科二尖瓣生物瓣膜。

众多企业在进博会上展示的最新成果,不仅体现了全球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领域的最新发展,也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企业在本土化发展上的努力。

大理药业股价涨停,风险警示引发关注

近日,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理药业”或“公司”)发布了关于股票异动及风险提示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股票在11月4日至11月7日连续四个交易日出现涨停,股票价格波动显著。

根据公告内容,11月4日至11月6日,大理药业股票的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已触发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为此,公司在11月6日和11月7日分别发布了股票交易风险提示性公告和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暨风险提示公告。

大理药业在公告中强调,目前公司生产经营一切正常,未发现任何重大事项影响股票交易价格的异常波动。此外,公司已按照规定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由于全国中成药集中采购政策的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醒脑静注射液的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利润空间受到严重压缩。同时,受医保支付限制和医院报量减少的影响,产品销量也随之下降。

尽管公司另一主要产品参麦注射液在江苏、山东、安徽、广东等中标省份的销量有所增长,但由于营收规模较小且毛利率较低,其对公司整体利润的贡献有限。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医药商业配送业务,但现阶段营收规模仍较小。

综合来看,受中成药集采政策等因素影响,公司中药注射剂产品销量持续下滑,医药商业配送业务营收规模也相对较小,导致1-9月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下滑。2024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4.7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73.51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240.36万元。公司存在触及财务类退市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23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且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公司股票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公司2024年度出现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任意情形之一,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截至11月7日收盘,大理药业股价为3.4元/股。

神奇控股补充质押股份,资金周转无担忧

近日,神奇制药对外发布股份质押相关公告。据悉,神奇控股为满足经营资金周转需求,将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500万股进行质押,该数量占公司总股份数的0.94%,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5.52%。

此次股份质押的对象为联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神奇控股是神奇制药的控股股东,目前持有公司90661620股,占总股本的16.98%。经过此次补充质押后,神奇控股累计质押股份数量达到6013万股,占公司总股份数的11.26%,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的66.32%。

值得一提的是,神奇控股及其关联方贵州迈吉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17866356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3.45%。截至目前,两方累计质押股份126499000股,占公司总股数的23.69%,占其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的70.80%。

神奇制药强调,本次股份质押不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也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变更。此外,此次质押股份也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以及业绩补偿义务履行等产生不利影响。

立冬养生攻略:驱寒温补,护肾调情志

随着今日立冬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冬季的序幕。立冬不仅标志着自然界阳气由盛转衰的节点,也是关乎身心平衡和情感调适的关键时刻。进入立冬之后,天气渐冷,日照时间减少,人们容易产生抑郁情绪。中医专家建议,冬季应充分利用日照时光,加强户外活动,养护肾脏,并通过“三九贴敷”等方式,驱散寒邪,保持身心健康。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住院医师杨晨光指出,冬季的寒冷天气限制了我们外出和社交的机会,容易让人感到孤独,看到窗外的枯萎树木,更能感受到生命力的减弱。他强调,人体与自然相应,立冬时节阳气收敛,阴气增长,光照减少,因此,建议大家利用有限的日照时间外出活动,结合个人体质,适量食用温补食物,如羊肉、红枣、枸杞等,并遵循《内经》中的“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原则,顺应自然规律。

冬主肾,立冬时节,养护肾脏尤为重要。中医理论认为,肾脏具有储存封藏人体精气的作用,其特性与冬天的收藏特点相吻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建议,家中可常备黄精等补益肾脏的药材,并可通过按摩肾俞穴来温补肾阳。肾俞穴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时,双手搓热后,手心放在肾俞穴,上下揉搓,直到腰部发热,每天早晚各按摩3分钟左右。

成杰辉还提醒,冬季养生应重视“黑色入肾”,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和黑木耳等食物,皆具有滋阴补肾、健脾养肝等功效,是冬季养生的佳品。

此外,“三九贴敷”也是冬季调养身心的一大特色。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邢佳介绍,三九贴与三伏贴相似,在冬季“三九天”的第一天进行。通过在特定穴位贴敷具有温经通阳、温热散寒功效的药膏,如吴茱萸、肉桂等,可以驱散寒邪,治疗旧疾。白天,可以选择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贴敷,以振奋脏腑阳气,改善活动功能;晚上,则可以选择脚心的涌泉和腹部的神阙进行贴敷,以交通心肾,安神宁志。

东北制药并购鼎成肽源,加速肿瘤细胞治疗布局

11月7日,东北制药股价迎来第二日涨停。继日前宣布以1.87亿元现金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70%股权后,公司股价连续两天封涨停板,截至收盘价为6.14元/股。此次收购旨在通过快速控股鼎成肽源,抢抓肿瘤细胞治疗领域的市场机遇。

鼎成肽源,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实体肿瘤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与转化,致力于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的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该公司的研究领域正是当前生物医药行业的热点。据IQVIA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内,全球共有3285项临床试验启动,其中细胞和基因疗法领域试验数量逐年攀升,2023年临床试验数量达到631项,生物医药公司占比较高。

鼎成肽源针对多种实体瘤,如胰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脑胶质瘤,开发了针对KRAS突变、EGFRvIII、AFP和Claudin18.2等靶点的TCR-T、TCR蛋白药和创新型CAR-T等10余款细胞治疗产品。其中,TCR-T细胞药物DCTY1102和CAR-T细胞产品DCTY0801已申报临床试验,虽尚未获得批准,但DCTY1102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款、国内首款进入一期临床研究的靶向KRAS G12D的TCR-T细胞药物。

香雪制药的TCR-T细胞药物成功获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并引发股价暴涨,显示出细胞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鼎成肽源另一款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CAR-T细胞产品DCTY0801,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证,正在进行中美两地的临床试验申请。

东北制药副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冯晓在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公司对细胞治疗领域充满信心,收购鼎成肽源是经过多年考察和精心挑选的结果。此次收购将助力公司快速进入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并为公司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尽管鼎成肽源在研项目尚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公司已准备好迎接临床试验带来的挑战。冯晓强调,公司将根据实际需求和研发进展,充分利用上市公司优势,考虑再融资规划。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寻求与海外大公司合作,共同开发创新药物。

收购后,东北制药对鼎成肽源的研发投入将不受限制,全力支持新业务板块的发展。冯晓表示,公司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支持生物药研发,并对鼎成肽源的成熟研发团队和研发管线充满期待。

爱康集团:二十年荣耀,引领健康服务新篇章

11月5日,《财富》杂志公布“2024年《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榜单”,爱康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康集团”)凭借卓越的业绩和社会责任,荣登全明星榜和行业明星榜,成为榜单历史上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全明星榜,且连续两年荣获行业明星榜的综合性健康医疗服务企业。

自成立以来,爱康集团以创新精神,从无到有、从优到智,不断推动健康管理行业服务模式的变革。集团始终将社会责任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通过丰富的行业“第一个”案例,助力行业进步。

《财富》杂志因其权威性和公信度,在国际工商界享有广泛影响力。该榜单由全明星榜和行业子榜组成,从管理能力、人才吸引力、产品、服务能力、社会责任、投资价值、资产和全球化等多个维度对国内外企业进行全面考量与评价。本次参与申报的公司共有332家,经过《财富》(中文版)问卷调查,综合得分最高的50家公司荣登全明星榜;行业明星榜则由各行业内受访者打分选出,共有20个行业入选。

爱康集团以科技之力实现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普惠和规模化,构建起从体检筛查到诊疗的一体化健康管理路径。集团积极响应社会责任,以公益项目回馈社会,传递健康科普知识,呼吁公众关注自身健康。

以关爱女性乳腺健康为例,爱康集团已连续十四年举办“粉红丝带”公益活动,发布《中国女性健康粉红报告》,并通过城市地标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女性健康。2024年,爱康粉红守护行动走进山间乡村,为偏远地区女性提供健康义诊服务,助力更多乡村女性远离病痛。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表示,爱康希望在关注城市女性乳腺健康的同时,关注和支持中国1/3农村女性的健康需求。

