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体育专业考试时间地点一览

近日,各地考试院纷纷公布了2025年高考体育类专业的考试安排。以下是各省市的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信息:

北京体育专业考试将于2025年4月进行,具体日期将另行通知。

海南体育专业考试时间定于2025年3月15日至20日,地点分别为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海口市美兰区校际一号路3号)和海南大学(仅限游泳专项技术考试,位于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影响,考试时间将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广西的体育统考将于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进行,具体时间安排以《准考证》为准。考试地点设于广西民族大学(西校区地址:南宁市大学西路158号,东校区地址: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和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地址:南宁市大学西路169号)。

天津的体育专业考试预计在2025年4月上中旬于天津体育学院举行,具体时间待定。

四川体育类专业统考部分考试地点有所调整,成都体育学院考点将迁至东部新区。具体考试安排及地址将于2024年12月20日在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上公布。

河北的体育专业考试时间定在2025年4月份,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广东体育专业考试时间安排为2025年1月10日至19日,考试地点为广州体育学院(地址: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268号)。

西藏体育专业考试将从2025年6月起分批进行,具体安排请参考准考证。考试地点在拉萨,具体信息以准考证为准。

福建省的普通高校招生体育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将于2024年11月18日至11月2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举行。

请注意,以上考试时间和地点如有变动,将另行通知。考生请密切关注相关官方网站或考试院的公告。

幼儿园小学近视防控新规:强化户外活动,重视视力健康

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发布重要通知,强化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儿童近视防控,提高我国儿童视力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疾控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切实抓牢幼儿园和小学近视防控关键阶段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幼儿园和小学应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儿童视力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户外活动在儿童视力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各校创造条件,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同时,鼓励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带领幼儿参与以游戏为主的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知建议在教室门口或公共区域设置形式多样、趣味丰富的“微活动区”,同时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小学生在校每天体育活动时间超过1小时。

此外,通知还要求学校推进“六个一”近视防控工作,包括:每班张贴一张标准对数视力表、小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每月开展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每季度开展一次近视防控科普宣教活动、每学期初开展一次专题部署、每年跟踪对比分析一次全校学生视力状况。

通知还提出,学校应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为小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校园环境。全面实施“学校明亮工程”,严格按照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针对视力监测预警工作,通知要求幼儿园每半年检测一次幼儿视力,小学每学期进行两次学生视力监测,并及时向家长反馈视力异常情况。同时,监测远视储备量,对远视储备消耗过早过快的幼儿和小学生进行预警提醒。

为改变家长重治轻防的观念,通知要求指导家长引导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并配合学校开展视力监测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强视力健康教育,鼓励班级设立学生视力健康委员等班级近视防控专门岗位。

此外,通知还要求落实“双减”政策,小学要深入落实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要求,引导学生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以促进儿童视力健康。

优师计划就业保障严,违约纳入信用体系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就业履约提出明确要求,以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投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

《优师计划》自2021年起实施,旨在依托部属师范大学与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为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和832个脱贫县的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的本科层次师范生。随着首批优师计划本科生即将毕业,教育部强调,师范生毕业后必须按照协议约定,到定向县中小学履行任教职责,确保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为保障“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履约,通知明确了违约责任:未按规定履约者,将承担相应责任,违约记录将计入人事档案,并依法依规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提前安排接收“优师计划”师范生的编制计划,并确保就业岗位需求信息及时通报给培养院校,同时在相关平台、网站等公开发布,以便师范生能够有效选择就业岗位。

此外,通知还提出,“优师计划”师范生将享受免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认定的改革政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培养院校将加强协同,通过专场招聘等方式,在毕业前一年11月到毕业当年1月集中提供任教岗位,优先安排师范生履约任教。

为确保履约任教,通知规定,从毕业当年3月起,培养学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针对未确定任教岗位的毕业生,一人一策制定方案。到毕业当年6月底仍未签约的师范生,其档案、户口等将迁转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由相关部门统筹安排到定向县中小学校任教。

对于违约情况,除因健康原因不适合从教的特殊情况外,任何未到定向县中小学任教或履约任教未满6年且不继续履约的师范生,都将被视为违约。违约记录将被归入个人档案,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同时,定向县之外的中小学不得聘用违约师范生任教,违规聘用行为一经发现,将对相关学校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予以通报,并责令解除相关聘用合同。

教育部还强调了支持“优师计划”师范生专业发展和终身成长的重要性,要求各地落实相关政策,为到农村任教的师范生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并将他们的专业发展纳入各级培训计划。

四川2025高考新方案演练,考生备战3+1+2模式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布了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的具体安排。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新高考模式,演练将于2025年1月至3月期间展开,涉及“3+1+2”模式的测试与评卷工作。

本次演练面向2025年四川省普通高考报名考生(不包括对口类考生)。考试时间为2025年1月3日至6日,采用“3+1+2”模式。其中,“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包括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三门统考科目;“1+2”则是指三门选考科目,其中“1”为首选科目,考生需在物理和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2”为再选科目,考生需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门科目中选择两门。

考试安排如下: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含听力部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选考科目(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每门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对于使用藏语文或彝语文的考生,一类模式考试时长为150分钟,二类模式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考生的总成绩由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统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总成绩;选考科目中,首选科目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总成绩,再选科目则使用等级转换赋分后的等级分计入总成绩。对于使用藏语文或彝语文的考生,每科150分,成绩计算将遵循四川省相关招生规定。

2025年3月,考生可以查询个人成绩和在各科目组合中的位次。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将组织相关高校模拟编制招生计划,并模拟划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此外,还将开展解读培训,帮助考生熟悉模拟填报志愿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适应性演练不收取考生任何费用,且与2025年普通高考的正式考试及招生录取无直接关联。通过此次演练,考生可以提前了解新高考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流程,为未来的高考之路做好准备。

书香首都,青年共赏燕东园左邻右舍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盛大启幕。在这场旨在鼓励青年学子广泛阅读的盛事中,首都各高校大学生纷纷响应,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推荐书籍。

活动期间,众多大学生积极参与“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展示自己读过或正在阅读的书籍。经过层层筛选,30个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大学的三名学生——魏怡如、张喜若、谢冰妍,便以其推荐的《燕东园左邻右舍》一书,赢得了广泛好评。

《燕东园左邻右舍》作为一部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燕东园内邻里间的和谐相处,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三位学生通过短视频,不仅向观众展示了这本书的独特魅力,更是传递出阅读的美好与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信在“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的引领下,将有更多青年学子加入到阅读的行列,共同品味书籍带来的精神盛宴。

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率达标,普惠教育惠及千万幼儿

近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我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最新进展。据教育部官员田祖荫介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在短短十几年间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幼儿园27.4万所,在园幼儿数量达到4093万人,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高达91.1%,较2012年提高了26.6个百分点。其中,西藏、新疆、贵州、宁夏等地的入园率提高超过30个百分点,四川凉山雷波县的入园率更是提高了50个百分点,有力地保障了广大适龄儿童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

