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底临近,关于医保账户的信息再次引发公众关注。网络上流传着“医保额度年底清零”、“门诊统筹额度不使用即浪费”等说法,让不少人对医保账户的使用产生疑虑。为此,本文将针对这些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医保政策。
首先,关于“医保账户年底清零”的说法,实际上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无关。根据我国现行医保政策,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当年未使用完的余额,可以结转至下一年度继续使用,不会发生清零的情况。
然而,职工医保的“门诊统筹”部分存在“年度支付限额”,即每年可用于门诊医疗报销的最高额度。这部分额度无法跨年累计,但并不意味着“清零”,而是体现了医保基金的互助共济原则。
所谓“门诊统筹”,是指医保报销政策之一,旨在为参保人员提供门诊医疗费用的报销保障。在额度范围内,医保将按照相关政策进行报销,超出额度则不予报销。
值得注意的是,门诊统筹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而个人账户中的单位缴费部分,自2021年4月起已全部计入统筹基金,个人账户仅包含个人缴纳的部分。
在医疗费用支付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和“个人自费”三个概念。具体来说:
1. 医保统筹支付:指属于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即医保直接报销的部分。
2. 个人自付: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需要由患者负担的医疗费用,这部分费用可用医保个人账户余额支付,不足部分则需患者自付。
3. 个人自费:指医保范围外的药品、项目等,由参保人员全额支付。
关于网友关心的“门诊就医花不到统筹额度是否吃亏”的问题,医保基金是一个共用基金,不生病时是在为他人积累互助力量,生病时则能享受基金的报销待遇。因此,我们不应有“钱不花就亏了”的想法。
最后,关于职工医保共济报销比例的问题,国家医保局已将职工医保共济范围扩大至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人账户的使用并没有所谓的共用报销水平或报销比例,主要是用于个人医疗费用的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