多年来,爱康坚持将医疗服务送到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通过组织义诊筛查、个案救助等形式,让医疗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爱康集团积极创新,以科普健康知识为宗旨,通过脱口秀、轻喜剧等形式,将医学知识与科技产品相结合,为公众传递健康理念。

2021年,爱康集团与北京卫视联合打造的《爱康AI智爱之夜》成功播出,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和话题曝光量。

爱康集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驱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普惠、有价值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集团不断加强内部流程改造,提升医疗品质和用户体验,以更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回报广大用户。

为加强专家力量,爱康自2006年起组建“名医工作室”,并与多家大三甲医院专家开展科研、科普、诊疗等合作,助力医学事业发展。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爱康见证了众多中国企业的发展,并为这些企业的员工健康贡献力量。如今,《财富》全球500强在华企业中有242家选择了爱康,《福布斯》榜上中国规模排名前100强的86家企业也选择了爱康。

中药三巨头业绩承压,三季报净利润齐下滑

近期,随着三季度财报的陆续披露,中药行业整体业绩表现引人关注。在72家中药上市公司中,仅有37.5%的企业实现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而45家企业面临业绩压力。其中,白云山、健民集团、太极集团等知名中药龙头企业净利润出现下滑,尤其在第三季度降幅明显。

业绩下滑的主要因素包括中药材价格上涨、中成药集采政策以及消费市场的不景气。以白云山为例,尽管营收规模达到590.6亿元,同比增长1.5%,但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68%,显示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白云山表示,这主要由于宏观经济波动、市场竞争加剧和行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导致下属子公司销售收入下降。

从白云山的业务板块来看,大商业板块贡献了最大的营收,但大南药和大健康板块则分别出现下滑。尤其是中成药营收虽然同比增长8.18%,但化药和大南药营收却分别下滑17.08%和2.04%。第三季度,白云山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1.08%和37.82%。

健民集团同样面临业绩下滑的挑战,前三季度营收下滑7.58%,归母净利润下降22.53%。除了营销策略转变和渠道库存优化等因素外,中药材价格上涨也对公司生产成本造成影响。此外,健民集团的重点品种小金胶囊因参与湖北19省联盟集采,集采价格下降,导致销售收入下滑。

太极集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14.36%和28.1%,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下滑73.82%。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尤其是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和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等产品销售下滑。太极集团在半年报中指出,中药材原料成本上涨、环保要求提高以及终端价格管制等因素对公司盈利空间造成不利影响。

面对行业变革和挑战,中药企业需进一步强化创新研发能力,推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新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银屑病365问发布,助力患者健康管理

近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等多个机构支持的国内首部银屑病科普读物——《银屑病365问》正式发布。该书汇集了全国109位皮肤科医生的智慧,针对患者关注的365个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填补了银屑病患者在健康知识方面的空白。

银屑病作为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常常伴随心理压力。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同时也是《银屑病365问》联合主编的崔勇教授指出,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患者需求多元化,对于疾病治疗和日常管理的健康知识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科普形式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为响应国家健康知识普及政策,积极推进“健康皮肤新三年行动”,《银屑病365问》应运而生。该书在创作前期,经过5000多个问题的征集和筛选,最终确定了365个与患者密切相关的问题,并邀请了全国109位皮肤科专家共同参与编写。此举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需求,同时也让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规范诊疗知识。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慢性皮肤病关爱公益基金执行秘书长吴泓燕表示,《银屑病365问》的出版是基金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助力患者健康的重要举措。未来,基金会将继续整合社会资源,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共同推动银屑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湘滇茶缘结新章:和颂茶展茶业创新风采

近年来,湖南安化黑茶与云南思茅普洱茶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出一款独具特色的“和颂”茶,为茶叶市场带来一股清新之风。这款茶选用了两地优质的茶叶原料,结合两地制茶工艺的精华,以天尖茶的制作技艺为核心,经过32道精细工序精制而成。

“和颂”茶由黑茶领域的领军企业理想华莱创新推出,其在生产方式和产品研发上的创新精神,为“安化黑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理想华莱江南茶园的优质原料,成为了这款创新茶的坚实保障。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黑茶作为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以来便备受推崇。自唐代起就有记载,宋代兴盛,明代成为贡品,清代达到鼎盛。如今,“和颂”茶的成功上市,不仅彰显了湘滇两地茶文化的交融互鉴,也为中国茶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安化作为黑茶的重要产区,与云南普洱茶同为中国黑茶的代表。两地政府和企业积极响应,安化县人民政府与云南龙润集团、思茅区人民政府与湖南华莱签署了招商引资协议,旨在共同推动黑茶产业的提升,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和颂”茶的诞生,背后是制茶人默默付出的努力。2024年9月28日,首届中国黑茶大会暨第六届湖南(益阳)安化黑茶文化节盛大开幕,表彰了为黑茶产业做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理想华莱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卫军等荣获“国茶人物·制茶大师”称号。

理想华莱在创新发展上不断探索,通过生产方式、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的“三大创新”,使其成为黑茶产业的领头羊。在生产方式上,引入智慧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提升茶园管理水平;在产品研发上,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致力于茶叶自动化制造关键技术和高值化产品创制;在品牌推广上,打造茶文化馆、科技馆,以及万隆国家五星级茶馆,推广茶文化。

“和颂”茶融合了云南大叶茶的香高厚实与湖南安化茶的甘爽醇厚,象征着两地茶文化的和谐共生。理想华莱表示,将继续引领行业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传递健康与幸福的生活方式,并为茶农、茶商和消费者提供专业、细致的服务。

美赞臣引领新国标奶粉潮,全生命周期营养布局加速

近期,在第九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上,美赞臣中国携旗下多款婴幼儿配方奶粉新国标产品及儿童营养系列、成人营养系列产品亮相,并分享了其在科研驱动配方创新方面的努力与实践。美赞臣中国高级副总裁赵丽强调,美赞臣始终坚信,婴幼儿奶粉的核心在于配方,只有真实有效的配方才能满足孩子早期营养需求,并通过市场的考验,推动行业的革新突破。

在当前全家营养新赛道上,美赞臣中国正积极布局。其旗下的“学优力”儿童奶粉已成功构建产品矩阵,市场反馈远超预期。美赞臣今年推出了蓝臻、铂睿、亲舒等多款符合新国标要求的配方奶粉,这些产品自上市以来,在消费者中获得了广泛认可。

赵丽表示,科研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对于特殊配方食品来说,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有效的高品质产品至关重要。以蓝臻新国标产品为例,其拥有43项科学实证,其中包含57倍乳铁蛋白营养群和90%乳黄金天然精粹等成分,这些都是支持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营养素,因此得到了新生代妈妈的青睐。

美赞臣的“真实有效”理念也得到了国内外权威专家的认可。今年,美赞臣与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合作,联合奥运冠军营养师、国家注册营养师等百位专家,开展了“共同守护宝宝肚肚舒适”科普计划,为新生代父母提供科学营养建议。

面对婴幼儿行业竞争加剧和旧国标产品淘汰带来的市场乱象,美赞臣在配方研发上不断创新。早在2000年,美赞臣就推出了首款含有DHA和ARA的配方奶粉,并持续进行了38年的实证研究,其有效性得到了欧盟的认可。此外,美赞臣推出的添加鼠李糖杆菌LGG的安敏健低敏配方奶粉,也凭借20年的科研支持,在2023年成为了《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2023》推荐的防敏菌种。

在持续关注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的同时,美赞臣中国也在全生命周期营养产品布局上加快步伐。以儿童营养系列为例,“学优力”已完成产品矩阵搭建,推出了超过十款新品。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全球母婴营养品牌,美赞臣在儿童营养领域的科研、模式和品质方面拥有显著优势。

赵丽介绍,美赞臣将继续秉持真实有效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儿童的精准营养解决方案,并期待“学优力”成为儿童营养系列的战略品牌。