此外,普惠性幼儿园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共有普惠性幼儿园23.6万所,在园幼儿3717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了90.8%,比2016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海南、青海、河南、陕西、黑龙江等地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超过30个百分点,其中海南提高了53个百分点,使得绝大多数幼儿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普惠性学前教育。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2023年全国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34万人,生师比从2012年的24.9:1降至2023年的13.3:1。同时,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及专任教师占比达到93.1%,较2012年提高了26.7个百分点,教师队伍的整体配置水平显著提升。

为支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2460亿元,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2023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学前教育占比达到6.2%,比201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2012至2023年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93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超过7500万人次。

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幼儿入园问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文斌表示,幼儿能否顺利入园,关系到幼儿园入园规则问题,这对保障孩子们依法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张文斌强调,学前教育法从四个方面对入园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一是促进方便就近,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推动适龄儿童在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工作或居住地区方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

二是严禁考试或测试,除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外,幼儿园不得对学前儿童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

三是平等对待残疾儿童,普惠性幼儿园应接受能够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残疾儿童入园,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便利。若因残疾儿童入园产生争议,县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评估,并妥善解决。

四是特殊照顾原则,针对特异体质、特定疾病等有特殊需求的学前儿童,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应及时告知幼儿园,幼儿园应予以特殊照顾。

张文斌强调,各地要严格落实法律规定,依法保障孩子们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

学前教育法实施,筑牢幼儿安全防线

近日,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当把保护学前儿童安全放在首位”。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发布会上进行了详细解读,并阐述了教育部将如何确保这一规定的有效落实。

田祖荫强调,中小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幼儿园儿童由于其年龄小、自理能力弱,更是需要特别关注和保护。他指出,《学前教育法》从多个方面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全面要求。

首先,在园舍设施方面,《学前教育法》规定幼儿园必须设置在安全区域内,确保园内及周边环境的建筑、设施、设备无污染、无危险,保障幼儿的硬件安全。

其次,在人员配备方面,该法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资质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强化了聘用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幼儿园拥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

再者,在安全监管方面,政府及相关部门需建立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幼儿园自身也要加强安全防范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幼儿安全。

教育部将严格执行《学前教育法》中关于保障幼儿安全的各项规定,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田祖荫表示,将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加强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卫生保健、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管,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人负责、无人推诿,责任明确。

同时,对违规行为将加大惩治力度。田祖荫强调,对未履行安全保障责任的单位及个人,以及存在师德师风问题、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教师,将依法追究责任,确保法律条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此外,学前教育法还对从业禁止作出了明确规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指出,该法明确了两类从业禁止的情形,一类是具有严重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另一类是有酗酒、严重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等可能危害儿童身心安全的人员。

王敬波还提到,针对幼儿园教职工体罚或变相体罚、歧视、侮辱儿童等行为,《学前教育法》也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幼儿园或相关部门应根据情节轻重,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环境。

总之,《学前教育法》的实施将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确保孩子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沉浸时光,传承大钊精神——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思政大课开讲

近日,北京市教育系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场景沉浸式”思政大课,地点位于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在此次活动中,中国戏曲学院23级戏曲导演专业学生刘宗琪体验到了深刻的红色教育。她表示:“今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与大钊先生一同探讨国家未来和青年的责任。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历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本次活动依托北京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展开。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建峰扮演李大钊,中国戏曲学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宏扮演李奶奶,选课学生扮演工人和学生代表,共同演绎了5个经典片段。这些片段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二七大罢工,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红色故事。

活动现场,学生们换上极具时代感的服装,成为历史场景中的一个角色。通过师生共同演绎,将思政课程转变为一次“穿越”历史的旅程,切实增强教学体验感。此次课程将“在场馆学习历史”转变为“在场馆还原历史”,将00后学生关注自身体验的特点与北京富集的红色资源优势紧密结合,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北京特色的教学模式。

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充分发挥首都红色资源优势,以首善标准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深化红色文化主题片区建设的指示精神,纵深推进以实践教学为主题的“大思政课”综合改革。京8所艺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负责人和大中小学学生代表约1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达品为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馆长刘德华、中国戏曲学院一级演员李宏、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张建峰3位授课专家代表颁发聘书。他要求各艺术院校更加主动参与“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构建“大思政课”实景课堂,依托红色场馆丰富研学实践活动,生动讲好中国故事,培育青年的价值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青春书香,好书共鉴——首都大学生读书短视频获奖

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精心主办,新京报社倾力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主题读书活动中,众多首都高校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与了“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作品的征集活动。同学们将自己所喜爱或近期正在阅读的书籍,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推广分享,旨在鼓励和倡导青年学子们热爱阅读,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经过严格评选,共有30个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凌宵宇,向大家推荐了他的阅读佳作——《娱乐至死》。

此次读书活动的举办,不仅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更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众多优秀的短视频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知识的渴求。凌宵宇同学推荐的《娱乐至死》,作为一部探讨现代社会中“娱乐化”现象的作品,引发了同学们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这些获奖作品在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关注,也展现了首都高校学子们在阅读推广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创新能力。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体现了教育部门对青年学子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培养新时代阅读习惯的积极探索。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会有更多像凌宵宇这样的青年学子,通过阅读书籍,开阔视野,提升自我,共同为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香青春·书香书香,品鉴非凡书香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学子阅读热情,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在众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优秀读书短视频作品,为书香校园的建设增添了浓郁的书香气息。

据悉,此次读书活动中,首都高校大学生纷纷参与“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将自己所读或近期所读的书籍以短视频形式展现,向广大青年学子推荐好书。经过严格评审,30个读书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

其中,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吕岫峪推荐的书籍——《来华西人与中西音乐交流》吸引了广泛关注。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来华西人与中西音乐交流的历史与现状,为读者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探索之旅。

此次读书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读书心得的平台,更激发了青年学子热爱阅读、追求知识的热情。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更多优秀书籍走进大学生的生活,共同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校园环境。

书香青春·阅读的力量:樊悦荐苦难辉煌引共鸣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在此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倡导青年学子投身书香,培养阅读习惯。经过严格评选,共有30个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获得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樊悦推荐的书籍《苦难辉煌》广受好评。

本次活动中,首都高校大学生纷纷录制短视频,展示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他们推荐的书籍涉及政治、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经过专家评审,樊悦同学推荐的《苦难辉煌》脱颖而出,成为优秀作品奖的获奖作品之一。

《苦难辉煌》一书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辉煌。樊悦同学表示,这本书让她深刻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复兴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激发了她的爱国情怀。

“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不仅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热爱。通过这次活动,相信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会投身于阅读的海洋,用书籍的力量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香青春评选,学生短视频荐书红星照耀中国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大力推动下,由新京报社精心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火热进行。该活动旨在倡导青年学子投身阅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活动中,首都各大高校大学生踊跃参与,通过短视频形式分享自己喜爱或正在阅读的书籍,共同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此次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读书短视频作品。经过严格评选,共有30个短视频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舞蹈学院学生王巍霖同学推荐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备受瞩目。

《红星照耀中国》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经典之作,以其真实、生动的笔触,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英勇斗争。王巍霖同学表示,阅读这本书,让她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并激励着自己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更激发起了他们热爱阅读、追求知识的热情。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阅读将不断成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阶梯,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首都学子书香荐读,短视频征集展青春风采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吸引了首都各高校大学生的广泛参与,他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积极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倡导青年学子多读书、读好书。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30个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李欣芮羽分享的短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她推荐的书籍是《文化转型中的东方集体想象》。

