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化和网联化浪潮的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全球布局,并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近日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汽车行业已步入“新航海时代”,中国汽车产业正从过去的单向“以市场换技术”模式,转变为与全球产业深入互动的双向合作模式。
王侠强调,尽管中国车企在海外发展过程中面临市场环境差异、贸易壁垒等挑战,但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此,中国车企需将市场国际化从初级阶段提升到产业全面全球化的新高度,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对于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问题,王侠表示,中国对此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并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起诉讼。他指出,全球化是经济领域专业分工深化和资源互补互利的必然趋势,不会因个别国家和地区的逆全球化倾向而改变。
王侠还强调,中国车企在拓展欧洲市场的同时,应具备风险分散的智慧,并积极探索其他新兴市场。数据显示,中国车企的产品已遍布全球六大洲,亚洲市场占据出口量首位,但国产汽车在亚洲、欧洲及北美洲的市占率均未达到10%,在南美洲和大洋洲略高于10%,在非洲市场的市占率持续攀升,现已超过20%。因此,中国车企需敏锐地识别并培育更多潜力新兴市场,确保全球化进程更加稳健。
谈及中国车企在海外发展面临的挑战,王侠指出,中国车企在营销网络构建、品牌影响力塑造及售后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且需应对国外市场环境的差异和消费者习惯多样性带来的挑战。例如,欧洲市场对用户信息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严格,中国车企需应对严格的网络安全合规监管要求。此外,欧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较慢,中国车企需灵活调整策略,适应市场节奏和环境特点。
针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王侠建议中国车企应保持清醒头脑,做好应对艰难险阻的心理准备。在确保汽车产品和服务达到高标准的品质要求的同时,中国车企需寻求与当地合作伙伴、产业链环节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并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王侠认为,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但这一进程需要全球汽车企业的共同参与。相较于整车制造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化方面起步较早,已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并与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因此,中国车企应强化与这些海外布局的零部件企业的协作,提升本地化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研发创新能力,并塑造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王侠还提到,以投资为主导的全球化趋势正在成为主流。2024年,汽车出口业务仍将是各大车企的战略重点。在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车企需应对更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复杂的贸易障碍和严峻的金融风险挑战。因此,中国车企需将市场国际化从初级阶段升级为产业全面全球化,加大海外投资力度,实现全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并与当地产业及社会体系实现深度交融,共创双赢局面。
最后,王侠评价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已成功跃居世界最大汽车市场,正从简单的增长模式转变为复杂的乘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