六个核桃引领植物蛋白饮品新篇章

作为中国植物蛋白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养元饮品旗下的“六个核桃”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健康饮品象征。二十余年来,养元饮品致力于核桃饮品行业的发展,成功将核桃饮品从地方性小众品类转变为全国性的大众饮品,并将“六个核桃”打造成为国内顶尖品牌,其“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养元饮品积极转型升级,从产品、渠道、营销等多个维度深化改革。如今,养元饮品推出了更多新品,并成功试水新兴渠道,公司整体市场表现依然稳健,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追溯公司历史,养元饮品的前身——河北养元保健饮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当时的“北杏仁、南椰汁”时代,养元饮品选择独树一帜,专注于核桃饮品领域。核桃乳产品一经上市,便获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适应市场健康化、多样化和高品质化的趋势,养元饮品在坚守“百年养元”战略愿景的同时,不断优化产品线,提升品牌影响力。针对中老年和追求健康的人群,推出了低糖配方、添加益生元的养生系列;针对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推出了五星系列;针对学生、白领等重度用脑人群,推出了“0糖0香精0胆固醇”的2430核桃乳新品。此外,针对零卡、无糖市场的快速增长,公司还推出了无糖高钙六个核桃、易智成长六个核桃等产品。

2024年上半年,养元饮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形态和价格带,以适应市场和新兴渠道的需求,如利乐装六个核桃、红枣核桃乳、燕麦核桃乳、早餐豆奶等。公司表示,新品主要围绕植物蛋白饮品,根据不同区域消费者的习惯,开发了相应口味、规格、包装形式的产品,并通过多渠道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养元饮品认为,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分层趋势。公司针对消费者对健康、口味的多元化需求,开发了“原料健康、低糖、无糖、精致口感、新鲜味觉刺激”等细分产品。同时,消费者购物渠道的选择也呈现出差异化,注重购物体验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商超等传统渠道,而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则更青睐线上零售、团购或折扣店等渠道。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消费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植物基产品的绿色天然属性满足了当前消费需求,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在“银发经济”中,健康饮食成为重要一环,植物蛋白饮品高度符合老年群体的健康要求。

面对新生代消费力量的崛起,养元饮品对植物蛋白饮品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不断推出与咖啡、茶、坚果、水果等成分融合的跨界产品,赢得了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尽管“六个核桃”已成为消费者熟知的品牌,但行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消费者教育成为养元饮品的重要任务。在2024年8月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营养与健康分会主办、六个核桃支持的“2024核桃与脑健康科学大会”上,国内首部《核桃与脑健康科学》正式发布,同时启动《双百行动——核桃与脑健康校园科普活动》,让核桃营养深入人心。

养元饮品不仅在挖掘核桃的营养价值上不遗余力,还在品类教育上,围绕消费痛点、产品及品类的营养特征,开展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推广,逐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度和认可度。公司表示,增强六个核桃的日常消费属性是公司的重要工作目标,将通过多轮、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销售终端对产品的体验度和认可度,激活销售终端势能。同时,筛选目标消费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推广,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培养核心用户,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健康消费新潮起:智能时代健康管理新体验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消费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同比增长1.92%,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居民医疗保健人均消费支出为2460元,同比增长16%,占人均消费支出的9.2%。健康消费作为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指引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预计,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预计将达到9万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达到29.1万亿元。消费者对健康管理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健康不再是简单的“不生病”,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全方位健康管理。

近年来,“未病预防”成为热词。《2023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家庭健康篇》数据显示,98%的受访者仍有健康困扰,因此以防患于未然为主旨的健康管理行为成为主流。线上、居家新场景不断涌现,健康消费热度攀升,药品储备、家用医疗器械、营养补剂等需求增加。

智能家居、健康监测设备等科技产品的发展,让消费者能够实时居家监测健康状况,获得个性化健康建议。CAR-T细胞疗法等创新药的研发上市,也让疾病治疗更加个性化。同时,“黑科技”赋能康养产业革新,数智化引领市场转型升级。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人工智能+”行动,我国正加快形成以AI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大数据、互联网、AI、通信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数智化推动健康消费市场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进一步成熟,为医药健康领域发展出多模态应用场景。

京东健康推出的“康康”一站式智能医疗服务产品,能连接大量线上线下医疗资源,实现健康咨询、在线问诊等服务的全覆盖。美年健康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实现预约、检查、检验、影像诊断等全流程数字化。

随着数智化在大健康产业的深入运用,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等线上健康类服务成为热点。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线上问诊市场规模将达600亿元。

“个性化定制”成为潮流。全民健康需求细化,营养补充、健康产品等个性化定制产品受到关注。各类代茶饮、保健食品、低糖零卡低脂代餐等健康产品,针对不同健康诉求被开发出来。

未来,大健康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体验。

恒瑞医药:创新引擎驱动,攀登全球药企高峰

恒瑞医药持续引领创新浪潮,研发投入超400亿元铸就辉煌业绩

自成立以来,恒瑞医药始终将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00亿元,成就了其在医药行业的卓越地位。今年,恒瑞医药再创新高,前三季度营收达到201.89亿元,同比增长18.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0亿元,同比增长32.98%。在创新转型的推动下,恒瑞医药已成功扫除阴霾,重回增长轨道,迈向全面创新的“医药航母”时代。

深耕研发,创新成果丰硕

恒瑞医药始终坚持“临床需求导向”,致力于为患者提供更多优质、可及的创新药。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1年至2023年研发投入均超过6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保持在2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45.49亿元,同比增长22%。

在创新成果方面,恒瑞医药已拥有17款1类创新药,并在国际顶尖学术舞台上展示了众多研究成果。今年,恒瑞医药创新药收入达到106.37亿元,占营收比46.61%,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积极布局,创新药管线丰富

恒瑞医药积极拓展在研管线,目前拥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300余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有22个药物获得临床试验批件,展现出强大的研发实力。

坚持差异化创新,国际认可度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恒瑞医药坚持“新、快、特”的研发策略,拒绝“同质化”,追求“差异化”,逐步实现从跟随创新到源头创新的转变。这种差异化创新策略,使得恒瑞医药的研发实力得到国际学界的广泛认可。

今年,恒瑞医药在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和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上,公布了近50项创新药研究成果,覆盖食管癌、妇科肿瘤、肝癌等多个疾病领域。此外,公司多项慢病创新成果亮相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等知名学术会议,展现了其在慢病创新领域的突破与进展。

国际化布局,迈向全球第一梯队

除了在国内市场的持续深耕,恒瑞医药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公司在国际榜单上的排名稳步提升,已连续6年上榜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PharmExec)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并在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的全球TOP25管线规模制药公司榜单中排名跃升至第8位,再创中国药企排名新高。

展望未来,恒瑞医药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研发实力,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创新药物,向全球第一梯队企业迈进。

百克生物股东减持3.7225%股份,持股比例降至5%

11月6日,百克生物发布一则公告,披露公司股东魏学宁在2022年7月28日至2024年11月6日期间,合计减持公司股份1532.7万股,减持比例达到3.7225%。此次减持主要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的方式进行,不涉及要约收购事宜。

具体来看,魏学宁在11月5日至11月6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了271.81万股,减持比例约为0.0657%。此次减持后,魏学宁持有的公司股份数量从3601万股减少至2068.29万股,持股比例从8.7225%下降至5%,因此其不再是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百克生物强调,本次权益变动属于5%以上非第一大股东的股份变动,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改变。

九典制药椒七麝凝胶贴膏注册申请撤回

近日,九典制药对外公布了一则关于药品注册申请的消息。根据国家药监局下发的《药品注册申请终止通知书》,九典制药已获准撤回其椒七麝凝胶贴膏的药品注册申请报告。

椒七麝凝胶贴膏是九典制药根据临床经验方研发的局部经皮给药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寒凝血瘀所致的痹病,如关节疼痛、压痛、局部畏寒、得温痛减、关节活动不利、僵硬重滞等症状。该产品针对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患者同样适用。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包括通络祛痛膏、消炎镇痛膏、消痛贴膏、追风贴膏、辣椒风湿贴膏、云南白药膏等。

截至2024年9月30日,椒七麝凝胶贴膏的研发投入累计为1643.93万元。九典制药表示,此次撤回注册申请对公司当期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不会造成影响。未来,公司将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待条件成熟后,再次启动椒七麝凝胶贴膏的申报注册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九典制药也提醒广大投资者,药品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的过程,且受行业政策等多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研发项目推进和研发效果可能存在不达预期的情况。药品能否获批上市,以及上市后的生产销售情况,以及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时机,都存在不确定性。