据悉,李欣芮羽同学在视频中深入解读了《文化转型中的东方集体想象》一书,展示了她在文化研究领域的独到见解。这本书深入剖析了文化转型过程中的东方集体想象,引发了观众对文化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此次“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分享阅读心得的平台,更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相信在这次活动的推动下,首都大学生将会更加热爱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书香青春·学子推荐30部优秀读书短视频揭晓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携手新京报社,共同举办了一场名为“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的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倡导青年学子热爱阅读,提升文化素养。在众多精彩活动中,大学生们踊跃参与“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通过分享个人阅读体验,推广阅读,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

经过激烈角逐,共有30个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郭庆凭借对《走到人生边上》的深情推荐,赢得了评审们的青睐。

《走到人生边上》是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郭庆同学在短视频中分享了自己阅读该书的心得体会,以及书中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她表示,这本书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对人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本次读书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通过短视频这种新颖的形式,大学生们将个人阅读体验分享给更多的人,共同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

未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书香中砥砺前行,为构建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书香青春短视频展,学子荐读荀子受赞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火热进行。在“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活动中,首都高校大学生踊跃参与,纷纷将自己读过或近期在读的书籍以短视频形式进行推广分享,倡导青年学子多读书、读好书。经过评审,共有30个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学生郭禧龙推荐的《荀子》一书备受关注。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通过短视频这一新颖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书籍内容,分享阅读感悟。郭禧龙同学推荐的《荀子》一书,更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想,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喜爱。

《荀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荀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郭禧龙同学在短视频中详细介绍了《荀子》的作者、成书背景以及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感悟,阐述了自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他认为,《荀子》一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实用性很强的教育手册,对当代青年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据悉,此次“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相信更多青年学子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积极投身于阅读行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书香青春校园短视频,学生好书推荐展风采

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倾力主办、新京报社精心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中,广大首都高校学子热情参与其中,以短视频的形式展示自己阅读的书籍,积极推广阅读,传承文化精髓。经过激烈角逐,共有30个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学生郎文洁推荐的好书《齐民要术》备受瞩目,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

在“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活动中,大学生们通过镜头,分享了他们对书籍的热爱之情。《齐民要术》作为郎文洁推荐的书籍,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实用农业知识,引发了同学们的广泛兴趣。这部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科技的高度成就,还传递了人类对自然、对生活的尊重与热爱。

此次读书活动旨在倡导青年学子养成阅读习惯,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通过大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广了优秀书籍,更激发了全社会对阅读的热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书香将遍布每一个角落,为我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书香校园,青年学子共荐佳作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火热开展。活动中,首都高校学子们积极响应,纷纷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展示自己对阅读的热爱,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共同倡导青年学子多读书、读好书。

在众多精彩纷呈的短视频作品中,北京科技大学学生温涵、王俊杰的《天堂旅行团》推荐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次“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阅读中汲取智慧,丰富内心世界,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参与短视频征集活动,同学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成果,也进一步激发了身边人对阅读的兴趣。

据悉,本次活动共收到30个优秀读书短视频作品,充分展现了首都大学生们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今后,主办方将继续举办各类读书活动,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更多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书香青春大赛,学生短视频荐书展风采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活动期间,众多首都高校大学生踊跃参与“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活动,他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了阅读经历和感悟,旨在倡导青年学子热爱阅读、品味书香。

本次活动中,30个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徐雨晴推荐的书籍《长安的荔枝》受到了广泛关注。

徐雨晴同学在短视频中,结合自身阅读体验,生动地介绍了《长安的荔枝》这本书。这部作品以唐代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穿越时空,回到唐朝,亲眼目睹并参与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作者将古代长安的繁华景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长安的荔枝》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徐雨晴同学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短视频,让更多同学了解到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共同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据悉,本次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学子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校园书香氛围。未来,主办方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平台。

青春书香,高校学子阅见未来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圆满落幕。在此次活动中,首都各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了自己所喜爱或近期正在阅读的书籍,旨在倡导青年学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知识视野。

活动中,共有30个读书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曹文欣以其独特的视角推荐了经典著作《城南旧事》。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曹文欣的喜爱,并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广大青年学子推广此书,鼓励他们走进老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此次“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将会有更多青年学子发现阅读的魅力,让书香成为青春的底色。

书香青春·阅读之星短视频大赛精彩呈现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正式落下帷幕。在此次活动中,首都各高校大学生踊跃参与,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阅读的心得与感悟,共同倡议青年学子投身书海,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据悉,活动共征集到30个“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作品,经过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工业大学学生李廿一的作品脱颖而出,她推荐的书目是广受好评的经典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

李廿一在视频中表示,她被这部作品的深邃内涵和丰富想象力所吸引。她认为,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兴衰,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通过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她学会了如何看待人生,如何面对梦想与现实。

本次活动旨在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通过分享阅读感悟,让更多青年学子了解并喜爱书籍,从而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激发创造力。据悉,主办方还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

在今后的发展中,首都高校将继续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书香,共读宣言——首都学子读书短视频获奖啦!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指导下,由新京报社精心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广受青年学子的热烈响应。此次活动鼓励大学生们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喜爱或正在阅读的书籍,倡导同学们在书海中汲取智慧,增长知识。

在众多参与活动中,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作品,经过严格评选,30个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张依霆与刘子萱,凭借对《共产党宣言》的深刻理解与热爱,精心制作的短视频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共产党宣言》作为一部里程碑式的政治文献,对当代青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张依霆和刘子萱的短视频,不仅展现了他们对这本书的独到见解,更传达出他们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的信念。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激发更多青年学子阅读经典、热爱阅读的热情,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前进的方向。

书香青春秀,大学生好书短视频展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火热进行中。此次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学子的阅读热情,推动校园书香氛围的营造。在“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环节,首都高校大学生积极响应,纷纷通过录制短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同学们。

经过层层筛选,共有30个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大学学生吕杨推荐的书籍《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引人注目,成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

《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一书,深入探讨了演说的艺术与魅力,以及演说在历史与现实中的重要地位。吕杨同学在视频中表示,阅读此书让他对演说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激发了他对语言的热爱。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推荐,让更多同学了解并喜爱这本书,共同感受演说的魅力。

“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此次优秀作品的产生,不仅展示了首都高校大学生的阅读风采,也进一步推动了阅读在校园内的传播。未来,活动将继续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阅读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书香青春短视频大赛:学子共荐圆圈正义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火热开展。该活动旨在倡导青年学子多阅读,提高文化素养。众多首都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录制短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读过或近期正在阅读的书籍。

在众多优秀作品中,北京城市学院学生韩婷推荐的《圆圈正义》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该书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引发了青年学子的广泛关注。

“通过参与这次读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书籍的力量。阅读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更能启迪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韩婷表示。

据了解,本次活动中,30个读书短视频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优秀作品奖。这些短视频作品展现了大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以及对书籍的深度思考。在阅读过程中,青年学子们收获了知识、启迪了思维、拓宽了视野,为他们的成长道路增添了更多色彩。