长效生长激素新突破:儿童矮小治疗迎来创新疗法

11月6日,我国著名医药企业长春高新对外宣布,其子公司金赛药业生产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以下简称“长效生长激素”)针对特发性身材矮小(ISS)的新适应症,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上市。特发性身材矮小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矮小病症,具有高度异质性。该病症的特点是患者的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和同种族的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P3,-1.88SD),但出生时的身长、体重及身体比例均属正常,且未发现全身性、内分泌、营养、染色体异常或基因变异等问题。

2003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首次批准重组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特发性身材矮小。2021年,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也相继批准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用于这一病症的治疗。目前,全球已经有多款短效重组人生长激素获得了这一适应症的批准。金赛增作为全球首个获得这一适应症批准的长效生长激素,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传统使用短效生长激素治疗的患者需要每日进行注射,这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也给家长带来负担,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针对特发性身材矮小的治疗,长效生长激素的广泛应用具有广泛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长春高新表示,其长效生长激素在国内针对特发性身材矮小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高标准差积分,并且具有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特发性身材矮小的长效生长激素,金赛增的成功上市,有效填补了这一治疗领域的空白,为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也将积极推进该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让更多患者受益。

进博会:安利亮相,共筑健康中国新篇章

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进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继续秉承食品及农产品、汽车、技术装备、消费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服务贸易等六大展区设置。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不仅是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也是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为世界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在这个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上,知名直销企业安利再次亮相,展现其对中国市场及全球合作的坚定承诺。

安利在2024年进博会上展位面积扩大近20%,围绕公众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从平台级健康解决方案、中医药创新研发、纽崔莱品牌发展等多个角度,全面展示了企业的科研成果和创新产品,以及对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努力。

安利(中国)董事长兼总裁余放表示,进博会紧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是中国扩大制度型开放的典范,极大地增强了外资企业在华投资信心。美国安利公司总部始终将中国视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安利作为大健康行业的领军企业,将持续加大在华投入,不断优化产业链,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卫生健康工作正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这一背景下,健康消费成为刚需。安利在“活力焕龄”展区展示了其针对提升健康预期寿命、改善“三高”问题、关注膳食均衡等多元化健康解决方案,覆盖了基础营养和功能性健康解决方案。同时,通过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不同个体定制个性化的营养方案。

为庆祝安利旗下纽崔莱品牌创立90周年,公司展区重点展出了其精研植物营养、传承草木文明的历程。目前,纽崔莱已成为全球研发中心之一,安利正依托中国多元的产业创新生态和市场应用场景,打造全链条中草药本土研发体系,并与国家权威机构共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此外,安利多年来积极参与“健康中国 我们行动”等健康素养提升公益活动,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覆盖全国百城,影响亿万人群。安利还培养了超过6万名营养健康顾问,通过建立数十万个大健康社群,帮助消费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

作为全球直销巨头,安利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进入中国市场近30年来,安利始终与中国同步发展,已成为安利全球最大市场。余放表示,中国市场是安利全球最大、最好、成长最快的市场,安利已实现从“中国优先”到“中国领先”的跨越。安利对中国市场长期看好,将继续深化本地化战略,推动智慧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现代化,升级体验馆和体验店,并在“细胞抗衰”领域进行全面布局和投资。

诺华进博会亮相, IgA肾病新药组合亮相引关注

中国(北京)—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隆重开幕,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再次亮相,携其在心血管及肾脏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参展。今年,诺华推出了针对IgA肾病(IgAN)的创新药物组合阿曲生坦及飞赫达(盐酸伊普可泮胶囊),这两款药物在此次进博会上首次联合展示,标志着诺华在肾脏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战略布局。

IgAN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肾小球炎症和蛋白尿,主要攻击肾脏并导致疾病进展。在中国,IgAN是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尤其多发于青壮年。这种疾病进展迅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阿曲生坦是国内首款递交上市的非免疫类、高选择性IgAN精准治疗药物,其独特的内皮素A受体拮抗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而飞赫达(盐酸伊普可泮胶囊)则是全球首款获得批准用于降低具有快速进展风险的IgAN蛋白尿的补体旁路途径抑制剂。该药物有望在中国获批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在IgAN及其他肾脏疾病领域的适应症。

飞赫达(盐酸伊普可泮胶囊)于今年8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加速批准,用于降低具有快速进展风险的成人IgAN患者的蛋白尿。目前,该药物在中国肾病领域的适应症拓展申请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

诺华此次参展的这两款创新药物,不仅体现了公司在肾脏疾病治疗领域的研发实力,也彰显了其对中国患者健康的高度责任感。未来,诺华将继续致力于创新药物的研发,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欧狄沃获批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PD-1抑制剂再创新高

近日,我国知名制药企业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其旗下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欧狄沃)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可用于联合顺铂及吉西他滨,作为一线治疗方案,针对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成年患者。

这一批准标志着欧狄沃成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得批准用于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的免疫疗法。同时,欧狄沃也是首个其适应症同时涵盖尿路上皮癌早期辅助治疗和晚期一线治疗的PD-1抑制剂。

此次批准基于全球首个证实免疫联合疗法在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中优于传统顺铂化疗的Ⅲ期临床研究——CheckMate-901。该研究显示,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取得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对于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疗效更为显著,中位OS接近4年,超过60%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叶定伟教授表示,对于已出现转移、无法手术的尿路上皮癌患者,一线治疗是获得最佳疗效的关键时机。然而,该领域长期以来进展缓慢,传统化疗方案的整体获益有限,患者生存期较短,临床需求迫切。

在此背景下,CheckMate-901研究的成功为该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随着此次批准的顺利实施,中国癌症基金会也同步更新了欧狄沃患者援助项目的覆盖范围,新增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适应症。符合条件的患者可申请“2+2,2+X”方案,治疗直至24个月或疾病进展。

此外,针对“欧狄沃单药适用于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伴有高复发风险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辅助治疗”的适应症项目援助方案也将继续实施。

四环生物实控人陆克平获缓刑四年,涉案违法所得2.32亿被没收

11月6日,四环生物发布官方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陆克平近期收到刑事判决书。案件回顾,陆克平自2020年9月30日起,先后于2021年8月18日和2023年7月13日三次被取保候审。此次判决中,泰州市人民检察院以泰检刑诉(2023)3号起诉书,指控陆克平犯有内幕交易罪。根据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判决书》,陆克平被判定犯有内幕交易罪,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同时,判决依法对涉案违法所得2.32亿元进行扣押并没收。

四环生物强调,此次内幕交易违法事实主要涉及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公司业务无直接关联。陆克平目前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董事、监事或高管职务,因此上述判决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营产生任何影响。

在案件进展过程中,四环生物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股东和社会公众进行披露。公司承诺,将继续依法合规经营,为股东和广大投资者创造价值。

进博盛启,美敦力创新医疗科技闪耀全场

11月5日,我国迎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企业美敦力带着“美进一步,不凡与共”的主题亮相。此次进博会,美敦力聚焦心脏及血管、医疗外科、神经科学、糖尿病四大领域,携7款创新产品首次展出,并展示近20款明星产品,彰显其深耕中国市场、助力医疗科技发展的决心。

本届进博会上,美敦力展出了7款首展产品,包括全球首发的Evolut FX+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亚太首秀的Percept RC脑起搏器、SynchroMed Ⅲ植入式药物灌注泵等。这些产品均代表了美敦力在医疗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便捷的治疗方案。Evolut FX+凭借创新的“瓣架大视窗”设计,为未来冠脉介入导管操作提供更多空间,致力于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终身管理。此外,Nitron CryoConsole冷冻消融仪和Tri-Ad 2.0 Adams三尖瓣成形环两款中国首展产品,也将为我国心脏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在进博会期间,美敦力还将举办十余场展台活动,包括新品发布、健康科普、义诊等,展现其不断创新、关注民生的企业精神。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马萨表示:“今年是美敦力全球成立75周年,与中国携手同行,我们共同见证了创新发展的历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必将成为驱动医疗全产业链发展的引擎,让更多全球患者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美敦力已有近20款明星产品成为本土市场“爆款”,如EV-ICD心律转复除颤器、PulseSelect脉冲场消融系统等,满足了我国多元化的医疗需求。此外,美敦力新一代脑部与区域氧饱和度监护仪PM7100、芯片智能吻合平台Signia等“返场”明星产品,也展现了美敦力在医疗科技领域的“黑科技”实力。

美敦力深耕中国市场35年,在我国拥有1个研发中心、2家创新中心、5大生产基地,实现了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全价值链布局。美敦力始终坚持本土化战略,不断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我国医疗科技发展贡献力量。2023年8月,美敦力神经介入首款本土化产品美安昕机械可解脱弹簧圈正式上市,为我国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在血糖管理方面,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诞生的美领先行智慧血糖管理工作站,为住院患者提供精准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输注信息,助力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

反不正当竞争行动:严打民生领域违规案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了一系列民生领域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涉及到药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案件占据了多数。市场监管总局强调,为保障民生,2024年将加大民生领域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力度。截至目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已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8474起,罚没款总额达5.44亿元,其中涉及民生领域的案件2787起,罚没款金额为1.04亿元,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其中的几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河北枣强县德会体育用品经营部虚假宣传案
枣强县德会体育用品经营部利用电视播放PPT课件,对丽富健多功能家用锻炼器和丽富健按摩啫喱进行虚假宣传,称其具有降血压、排除脂肪垃圾、治疗咳嗽、便秘、静脉曲张等功效。实际上,这两款产品分别为普通家用锻炼器和化妆品,并未标注治疗疾病的功能。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50万元。

案例二:上海周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虚假宣传案
上海周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向老年人宣传其销售的“可喜安电位温热治疗仪”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能,但无法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三:江西九江市福鑫柏健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虚假宣传案
九江市福鑫柏健品牌管理有限公司通过免费测血糖、测血压、泡脚等方式吸引中老年人,宣传其销售的“澳新康®”氨糖软骨素钙片和“福鑫柏健®”胶原蛋白肽特殊膳食具有药用功能。实际上,这些产品为保健品和食品,并无药用效果。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当事人作出没收违法所得13920元和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

案例四:广东童友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混淆和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广东童友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清芯触感“Pannpoers”等系列纸尿裤、学步裤,在外包装装潢和商标上与宝洁公司的“Pampers”帮宝适清新帮纸尿裤、拉拉裤相似,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当事人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这些案件的查处,有力地打击了民生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民生领域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

莎普爱思三季报遇冷:核心产品销量下滑,业绩反弹在即?

莎普爱思近期发布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面临营收与利润双下滑的局面。具体来看,公司营收同比下降27.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38.71%,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高达199.02%。尽管莎普爱思在上半年加大了销售费用支出,但未能带动产品销量回升,导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有所缩减,研发投入也出现下滑。

莎普爱思的业务涵盖医药制造及医疗服务两大板块,主要产品包括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头孢克肟等产品。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59亿元,同比下降27.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075.54万元。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滴眼液、头孢等品类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不过,值得欣慰的是,2023年莎普爱思医药制造板块营收同比增长21.84%,其中滴眼液实现营收2.77亿元,同比增长44.64%。

莎普爱思曾在2023年年报中提到,公司将紧密把握眼药需求稳步增长的发展机遇,加快营销改革,积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和打造新的运营模式。同时,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和丰富眼科产品结构。然而,今年上半年,莎普爱思销售费用为1.35亿元,同比增长45.09%,占营收比20.98%。但重金销售策略并未延续去年的成功,导致今年上半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30.65%、133.7%,由盈转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三季度莎普爱思开始削减销售费用,单季度销售费用降至2263.87万元,同比去年第三季度减少29.79%,从而使得今年前三季度整体销售费用同比下降8.29%,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同比下滑321.14%。

回顾莎普爱思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其在2015年至2017年间每年营收均突破9亿元,归母净利润均在1亿元以上。然而,2017年底一篇名为《一年卖出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热议,矛头直指莎普爱思核心产品莎普爱思滴眼液。受此影响,莎普爱思2018年业绩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归母净利润为-1.27亿元。2019年,该产品营收再降至2.3亿元,此后莎普爱思未再单独披露该产品营收数据。

从莎普爱思官网展示的眼科类产品来看,其滴眼液类产品包括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甲磺酸帕珠沙星滴眼液、葛根素滴眼液等。2023年12月底,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获批上市。核心产品销量下滑,对莎普爱思业绩影响深远。

在上述事件后,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上市后研究进展一直备受关注。莎普爱思在业绩报告中持续披露进展,并在2024年半年报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继续推进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的一致性评价工作,按照国家药监局、浙江省药监局等有关要求,完成该产品上市后临床研究,并上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但莎普爱思也提醒,存在即使完成一致性评价工作仍无法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评审批,进而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

海南药品抽查:一批次乳酸菌素片不合格,监管部门已介入

根据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新通报,在近期开展的药品质量抽查检验中,共对112批次药品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111批次药品符合质量标准,但其中1批次乳酸菌素片因重量差异不符合规定。

此次抽检工作于7月至9月期间进行,覆盖了日常监督抽检和计划内的药品抽检。针对不合格的乳酸菌素片,该产品由黑龙江百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省药监局强调,对于不合格药品,已督促企业暂停销售和使用,并启动召回流程。同时,相关部门正深入调查不合格原因,并要求企业进行整改。

为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海南省药监局要求执法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对涉嫌违法的企业进行立案调查。调查结果将按照规定予以公开,以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药品市场秩序。

我国乙肝流行现状最新研究发布

近日,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成果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旨在深入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评估乙肝疫苗的预防效果,以及探讨影响肝炎防治的关键因素,为我国制定更为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长期以来,病毒性肝炎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上世纪70至80年代,我国政府将乙肝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卫生事业基本任务,并大力推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为全面掌握全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国家“十三五”传染病专项设立了“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研究”课题(编号:2017ZX10105015)。该课题历时四年,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对91896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于近日顺利结题。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的子刊《区域健康-西太区》上。

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这是我国第四次全国人群乙肝等相关疾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特点和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1-6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为5.86%,其中1-4岁人群的流行率为0.3%,估算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7500万人;丙型肝炎抗体流行率为0.28%,丙型肝炎核酸流行率为0.15%。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郑徽研究员在会上介绍了课题成果,并从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角度解读了我国慢性病毒性肝炎防治的现状。与1992年相比,我国一般人群和1-4岁儿童乙肝表面抗原的流行率均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39.9%和96.9%。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一研究成果刷新了世卫组织、国际研究学者以及我国相关部门和学者的关键数据,也为我国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设立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和实施消除肝炎危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信达生物放弃Fortvita股权认购,市值缩水风波平息

信达生物于11月3日晚宣布,鉴于市场反应,公司决定终止与Lostrancos签订的收购协议。此前,信达生物的全资附属公司Fortvita与Lostrancos达成认购协议,但这一决定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质疑。

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在解释这一决定时表示,公司未曾预料到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响。他指出,这一关联交易的紧急终止超出了公司的预期。

此次交易的背景是,信达生物于10月25日发布公告,宣布Fortvita与Lostrancos签订认购协议。根据协议,Lostrancos将支付2050万美元认购Fortvita新发行的Pre-A系列优先股,这将导致信达生物持有的Fortvita股权从100%稀释至79.61%,而Lostrancos将直接持有20.39%的股权。Fortvita依然保留为信达生物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信达生物在公告中指出,认购价是基于独立估值师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的资产基础法评估,Fortvita截至2024年10月8日的估值为8002.60万美元。然而,这一消息公布后,立刻引起了投资者对Fortvita实际价值可能被低估的担忧,有观点认为信达生物的管理层可能通过低价收购,将公司的国际业务资产转移至个人控制的公司,涉嫌利益输送。