未来,主办方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鼓励青年学子多读书、读好书,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书香青春短视频大赛,大学生荐读中国红色金融史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活动中,首都高校大学生踊跃参与“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用镜头传递阅读的热情。经过评审,30个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刘畅推荐的《中国红色金融史》深受好评。

本次读书活动旨在激发青年学子们的阅读兴趣,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在短视频征集环节,广大大学生纷纷拿起相机,将心中所爱的书籍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

刘畅同学在短视频中介绍了《中国红色金融史》一书,该书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叙述,展现了我国红色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刘畅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推荐,让更多同学了解这段历史,感受红色金融精神。

“书香青春,阅见未来”,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会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共同书写属于青春的精彩篇章。

青春书香,悦读瞬间揭晓

近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新京报社承办的“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众多首都高校学子积极参与“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镜头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倡议青年学子们广泛阅读,丰富精神世界。经过严格筛选,共有30个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生李广露凭借对书籍《正是橙黄橘绿时》的推荐,成功入选。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以短视频为载体,展示了自己与书籍之间的故事,将阅读的喜悦与感悟传递给更多的人。李广露同学推荐的《正是橙黄橘绿时》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评委和同学们的青睐。这部作品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青春美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与美好。

“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旨在培养青年学子的阅读习惯,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思维。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还促进了校园文化的繁荣发展。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会爱上阅读,用书籍点亮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青春书香,共赏雷雨风采

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新京报社成功举办了“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活动期间,众多首都高校的学子们热情参与,纷纷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和推广他们所热爱或近期正在阅读的书籍,以此倡导青年学子们广泛阅读,丰富精神世界。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经过层层筛选,共有30个短视频脱颖而出,荣获优秀作品奖。其中,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郭嘉怡凭借对经典著作《雷雨》的热爱和独到见解,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青睐。

通过短视频,郭嘉怡不仅向大家介绍了《雷雨》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还分享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心得。这部深入剖析人性的文学作品,让郭嘉怡深受启发,也为她带来了无尽的思考。

“书香青春,阅见未来”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青年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更让他们在分享与交流中收获知识、提升自我。相信在这样积极向上的氛围中,首都大学生们将更加热爱阅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京津冀三河:文旅融合,诗意田园新生活

9月26日,河北省三河市四季花都小区居民孟春光像往常一样,清晨驾车前往北京国贸工作。途中,他留意到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22号线,这条即将连接河北与北京的地铁线路,将为北三县的居民带来半小时直达北京CBD的便捷。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三河市充分利用地处京津冀交界核心区域的地理优势,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通过交通一体化、产业协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联防联控以及打造“京东休闲旅游示范区”等措施,三河市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展现出独特的光彩。

近年来,三河市交通路网日趋完善。京秦高速大桥、燕潮大桥和通燕高速燕郊西出口立交枢纽的建成,以及京哈高速、京平高速等穿境而过的优势,使三河市形成“五横八纵”的交通路网格局。此外,北京公交812路等跨省公交线路、46条域内公交线路,以及51辆通勤定制快巴,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的建设也备受关注。预计2025年通车的这条线路全长约81.2公里,其中河北段工程约30公里,共设5站6区间。潮白大街站就位于孟春光居住的小区附近,届时,他将可以享受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

在政务服务方面,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与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的揭牌运行,为民众和企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通过自助服务智能终端机,可办理京津冀三地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了跨区域办事的便利。

文旅产业发展方面,三河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西柳河屯村的御香华妍康养民宿1号院,将制香、茶艺等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吸引了众多游客。同时,三河市还打造了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航天主题科技馆等多个特色文旅项目。

此外,三河市还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工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确保断面水质安全。同时,废弃矿山披绿装,高标准完成东部山区环境恢复治理,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打卡地”。

三河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感受“诗与远方”。

海淀区严打违规学科培训,教育环境清朗行动升级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双减”工作专班办公室对一起涉嫌违规线下学科培训事件进行了通报。经查,北京育德以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淀区马连洼竹园31号楼1层106处,以托管之名,涉嫌违规开展线下学科培训活动。

海淀区“双减”工作专班对违规培训行为高度重视,立即开展执法检查,核实处置相关线索,依法严厉打击违规学科培训行为。该公司已被责令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并退还相关费用、拆除教学设施设备、妥善处理后续事宜。

据悉,北京市海淀区将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针对各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依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53号),自2023年10月15日起实施,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海淀区将继续贯彻“双减”工作要求,切实保护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针对此次事件,海淀区市场监管局将根据区教委移交的案件线索,依法依规对公司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处理。此次事件再次提醒广大培训机构,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违规开展学科培训,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培训环境。

学前教育法实施,防抢跑纠小学化倾向

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教育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会上,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就当前备受关注的学前教育问题,如“抢跑”教育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发表了明确立场和整改措施。

田祖荫强调,教育部将全力治理幼儿园和小学的超前超纲教学行为,坚决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蔓延。据悉,《学前教育法》共分为九章节,共85条,将于明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旨在破解学前教育瓶颈问题,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确保幼儿教育的高质量。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投入保障和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田祖荫指出,《学前教育法》将问题导向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从制度设计到规范管理,全面构建了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为落实《学前教育法》,田祖荫提出了四项具体措施:一是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普惠性资源供给;二是健全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财政投入和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完善学前教育监管体系,加强源头监管;四是提高保教质量,引导幼儿园落实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于如何避免学前教育活动的小学化倾向,田祖荫表示,3至6岁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具备理解抽象文字符号的能力。因此,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不仅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快乐,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身心健康。为此,教育部将采取以下三项重点措施:一是加强专业指导,提高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加大社会宣传,普及科学衔接理念和方法,避免给孩子增加额外负担;三是强化规范监管,治理超前超纲教学,确保学前教育法规定得到落实。

教育部将持续关注学前教育问题,以实际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法》的贯彻执行,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海淀教育创新:培养未来拔尖人才之路

在11月9日至10日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第六届教师专业发展学术会议暨第二届海淀基础教育学术会议上,教育界专家学者和一线校长、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议期间,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主任杜荣贞就海淀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实践分享。她强调,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海淀区通过严格把关教师招聘,加强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考察,招聘了大量高学历人才。同时,针对学龄人口变化,合理调配师资,优化资源配置,并通过交流轮岗,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海淀区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导,构建了三级联动研修机制,打通教研与课堂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十四五”教师培训实施工作方案,分层分类开展全区域教师研修和培训,实现了精准培训,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人大附中校长刘小惠分享了学校40多年来的探索成果。她指出,创新人才应具备进取心、高尚品质、责任意识、创造力和适应性、广泛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善于协调和交往的能力。人大附中始终坚持立德为先,多通道培养,构建了从小到大的长链条贯通培养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学校校长吴鹏程介绍了学校如何利用大学校园的区位优势,实现大中联动,形成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学校开放大学资源,参与课程开发和学生培养,致力于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科技创新人才。