尽管Fortvita在2022年和2023年均未产生营收,亏损额分别为3.31亿元和2.71亿元,但投资者仍对其产生关注。这是因为Fortvita拥有诸如IBI363和IBI343等产品的海外权益,其中IBI343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快速通道药物认定,而IBI363也已获得快速通道资格。此外,根据招商证券(香港)的研报,Fortvita在研发阶段的资产申报不止这些。

信达生物原本计划通过此次交易所得款项支持Fortvita的运营需求,从而增强其财务状况。然而,投资者对此表示质疑,信达生物股价在交易信息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下跌逾10%,一周内市值蒸发超过150亿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联交所披露的交易数据显示,俞德超在9月30日和10月2日合计减持信达生物325万股,套现1.52亿港元,随后信达生物发布了上述认购事项。俞德超用信达生物0.2%股权换取的资金,就掌握了公司超过20%的国际业务。

在股价持续下跌的压力下,信达生物最终放弃了认购事项。俞德超在最新的说明会上表示,公司在收集意见并与不同地区的股东和投资人交流后,决定撤回此前的提议。信达生物在最新公告中强调,公司将继续支持国际业务的长期发展,并将在未来选择一个更为投资人接受的方式持续支持国际化发展。

翰宇药业实控人股票密集质押,融资额达5.1亿

近日,翰宇药业发布股票质押业务公告,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曾少彬进行的股票质押情况。

据悉,曾少彬近期办理了部分股票质押业务,涉及股份数量为400万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18.42%,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45%。此次质押用途为融资担保。至此,曾少彬累计质押公司股份数量达到95732245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97.16%。

另外,曾少强累计质押公司股份数量为58504796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92.66%;曾少彬累计质押公司股份数量为155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数量比例71.37%。

公告显示,截至当前,曾少贵、曾少强、曾少彬三人未来半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13878.52万股,占其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75.68%,占公司总股本15.71%,对应融资额为5.1亿元;未来一年内到期的质押股份累计数量为16973.70万股,占其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92.55%,占公司总股本19.22%,对应融资额也为5.1亿元。

翰宇药业表示,上述股票质押主要用于公司2014年、2016年的定向增发以及偿还利息。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个人资信和财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预计未来还款资金将来源于自有及自筹资金,其所持股份不存在平仓或被强制过户的风险。

水痘疫情严峻,全球专家力推疫苗接种

近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联合多国专家,在一场水痘策略防控与疫苗应用学术会议上探讨了全球水痘疫情形势及免疫应对策略。会议指出,水痘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增长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向大龄组转移,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病情更重。

专家们强调,接种两剂水痘疫苗可以获得最佳保护效果。据《中国传染病监测报告》显示,近年来15岁以上人群的水痘发病率逐渐上升,超过10-14岁和0-4岁年龄组。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发热温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皮疹更严重,并发症更多,病死率较儿童更高。

菲律宾亚洲医院及医疗中心的卡门·涅韦拉博士在会上分享了亚太地区疫苗接种情况。他指出,5岁以下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成人和老年人水痘负担最重,并发症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此外,全球疫苗分配不均,偏远地区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

会议期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霍翔介绍了江苏省的水痘防控经验。他表示,通过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两剂水痘疫苗,江苏省成功降低了水痘发病率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未来,江苏省将继续监测青少年和成人的水痘发病风险,并根据监测情况调整免疫防控策略。

《水痘疫苗预防接种专家共识》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对水痘疫苗保护效果进行了全球评价,结果显示两剂疫苗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一剂。临床试验证实,健康成人易感者需要接种两剂水痘疫苗才能确保血清抗体阳转率≥90%。专家建议,1-12岁儿童应接种两剂水痘疫苗,以获得最佳保护;13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也建议接种两剂,以降低感染风险。

我国在疫苗技术和政策制定方面的进步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提供了积极示范。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国际疫苗合作,助力全球范围内更均衡、有效的疾病防控体系的建立。

四环生物控股权拍卖在即,连续亏损风险加剧

四环生物近日公告,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法院将对公司实际控制人陆克平所控制的3位股东持有的共计2.86亿股股份进行司法拍卖,此拍卖将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由于这批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相当比例,此次司法拍卖可能引发公司控制权的变动。

尽管四环生物强调,其与实际控制人陆克平在资产、业务和财务上保持独立,目前该事件对公司日常运营和治理结构影响有限。但陆克平仍持有公司30.85%的股份,合计317616846股,其在公司中占据重要地位。陆克平于1944年出生,曾因涉嫌违法操作而多次被立案调查,并已被中国证监会实施终身市场禁入。

陆克平在2014年至2018年间通过其控制的多个证券账户增持四环生物股票,但未按规定及时公告,且在限制交易期内违法买卖股票,其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投资者利益。因此,证监会对其作出了终身市场禁入的决定。今年9月,陆克平因旗下威创股份的信息披露违规,遭到2200万元的罚款。其子陆宇,当时担任威创股份董事长,也因同样原因被罚款600万元并十年内禁止进入市场。

四环生物的业务在近年来经历了多次变动。最初以化纤产品为主,后转型为毛纺织品生产,再到医药制造。目前,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生物医药制品,以及提供园林绿化工程服务。然而,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佳,自2020年起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额达4800余万元。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56亿元,亏损1461.72万元。

根据相关退市规定,若主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且财务指标中至少一项为负,将面临退市风险。四环生物若在下半年无法实现至少2亿元的营收或扭亏为盈,其退市风险将大幅上升。截至11月5日收盘,四环生物股价报收于2.85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71%。

汤臣倍健三季报不理想,迎战VDS市场新战场

近日,知名营养健康品牌汤臣倍健发布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7.34亿元,归母净利润8.69亿元,同比均出现下滑。这一结果与年初预期不符,也引发了投资者对汤臣倍健未来发展的关注。

尽管国内膳食营养补充剂(VDS)市场依然备受看好,但汤臣倍健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中康CMH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零售药店VDS销售额同比下降20%,药店渠道成为汤臣倍健受冲击的重点。线上方面,尽管中国VDS行业全域电商销售额达到623.5亿元,同比增长13.2%,但增速相比去年明显放缓。汤臣倍健在京东、天猫等传统电商平台的布局,在兴趣电商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显得相对滞后。

此外,电商多元化加剧了行业竞争,低门槛和低价格策略使得大量新品牌涌入市场。汤臣倍健销量最好的蛋白粉和健力多产品线正在经历迭代升级,新旧产品交替带来的挑战,以及企业经营调整,都体现在了其下降的经营数据中。

面对竞争压力,汤臣倍健董事长梁允超表示,市场已经进入“狼多肉少”的阶段。公司正积极布局全品类,同时注重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今年以来,汤臣倍健旗下多款产品进行升级,特别是在蛋白粉和健力多产品线,公司通过提升产品含量、优化配方等措施,力图巩固市场地位。

汤臣倍健CEO林志成认为,老龄化加速和寿命延长带来的生命质量提升需求,为VDS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公司计划推出的抗衰物质PCC1核心专利成分的独家产品,以及“辅助改善记忆”蓝帽产品批文,都显示出汤臣倍健在抗衰老、认知健康等领域的布局。

然而,汤臣倍健也面临着渠道重构的挑战。线上收入占比逐年提升,但目前汤臣倍健在全渠道运营中,缺乏能够引领市场的大单品。公司正在通过加强线上线下差异化,避免渠道冲突,重构全域渠道价值链,提升不同渠道的运营效率。

汤臣倍健表示,将继续聚焦核心渠道和品类,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以及高效的渠道运营,保持公司持续发展的动力。

多瑞医药转让湖北天济5.66%股权,布局再升级

11月4日,多瑞医药公布股权转让消息,宣布将其所持有的湖北天济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天济”)5.66%的股权,以688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湖北青松逾越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松逾越”)。交易完成后,多瑞医药将不再持有湖北天济的任何股份。此次股权转让不涉及关联交易,亦非重大资产重组。

根据股权转让协议,青松逾越将支付6880万元,用于收购多瑞医药持有的湖北天济1800万元实缴出资额,即5.66%的股权。在完成湖北天济股权工商变更登记后的10天内,青松逾越需向多瑞医药支付首期股权转让款5000万元,剩余的1880万元将在2024年12月31日前支付。