此外,海淀区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史怀远介绍了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历程、成效和未来规划。海淀区已形成多种集团化办学模式,如名校承办薄弱校、新建配套学校等,有效提升了基础教育质量。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共同探讨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法2025施行,护航幼儿成长新时代

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解读: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对即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该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会上,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校长王敬波表示,《学前教育法》的发布填补了学前教育领域的法律空白,进一步完善了教育法律体系,为我国学前教育链条的完整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文斌指出,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通过立法,将党的学前教育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将实践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有助于破解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难题,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学前教育法》共分为总则、学前儿童、幼儿园、教职工、保育教育、投入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9章,共计85条。张文斌介绍,该法明确规定国家要推进普及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将发挥主导作用,以政府举办为主,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并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同时,《学前教育法》强调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活动,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此外,一日生活制度将得到优化,卫生保健管理等工作也将得到加强。

在收费管理方面,该法要求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并建立定期调整机制,以遏制过高收费现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前教育法》明确了资质要求,规定幼儿园教师、园长、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同时,严格聘用管理,确保幼儿园工作人员具备相应资质。

王敬波强调,《学前教育法》体现了以学前儿童为中心的立法导向,为学前儿童权利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具体而言,该法将宪法和教育法保障的儿童受教育权利具体化,进一步突出对学前儿童的权益保障,明确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举办体制。

为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降低过度逐利对学前教育的不良影响,《学前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发展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以政府举办为主,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第六十条规定“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负担保育教育成本、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此外,《学前教育法》还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不得转制为民办幼儿园,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控制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这些规定将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部新任女发言人亮相,解码学前教育法

近日,教育部迎来了新任新闻发言人陈星的首次公开亮相。在11月1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星担任主持人,详细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等相关政策。

陈星曾任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现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在发布会上,陈星微笑着向在场媒体致以节日的问候,并以诚挚的语言表示,作为教育部第四任新闻发言人,也是第二位女发言人,她深感荣幸。

陈星在发言中强调,在新征程上,她将与同事们共同努力,通过多样化的新闻发布形式,及时、全面地介绍国家在教育事业方面的政策举措和实际成效,进一步夯实教育强国的基础。她表示,将致力于搭建沟通桥梁,增进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了解,凝聚共识,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据悉,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旨在向公众传达国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和进展。陈星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媒体的交流合作,以真诚、务实的态度,共同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方庄教育集群科技节盛启,科技趣味共燃梦想火花

近日,方庄教育集群联合社区街道举办的一场科技盛会如期而至。11月9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田径场热闹非凡,19所学校的学子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科技盛宴——方庄教育集群第十一届科技节的序幕。

活动现场,各式奇妙的实验和有趣的体验项目吸引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无人机足球飞行体验、液氮炸弹、超低温风暴等高科技项目让人目不暇接,互动展台前人头攒动。伴随着19支模型火箭的发射,开幕式在一片欢腾声中拉开帷幕。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本次科技节特别邀请到我国第一个进入家庭服务的机器人小胖担任主持人。身高1.02米、外表呆萌的小胖与另外两位主持人默契配合,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幕式。

本届科技节以“科学探索、创造和交流展示”为主题,通过互动体验、竞赛交流、论坛、讲座等多种形式,为集群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科学才华的平台。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18项互动项目、6项表演、12项竞赛以及一场AI主题讲座。

在互动项目中,“发电单车棉花糖”项目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排队的同学纷纷骑上“动感单车”,一边踩踏,一边看着棉花糖从机器中丝丝缕缕地飘出,仿佛在品尝科技带来的甜蜜。此外,“飞叠杯游戏”、“魔方”、“PH彩虹”、“DIY收音机挑战”、“逻辑思维盒”等项目也让同学们跃跃欲试。

在田径场进行的竞赛中,气氛紧张而激烈。本届科技节共有集群内19所学校的代表队参赛,设置了包括气动火箭伞降留空、气动火箭带降留空、纸飞机标靶等在内的10余个竞赛项目。总裁判长李家茂表示,通过竞赛,孩子们能够启发科学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参与无人机足球飞行表演的十八中高二7班学生郭生玺表示,这个项目将无人机操控和足球竞技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他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将书本知识具象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据悉,本届科技节由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北京市方庄办事处及方庄教育集群内学校共同组办。主办方表示,此次科技节参与规模再度扩大,并与街道办事处联动,让社区街道内的孩子们也能参与到这场科技盛宴中。参赛人数达到450人次,参与人数逾千人次。

十八中教育处主任兼团委书记张凯旋表示,希望通过此次科技节,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享受科技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热爱。

星光影视园:揭秘影视幕后‘黑科技’之旅

近日,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师生代表们组成的近80人团队,于11月6日莅临星光影视园,深入体验新时代视听产业的创新发展。此次活动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的收官之作,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主办,市委网信办、新京报社等单位承办。

师生们首先参观了VP棚,这是一个集高科技于一体的虚拟制片影棚。42米长的弧形大屏展示了冰岛著名的DC-3飞机残骸,同学们在屏幕前拍照,仿佛置身于真实冰岛。VP棚的使用大幅降低了拍摄成本,提高了效率,且能实现更自由的创作,如《云之羽》《大梦归离》等影视作品就是利用这一技术节约了人力成本。

紧接着,学生们来到了星光元宇宙直播基地,了解到这里有针对不同需求的直播间,从电商直播到歌舞表演,从小型企业到大型企业直播,一应俱全。XR直播间更是通过虚拟技术带来沉浸式体验,机械臂替代传统导播,进一步节约了人工成本。

星光影视园自2005年创立以来,已有2000多档节目在此诞生。园区不仅拥有全球先进的影视生产设备,还有强大的技术制作团队,成为各大电视传媒机构的首选之地。星光影视园致力于提供从创意到播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文化产业公司入驻,形成了非同质化的产业集群。

在科技与创新引领下,星光影视园不断创新。2019年,全球首台“5G+8K”超高清转播车由星光集成;2021年,首个XR虚拟拍摄演播厅启用。星光旗下的北京星凯达舞台技术公司还承接了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等大型演出项目。

“园区行”最美园区主题日活动自2024年7月起,已组织23所高校师生走访了10家各具特色的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星光影视园以其试听内容创意生产全产业链生态为核心,成为此次活动的压轴之地。

中国戏剧学院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史林峰表示,此次参观让他深刻感受到影视产业的庞大与先进技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张嘉悦则认为,星光影视园不仅限于传统影视基地,更融合了新产业、新业态,紧跟时代潮流。

中国戏曲学院艺术管理与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表示,此次参观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文化科技融合的力量,感受到了新质生产力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双奥视角:记者讲述奥运背后的精彩故事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我们在现场——新闻报道中的故事”在北京农学院举行,吸引了多所高校的师生共同参与。本次课程以“记者眼中的奥运会”为主题,由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新京报社主办,北京农学院协办,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同学们感受奥运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精神的魅力。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北京农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以及中央财经大学的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思想的盛宴。北京农学院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吴君楚在致辞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宣讲团成员、新京报社时政新闻部副主编郭超和体育新闻部首席记者孙海光分别分享了他们在新闻报道中的所见所闻。孙海光以亲身经历,向同学们讲述了奥运会及体育竞技场上的感人故事,强调了“体育人生”带来的启示。他还以“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这句话激励在座的学子们勇往直前。

郭超则以《我和朋友们的奥运故事》为主题,分享了他在2008年、2018年、2022年三届奥运会中的亲身经历。他还讲述了《冬奥鲜探》这一创新视频报道栏目的故事,展示了记者视角下的冬奥风采。郭超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为自己的热爱而努力。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宣讲团成员耐心解答。郭超还特别赠送了两枚奥运赛事徽章,讲解了其中的“pin(徽章)文化”。在座的同学们被记者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所感染,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此次“大思政课”不仅让同学们对奥运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奥运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们会将这些精神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淀打造主班教师培养体系 助推学前教育优质发展

近日,海淀区教委与海淀区教科院强强联手,共同启动了一项旨在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幼儿园主班教师培养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系统的培训与支持,促进主班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海淀区教委学前科科长周轶群的详细部署下,项目实施方案得以全面展开。周轶群从政策背景和区域实际出发,阐述了项目开展的重要意义和推进思路。她强调,项目将对照市区两级主班教师评选标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为目标,通过现状调研、专题培训、课题申报等工作,为幼儿园主班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本期项目为期两年,采用专题培训与区规划专项课题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线上线下结合、分类分层的学以致用平台,以及课题带动研究、研究引领实践的研有所得平台。专题培训围绕“贯彻落实《评估指南》做优秀主班教师”主题展开,涵盖专业能力、班级管理、教师合作、家长工作等内容,特别注重德育人和班级管理方面的培训,旨在提升主班教师的全面育人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

项目启动仪式上,海淀区教科院院长吴颖惠发表了题为“新时代‘好老师’的内涵与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她强调,新时代的教师需具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的能力,并通过博学慎思的教育阅读和知行思合一的教育写作,成长为未来儿童教育家。

北京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杨瑞芬就“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以文化促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她提出,主班教师应将文化自觉融入课程,通过积极的自我理解和塑造,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从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胡剑光表示,该项目将进一步聚焦一线教师的长远发展,通过专题培训和课题研究,帮助教师补齐能力短板,解决实践困惑,形成长效机制,为教师们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互联网风口,新职业浪潮涌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兴职业不断涌现,网络主播这一职业身份也正式被列入国家新职业目录。近年来,众多大学生、职场新人和中小企业主等纷纷投身于网络主播行业,希望通过系统的培训提升职业竞争力。

十方融海梨花教育总经理杨楠表示,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兴起,催生了大量与互联网紧密融合的新职业人群。他强调,通过专业培训,这些人群可以掌握互联网营销的核心技能,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有声读物配音为例,蟠龙原本是一位热爱听书的湖北司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接触到梨花声音研修院的课程,从而激发了学习普通话发音技巧的兴趣。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刻苦练习,蟠龙成功转型成为配音师,实现了职业梦想。

同样,视频博主廖富贵也因热爱游戏而走上了网络主播的道路。他从地区经理转型为视频创作者,通过学习剪辑和运营知识,如今已拥有近10万粉丝。

此外,平台经济和新就业形态的崛起,也为“宝妈”、新农人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例如,王汉珍从全职宝妈成功转型为美食博主,通过系统学习短视频制作,吸引了众多粉丝。

杨楠认为,培训和创新的模式必须与时俱进,紧跟互联网营销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为此,十方融海梨花教育引入了前沿的AI技术,提供智能化的学习辅导,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

在新职业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杨楠相信,新农人、宝妈、居家创业者、退休人员等寻求二次职业的人群,以及大学生创业就业群体,都将在这个时代焕发新活力,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直播新职业:王彤彤的互联网营销蜕变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新职业层出不穷,其中“互联网营销师”成为了众多年轻人求职的新方向。一位名叫王彤彤的互联网营销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经验,成为了这一领域的新星,她的故事激励着广大青年大学生明确职业规划,追求自我成长。

2018年,王彤彤毕业于一所三本理工科院校,专业是电气工程与机械自动化。毕业后,她在营销和培训领域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她很快意识到,这不是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于是,她积极参加校内社团活动,锻炼自己的沟通和主持能力,并在大学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今,王彤彤成为了一名互联网营销师,她的工作涉及直播带货、网络培训和内容创作等多个方面。她不仅在互联网营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参与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工作,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王彤彤表示,互联网营销师的核心在于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产品推广和品牌传播。她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形式,将产品与用户进行深度互动,实现了业绩的稳步提升。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王彤彤感慨万分。她曾在大学时期经历过迷茫,但她始终坚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在进入互联网营销领域后,她更是通过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021年,“双十一”期间,王彤彤作为助播参与了公司的直播活动,虽然当时并无经验,但她和团队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了110万元的销售额,这一成绩让她对互联网营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今,王彤彤不仅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开始为“宝妈”、大学生等群体传授从业经验。她认为,互联网营销不仅仅是卖货,更是要注重内容创新和用户体验,让用户在观看直播时有获得感。

王彤彤的故事鼓舞着更多青年人勇敢追求梦想,明确职业规划,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在互联网营销这片广阔天地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新东方助学子梦启征途,就业新风向解析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与发展支持,助力他们实现职业梦想。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总经理许顺康表示,目前大学生就业心态趋于稳定,但个体差异较大,许多人拥有独立的价值主张和职业规划。与此同时,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针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新趋势和影响,许顺康指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推动新兴职业出现的关键因素。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需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把握职业新风向,并学会利用AI等工具为自己赋能。

为应对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方面的新需求、新挑战,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启动了“三业项目”,旨在为学生在学业、就业、职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持。该项目包括考研、四六级、专升本、教师资格证、财会培训等课程,以及生涯规划指导、职业能力培训、实习实践指导等服务。

许顺康表示,新东方与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联合启动“中国青年就业大讲堂——就业与未来”项目,旨在帮助大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目前,该项目已走进多所高校,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此外,新东方还积极推进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国内90余所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教育创新和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合作。

许顺康强调,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东方提供的各类支持。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梦想奠定坚实基础。

新东方将继续关注大学生成长,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学习与发展支持,助力他们在新时代展现青春风采,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青年就业新趋势: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青年就业形势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新的就业趋势和增长点的出现,为青年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在近期接受采访时,就当前就业形势、人才培养以及青年职业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张成刚表示,尽管全球经济放缓和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对青年就业带来一定压力,但新的就业形态和平台经济的发展,如数字化转型、平台经济生态等,为青年提供了创业和兼职的机会,缓解了产业转型的阵痛期。然而,产业变革和传统行业转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青年的技能水平和职业规划能力提出了挑战。

针对青年人才与现有就业岗位不匹配的问题,张成刚认为,教育系统应真正了解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关注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匹配度,以及人才在岗位上的实际应用能力。他指出,在工业时代,专业细分越专越好,但现代社会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应增加跨学科内容,以适应社会复杂性的提升。

此外,张成刚强调,教育体系应提升国际化程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化意识的人才。同时,加强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规划意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他还提出,教育系统应着重培养创业意识,鼓励青年勇敢面对风险,拓展职业发展路径。