公告透露,湖北天济的业务范围涵盖药品生产、中药饮片代煎服务、食品销售和食品生产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9月30日,湖北天济的总资产达到25.15亿元,净资产为12.56亿元;在2024年1至9月期间,公司营业收入为9.08亿元,净利润为7664.96万元。以上财务数据未经审计。

此次股权转让的完成,将有助于多瑞医药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同时,青松逾越的加入,也为湖北天济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资本。

中药配方颗粒:洗牌在即,行业迎来转型挑战

随着A股三季报的披露落幕,中药板块中的多家企业,包括沃华医药、红日药业、恩威医药和特一药业等,均报告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跌幅超过60%。其中,红日药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78%和66.94%,尤其在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降幅高达87.68%。红日药业的业务涵盖了中药配方颗粒、成品药、医疗器械、原辅料、医疗健康服务和药械智慧供应链等多个领域。

在营收结构中,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血必净注射液和药械智慧供应链是红日药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是占比最大的业务板块,2021年至2023年,该板块的营收分别为42.35亿元、33.6亿元和29.23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55.21%、50.52%和47.85%。今年上半年,该板块的营收为13.07亿元,同比下降17.76%,占比下滑至43.59%。受国标省标切换、集采和竞价等因素影响,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已进入低利润时代。

作为红日药业的核心业务,中药配方颗粒的销售额持续下滑,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公司总营收从2021年的76.71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61.09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44.41亿元,同比下降9.78%。归母净利润也从2021年的6.87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6.0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出现断崖式下滑,仅为1.68亿元,同比下降66.94%。

自2021年11月1日起,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结束,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中药配方颗粒将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预计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级,市场扩容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多家企业进入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国家政策对配方颗粒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严格要求。《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指出,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应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2023年10月27日,山东牵头15个联盟省份开展的中药配方颗粒省际联盟集采开标,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共有59家企业拟中选,平均降价50.77%,预计每年将为联盟省份节约费用16.65亿元。这是全国首次针对中药配方颗粒开展的省际联盟集采。

继山东集采联盟后,今年3月新增京津冀“3+N”联盟,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进入质量与成本竞争阶段。国标省标切换以及集采之后,中药配方颗粒又迎来竞价。10月9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信息,将开展中药配方颗粒竞价挂网,成为国内首个开展配方颗粒竞价的省份。

中药配方颗粒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多家生产企业面临业绩压力,行业逐步进入低利润时代。红日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板块的毛利率也从2020年的76%下降至2024年上半年末的62.43%。面对行业新政带来的挑战,红日药业表示将继续推进国省标开发、申报和备案工作,加强产品品种覆盖,提高各区域市场产品上量,并加强原材料质量和成本控制,提升全产业链协同效率,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应用,以降低整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指出,国标省标切换导致成本上升、研发压力加大、市场调整期影响销售,集采则使中药配方颗粒价格下降,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重塑。未来,随着竞价的影响,药企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大创新投入,开发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研发具有特色的配方颗粒产品,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增强市场竞争力。

老百姓股票异动,自查未发现重大信息

11月4日晚,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老百姓”)对外发布了一则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公告。公告显示,近期公司股票连续两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的相关规定,此次波动已构成股票交易异常。

经公司内部自查,并书面向控股股东老百姓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实际控制人谢子龙、陈秀兰夫妇进行问询,截至目前,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

老百姓表示,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公司相关信息,切实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万步有约大赛:健走助力减重190吨,湖南武陵源成第十届举办地

第九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在近30万人的积极参与下圆满落幕,其中精英赛吸引了682个县区的参赛者,拓展赛更是有51万余人参与。在健康体重大赛中,近19万人响应“体重管理,健走先行”的号召,共有5.98万人成功减重,平均每人减重3.19公斤,合计减重近190吨。

这一激动人心的成果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在近日举办的总结会上对外公布。湖南省武陵源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年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的主办权。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辉在会上表示,“万步有约”大赛始终致力于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促进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是应对慢性病挑战的重要举措。他期望大赛能总结过去十年的经验,不断探索适应中国人群的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新模式。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进一步介绍,自2007年首届大赛起,已成功举办九届,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750余个县区,以及超过12.8万个职业单位。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助力300余万人养成了“日行万步,科学健走”的健康生活习惯。

据悉,大赛已覆盖全国93.72%的地级市、52%的县区、90.76%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以及58.62%的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2024年,大赛规模再创新高。

自2020年起,健康体重大赛在全国30个省份的1106个县区的54645个职业单位中展开,累计有688431人参与。2024年,共有30个省分、563个县区、16508个单位的189387人参赛,县区数和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其中,59802人BMI降低,总计减重190.8吨,人均减重3.19公斤,BMI降低1.15;45909人腰围减少,人均减少1.98cm;43992人臀围减少,人均减少1.69cm。

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将于2025年在湖南武陵源区举行,将继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慢性病防控模式,并扩大参赛范围。同时,大赛还将优化复合赛制,依托大赛开展科学健走研究、运动健康队列研究和精准化个人健走模式研究,让更多的人加入科学健走的行列。

北京中诺口腔医院违法广告被罚,多次违规引关注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针对医疗领域广告违法行为进行专项调查,发现北京中诺第二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存在发布未经审查的医疗广告情况,对此依法进行了处罚。

调查结果显示,北京中诺第二口腔医院有限公司在其自有视频号上发布了诸如“上午种牙,最快下午吃肉!价格表公开”、“中诺第二口腔(种植总院),不仅可以1元钱做种植牙检查,而且还对全口/半口缺牙人群有3-10万元补贴,赶紧下单来看看吧”等内容的商业广告。这些广告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未经审查即发布医疗广告,构成了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医疗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不得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或者其他医疗机构比较;不得利用广告代言人作推荐、证明。针对北京中诺第二口腔医院有限公司的违法行为,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依法作出了罚款7342.88元的行政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中诺口腔医院在今年内已累计被行政处罚10次,罚款总额约40.45万元。其中,9月9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中,北京中诺口腔医院因价格欺诈、虚假宣传被警告并罚款35万元。

为此,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种草笔记”等形式发布或变相发布医疗广告时,要仔细核实其营销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警惕并防范涉及保证性用语的医疗广告,不要轻信广告中对疗效、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承诺,以免上当受骗。

天新药业实控人被留置,业绩连续两年下滑

近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遭遇留置的情况频发。继阳普医疗、雪榕生物、*ST大药、老百姓等公司发布实控人被留置的消息后,天新药业也公告称,其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许江南被东宁市监察委员会留置并立案调查。目前,天新药业尚未被要求协助调查,且公司已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妥善安排。

许江南,1962年出生于浙江台州,现任天新药业董事长及控股股东。截至2024年三季报显示,许江南持有公司46.51%的股份,其女儿许晶持有13.5%的股份,两人共同构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2023年,许江南领取的薪酬为211.1万元。除在天新药业担任要职外,许江南还兼任浙江天新药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董事和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天新药业于今年6月完成了法人变更。在公告中,公司提到,在4月和5月分别召开了董事会和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变更公司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修订公司章程等事项,并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此次变更后,公司法人由许江南变更为余小兵。

尽管业绩有所增长,但天新药业上市后的前两年业绩表现不佳。2022年,公司营收23.05亿元,同比下降8.63%,归母净利润6.22亿元,同比下降16.37%;2023年,营收18.82亿元,同比下降18.34%,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下降23.51%。公司表示,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不利、产品价格低迷、原料成本上升及毛利率下滑等。

根据2024年三季报,天新药业前三季度营收16.14亿元,同比增长8.49%,归母净利润4.94亿元,同比增长19.76%。其中,第三季度营收5.47亿元,同比增长49.12%;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80.01%。第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显示,B族维生素营收4.01亿元,同比增长21.71%;其他维生素营收1.1亿元,同比增长363.19%;精细化学品营收2997.88万元,同比增长184.54%。公司指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维生素产品销量增加及毛利提升。

截至11月4日收盘,天新药业股价报26.15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05%,市值114.48亿元。对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被留置这一事件,天新药业表示将持续关注后续情况。