在探讨未来就业增长点时,张成刚指出,乡村振兴、出海、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将为青年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出海”的大背景下,企业对具有全球化能力、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这为青年人才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张成刚建议,青年人才应拓展国际视野,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并勇敢尝试新领域。同时,高校应加强培训,缩短青年人才进入岗位的筛选过程,减少盲目选择带来的损失。通过教育系统的努力,有望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加广阔的就业舞台。

青春养老人:朝阳行业,青春与暮暮的交融

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如林曼青、邢雪等,毅然投身养老事业,为“夕阳红”注入源源不断的“朝阳”力量。他们的加入,不仅改变了社会对养老行业的刻板印象,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

2002年出生的林曼青,大学毕业后选择加入山东青岛一家养老机构。短短几个月,她跟着叔叔阿姨们学会了弹钢琴、打台球、打掼蛋等,感叹道:“养老行业是一个朝阳且充满爱心的行业,叔叔阿姨们都是我的老师。”

2018年大学毕业后,邢雪从一线护理员做起,逐步成长为管理岗位,她说:“养老行业急需年轻人,希望我的努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如今,她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馨阳康养院担任管理岗位。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认知度逐渐提高。2019年,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2020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山东女子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设立此专业的本科院校。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已达到41万个,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倍、1.2倍。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建设普惠养老服务网络,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2024年,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发布,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然而,养老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邢雪在管理岗位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语言不通、管理理念难以被接受等。但她选择深入一线,与护理人员共同面对挑战,逐渐改善了工作局面。

林曼青也曾在工作中遇到迷茫,但她相信:“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只要我们选择新赛道新职业,就要做好冒险、探索的准备,学会越挫越勇。只要坚定地走下去,未来前景一定是光明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林曼青们”加入到养老行业,为行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书写着属于“青春养老人”的新篇章。

乡愁筑梦:乡村规划师的乡村变迁记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规划师这一职业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加强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管理,自然资源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了《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和《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在这个背景下,乡村规划师的角色愈发受到重视,他们不仅是乡村发展的设计师,更是乡村梦想的缔造者。

张淼,一位在北京延庆长大的女孩,从小就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毕业后,她选择了成为乡村规划师,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助力乡村实现转型升级。她曾在内蒙古、河北等地的乡村工作,深入基层,实地调研,见证了乡村的变迁和发展。

“我热爱这片土地,喜欢这份工作,它让我感到成就感满满。”张淼说,“结合每个乡镇的现状和特点,制定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是我的职责所在。”

另一位乡村规划师杨易晨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清华大学设计院遗产所担任乡村服务科研岗,后又回到北京城市学院任职,致力于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相结合。

“我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情感,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能够保护乡村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杨易晨表示,“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规划师,首先要有对乡村的热爱,还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能力。”

张淼和杨易晨的工作并不轻松,他们需要与多个部门对接,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制定规划方案。2022年,张淼及其团队接手了河北省明义镇的乡镇规划项目,经过深入调研,他们根据明义镇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制定了适合其发展的规划方案。

“乡村规划师是乡村发展的‘造梦师’,我们的任务就是点亮乡村的未来。”张淼说。

同样,杨易晨也在北京朝阳黑庄户乡开展了乡村规划工作,成功打造了一个集生态与文化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公园“沁春园”。

然而,乡村规划师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他们在调研时常常遇到村民的抵触心理,但通过与村民的沟通和合作,逐渐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我们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提升人居环境。”杨易晨表示,“只有与村民共同建设乡村,我们才能感受到乡村的变化和发展。”

新职业浪潮下,高校人才培养谋变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崛起正逐步改变就业市场的格局,为求职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出了包括“就业新空间”、“新职业”、“新就业增长点”在内的24条举措,旨在破解就业难题。

在新政策引导下,人工智能训练师、大模型资源工程师、直播运营等科技范儿和新鲜感十足的岗位出现在招聘会和招聘平台上,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关注。同时,新兴产业发展为求职者打开了全新的职业空间,新的职业身份也随之涌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意见》提出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同时,增加绿色就业新机会,发展节能降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等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和就业增长协同增效。

此外,《意见》还提出开辟康养就业新领域,发展银发经济,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食品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解释,通过扩大有效需求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强新兴产业就业创造效应,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已陆续发布6批共93个新职业,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工业互联网运维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数字职业。这些新职业不仅有效支持了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也成为破解就业问题的一把“钥匙”。

面对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高校也积极调整专业建设,以适应市场变化。2023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

近年来,多所高校纷纷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市场变化。例如,四川大学拟在2024年撤销31个专业,同时计划申请人工智能等4个新专业。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4种本科专业,进一步强化了学科交叉融合,为大学生求职提供了全生涯、体系化地助力。

校园消防演练:实战推演筑安全防线

2024年11月7日,一场紧张有序的校园火灾应急处置桌面推演在北京第一实验小学音乐厅举行,吸引了广泛关注。此次推演作为首都教育系统“119”消防宣传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校园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下午3点10分,模拟情景开始。四年级4班的课堂内,智能屏线路突然冒烟,并伴有烧焦气味。短短两分钟后,烟雾弥漫整个教室,火势已无法控制。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学校应急管理工作迅速启动。

班主任立即切断电源,指挥学生有序撤离,同时拨打119报警并通知相邻班级的班主任进行疏散。校内的应急指挥组、灭火行动组、后勤保障组、信息报送组、疏散引导组和应急救护组也迅速行动起来,按照预定流程进行处理。

此次推演采用了红蓝对抗的形式,红方模拟突发事件情景,蓝方则是学校应急管理团队。演练过程中,郭雪莉校长和老师们分组参与,展现了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演练过程中,学校引入了“韧真练”应急处置能力训练系统,实时展示事件进展和处置要点,为演练提供了信息化支持。演练结束后,从关键动作完成度、特定场景参与度、处置细节精准度等方面进行复盘和评估,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检验。

郭雪莉校长在总结中指出,通过多次桌面推演,学校提炼出了处置突发事件的三条关键主线:现场灭火与控制、师生安全保障以及信息管理。这些主线将有助于学校在实战中有序响应、沉着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此外,校长强调,桌面推演是检验和提升应急预案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推演,应急预案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深入每位老师心中的行动指南。这有助于提高干部和教师的应急处突意识,确保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应急疏散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西城区多部门联动,聚焦学校应急指挥能力提升,不断完善中小学应急预案。此次推演也是对“一把手”和应急队伍处置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检验,为学校优化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措施提供了实践支持。

2025届高校生就业季,秋招月活动启幕助求职

据最新消息,教育部近日发布了关于集中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的通知。为确保活动有效实施,各地各高校将紧密协作,充分利用秋招关键期,全力以赴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本次“秋季校园招聘月”活动以“协同联动拓岗位,凝心聚力促就业”为主题,全国范围内将开展五大系列活动,包括人才专场招聘、校企供需对接、高校访企拓岗、学生生涯规划、就业主题教育等,旨在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首先,将举办系列人才专场招聘活动。教育部将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国聘行动”第六季、“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等活动,并指导各地高校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提升校园招聘活动的实效。同时,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的19个分行业就指委将积极举办各类线上线下专场招聘活动,并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推出“24365校园招聘服务月”活动,面向重点区域、行业和人群提供精准的岗位推送。

其次,将开展系列校企供需对接活动。教育部将推动实施第四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鼓励高校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在就业实习基地、定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以提升就业质量。

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将开展系列高校访企拓岗活动。教育部将指导各地高校结合毕业去向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创新性开展访市、访县、访园拓岗,主动对接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政策落地,挖掘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还将提升就业能力,开展系列学生生涯规划活动。教育部将指导各地高校认真组织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并同期推进各类就业指导、生涯规划、校园招聘等活动。

最后,为强化就业指导,将开展系列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教育部将指导各地高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资源,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同时持续开展线上线下“宏志助航计划”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助力困难群体毕业生实现就业。

教育部将继续指导各地各高校推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就业信息和指导服务,助力他们早日实现就业梦想。

意见发布:助力冰雪运动,育才促经济双丰收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旨在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与发展,进一步提升冰雪经济的活力。

《意见》提出,要将青少年冰雪运动纳入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将冰雪运动作为专项运动项目。同时,通过“运动队开放日”等活动,定期向青少年开放各级冰雪项目运动队的场馆和训练资源,促进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接触和参与。

为建立健全冰雪项目青少年赛事体系,《意见》要求依法依规开展覆盖各学段的全国性冰雪竞赛和展示活动。此外,鼓励普通高等院校在体育单招招生计划中向冰雪运动倾斜,设立冰雪运动高水平运动队,并支持高校组队参加全国冬季运动会。

在加强冰雪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意见》提出依托现有高等院校设立冰雪运动学院,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冰雪运动、冰雪经济等相关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同时,加强冰雪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推动冰雪相关职业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退役运动员从事冰雪运动教育培训等工作,并支持引进国际教练和经营管理人员,简化入境签证手续,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冰雪经济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双减再解读:京修订草案非开闸学科类校外培训

近日,北京市政府官方网站发布了《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该草案的第六条内容引起了公众关注,特别是其中提到的“设立实施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机构,由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的规定。针对此条款的误解,参与草案修订工作的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专家进行了澄清。

专家指出,“双减”政策已明确禁止审批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第六条所提及的审批权限并不表示允许设立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关注到,有自媒体对该条款进行了错误解读或故意炒作,误导了公众和校外培训行业。

作为行业组织,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多次参与“征求意见稿”的讨论和起草工作。专家表示,第六条是对国家《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中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审批部门权限的细化规定,旨在明确地方立法层面的审批权归属,使上位法规定更加具体、更具操作性。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并强调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专家强调,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也传递出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的信号。因此,北京市“征求意见稿”第五条中明确提出了民办学校设立需符合“双减”工作要求,第六条的审批权限规定并非允许设立新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在接受采访时,专家明确表示:“我们坚决反对任何组织或个人借机炒作校外培训相关话题,误导公众对中央‘双减’精神的准确理解。”

13所海外院校学历认证审查升级,留学市场再绷紧弦

近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针对部分国外院校学历学位认证申请,发布了加强认证审查的公告。为保障留学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留学市场秩序,中心对近期认证数据及相关举报情况进行持续关注,决定对13所国外院校的认证申请启动加强审查程序。

据悉,此次加强审查的13所高校分别位于菲律宾、泰国、蒙古、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其中,菲律宾高校4所,泰国高校3所,蒙古高校4所,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各有一所高校。具体名单如下:

菲律宾高校:
1. 菲律宾莱康大学(硕士、博士学位项目)
2. 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硕士、博士学位项目)
3. 菲律宾维萨亚斯大学(硕士、博士学位项目)
4. 菲律宾伊密里欧学院(硕士、博士学位项目)

泰国高校:
1. 泰国格乐大学(博士学位项目)
2. 泰国易三仓大学(博士学位项目)
3. 泰国班颂德昭帕亚皇家大学(博士学位项目)

蒙古高校:
1. 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项目)
2. 蒙古教育文化法学院(硕士学位项目)
3. 蒙古乌兰巴托额尔德木大学(硕士学位项目)
4. 蒙古皇家国际大学(硕士学位项目)

印度尼西亚高校:
1. 印度尼西亚西亚苏姆乌鲁姆苏加武眉伊斯兰学院(硕士学位项目)

新加坡高校:
1. 新加坡伦敦商业金融学院与英国格林尼治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

在加强审查期间,上述院校相关认证申请的处理期限将相应延长,原则上自提交认证申请之日(含)起不少于60个工作日。建议涉及院校的文凭持有人与就读院校保持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同时,广大留学人员需密切关注加强审查系列公告,审慎选择公告涉及院校(项目)。

科学种子生根,童心探秘科学家梦

11月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讲座在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附属方家胡同小学举行。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走进校园,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同学们讲述了袁隆平、屠呦呦和钟杨三位科学家的感人故事,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讲座伊始,史军博士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同学们,你们中有没有未来想成为科学家呢?”众多孩子纷纷举手,史军博士感慨地说:“即便只有少数同学能够走上科研之路,了解科学家精神的意义也不言而喻。这种精神会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指引作用。”

随后,史军博士详细讲述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辛历程、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传奇故事以及钟杨在青藏高原收集种子库的英勇事迹。他通过真实的历史数据,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杂交水稻对粮食产量提升的巨大贡献,并引出水稻杂交技术的难点。

当一位同学提出如何解决水稻自花授粉问题时,史军博士鼓励道:“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创意,确实有科学家曾尝试过摘除水稻雄蕊,但最终都失败了。是袁隆平先生在1966年提出了与不长雄蕊的植物杂交的方案,才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史军博士还向同学们讲述了袁隆平先生的“禾下乘凉梦”,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许:“科学家并非遥不可及,他们也是普通人,有着简单而伟大的梦想。希望这次讲座能在你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对种子的储存、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科学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位同学问及袁隆平先生的“禾下乘凉梦”是否可以实现,史军博士坚定地回答:“可以实现。我国在水稻杂交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包括多年生稻的培育。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袁先生的梦想终将实现。”

方家胡同小学校长杨毅宣布,第一届科学节正式启动。该校科学老师郝子婧介绍,今年的科学节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如植物与古建的探究、科技工作者进校园讲座等,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

史军博士表示,“科学家进校园”活动对孩子的意义在于让他们接触真实的科学,了解科学家所做事情的价值和贡献。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尽早接触到科学的内核,拉近距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此次讲座和科学节的启动,无疑为方家胡同小学的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让他们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期待着它在未来生根发芽。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报名启动!

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最新消息,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的报名工作将于11月8日正式启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将举办此次面试活动。为确保考生顺利报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名公告将陆续在网络上发布。

考生需按照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公告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报名系统,完成网上注册、个人信息填报和考试报名等流程。通过资格审核后,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缴费。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广大考生,诚信参加考试是每一位考生的基本要求。在报名前,考生需通过报名系统进行“诚信考试承诺”的确认,否则将无法报考。

为保障报名工作的顺利进行,考生在报名前应仔细阅读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公告中的各项内容和规定,确保充分了解报考所需的各项条件,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