君实生物亏损收窄,特瑞普利单抗撑起业绩半边天

近期,君实生物公布了其2023年三季报。报告显示,尽管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公司仍面临挑战。今年前三季度,君实生物亏损规模与去年同期上半年的亏损额相近。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其主打产品特瑞普利单抗(拓益)收入的显著增长。

尽管特瑞普利单抗为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收入增长,但目前单靠这一产品仍无法使君实生物摆脱持续的亏损状态。公司未来的产品布局和管线发展成为新的考验。过去三年,君实生物累计亏损超过78亿元。

三季报显示,君实生物今年前三季度营收达到12.71亿元,同比增长28.87%,但亏损额仍达9.2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收为4.85亿元,同比增长53.16%,亏损2.82亿元。特瑞普利单抗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其在国内市场前三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约为10.68亿元,同比增长约60%,撑起了公司84%的营收。

同时,君实生物在加强费用管控,集中资源于有潜力的研发项目上,这也帮助公司减少了亏损。去年同期,公司的亏损额为14.07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的亏损额与去年上半年的9.97亿元相当。

尽管连续多年亏损,君实生物仍保持了一定的资金储备。截至三季度末,公司的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共计30.45亿元。

在产品线布局上,君实生物除了特瑞普利单抗外,还拥有新冠肺炎治疗药物民得维、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君迈康,以及新批准上市的昂戈瑞西单抗注射液。此外,公司还与博创医药签署协议,授予后者在中国及内地对昂戈瑞西单抗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占许可。

在研管线方面,君实生物的tifcemalimab进展迅速,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抗肿瘤抗BTLA单克隆抗体。目前正在进行2项Ⅲ期注册临床研究,并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推进抗IL-17A单抗等后期管线的研发和上市申请,以及探索多个早期项目管线,以推动更多产品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为未来的收入增长提供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有所下降,去年同期为12.7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降为8.74亿元,这也是亏损规模降低的原因之一。然而,公司的销售费用却有所上升,从去年同期的5.54亿元增至今年前三季度的6.84亿元。

医保严查阿胶浆追溯码,东阿阿胶积极响应

11月2日,国家医疗保障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针对部分定点医药机构在售卖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生产的复方阿胶浆时出现的药品追溯码重复情况,将开展深入核查。东阿阿胶对此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自今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启动药品耗材追溯码信息采集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医保结算端收集药品追溯码,确保药品来源信息清晰可追溯,以提升药品质量监管,有效防止假药流通。

国家医保局指出,近期接到企业反映和群众举报,经分析各地上传的药品追溯码,发现部分医药机构在售卖医保报销的复方阿胶浆时存在追溯码重复现象,且均涉及医保基金结算。涉及重复情况的医药机构共计11个省份的46家,包括莱西韩氏医院、崇阳县百姓健康缘药房等多家门店。

主要违规情形包括疑似药品串换、疑似回流药或盗刷医保卡、疑似假药等。为查明原因,保障参保人用药权益,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国家医保局要求各相关医保部门对涉及重复追溯码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查,并于11月20日前上报结果。

东阿阿胶在回应中表示,公司已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欢迎社会各界提供线索和帮助。公司生产的复方阿胶浆均严格执行一药一码的规定,追溯码重复现象非公司原因所致。东阿阿胶还对国家医保局通过药品追溯码识别异常情况,保护医药企业合法权益表示感谢。

据悉,东阿阿胶2023年阿胶及系列产品实现营收43.64亿元,占同期营收规模的92.55%。2024年上半年,仅复方阿胶浆在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的销售规模就达到6.3亿元,同比增长20.93%。

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推进全国统一的“三码映射关系库”“追溯码识别规则库”“包装级联映射库”“追溯信息库”建设,并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以探索追溯信息在基金监管、药耗流通、用药安全等方面的更多保障服务。目前,全国已归集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31.27亿条,涉及29.68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9.7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

暖宝宝暗藏隐患:警惕低温烫伤风险

随着深秋的来临,早晚温差加大,市民们纷纷开启了暖宝宝、热水袋、电热毯等取暖设备。然而,这些看似温暖的伴侣,却隐藏着潜在的“安全隐患”。专家提醒,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通常在44℃-50℃之间)可能导致一种渐进性皮肤损伤,即“低温烫伤”。

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赵新新表示,低温烫伤的特点是温度不高,但作用时间较长,因此往往不会立即引起明显的疼痛感,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皮肤损伤。其症状可能包括皮肤发红、水疱、脱皮或发白,创面虽小,但较深,有时甚至会导致深层组织坏死。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婴幼儿等人群由于皮肤敏感度降低或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更易发生低温烫伤,且恢复难度较大。为预防低温烫伤,专家建议:

1. 购买取暖物品时,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
2. 使用取暖设备时,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可在取暖设备和皮肤之间放置厚毛巾或毯子等屏障;
3. 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热源,特别是睡前,不要让产热设备与身体持续亲密接触;
4. 定期检查取暖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无异常发热、漏水、漏电问题;
5. 定时更换使用位置或暂停使用,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受热,不要同时使用多种取暖设备。

针对老年人、婴幼儿、长期卧床者、糖尿病患者或感觉不灵敏的人群,应格外注意,减少使用或加强监护。

北京市隆福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陈雁指出,低温烫伤常发生在人体下肢,因为下肢感觉相对迟钝。一旦发现低温烫伤,应立即脱离热源,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至少10-3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和减轻伤害。对于水疱或表皮破溃的情况,应就医处理。小水疱避免摩擦、压迫,可待其自行吸收;大水疱则需无菌操作抽出水疱内液体,并用无菌敷料包扎创面,防止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冰敷和偏方治疗都可能加重损伤,应避免使用。

首批中医药医养技术获颁证,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养老

近日,北京市中医药医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20项首批入选《北京市中医药医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录》的技术项目正式获颁证书,标志着这些项目单位负责人将担任“种子师资”,致力于培养更多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的实用技能人才。

据悉,这些项目是在今年9月首届首都中西医医养结合发展大会上首次发布的《北京市中医药医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目录(2024年第一批)》中选出的,涉及单位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等。

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分阶段、分步骤地将首批医养适宜技术应用于实际,发挥其在健康养老工作中的特色优势,并推进中医药医养适宜技术的培训、推广与应用。会上,首批入选的20项中医药医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也获得了相应的证书。

据悉,下一步,北京中医药医养协会将围绕保健按摩师、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养老护理员等职业,以首批20项中医药医养适宜技术和血管疾病、脑卒中、肿瘤康复、糖尿病、摔倒与骨折等慢性疾病为培训重点,构建分病种、分层级的课程体系。计划通过分批次、分场景、分类别的培训方式,到2027年培养约3000名市场急需的“医养结合”服务技能型人才,为医养结合慢病管理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此次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医养结合领域的深入应用,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慢性病医养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服务。

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三年成果丰硕,携手再启新征程

为庆祝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成立三周年,近日,北京天坛医院与北京小汤山医院共同举办了市属医院康复医联体深化发展研讨会。此次会议旨在全面回顾康复中心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并探讨未来学科建设提升效率的策略与路径,同时探索市属医院康复医联体深化合作的新模式。在研讨会结束后,双方签署了第二个三年的合作协议。

2021年,在原有康复医联体合作的基础上,经北京市医管中心推动,天坛医院与小汤山医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了一种新型的市属医院合作共建模式——合作共建康复中心。该模式采用“共同管理、两院一科、独立运营、合作共赢”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的引领作用和小汤山医院在康复医学软硬件资源方面的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康复医学平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会上,北京小汤山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副主任康晓平对康复中心三年来的运行模式、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转化、管理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从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学科影响力等方面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规划。

北京天坛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在会上表示,自康复中心成立以来,在出院人次、医疗收入、医疗结构、诊疗技术开展、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北京市医管中心领导下分级转诊的典范。岳小林强调,未来双方医院将在人才培养、技术拓展、科技创新、学科引领、宣传推广以及党建和业务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北京市医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宇对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的合作模式与工作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两家医院作为市属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试点单位,通过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绿色通道等机制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高水平的康复服务。王宇期望天坛小汤山康复中心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优化康复服务流程,推动分级诊疗,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