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指南修订:酒精对健康影响再受关注

美国更新饮食指南关注酒精对健康影响

近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关于酒精饮品对健康的最新研究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国人饮食指南(2020-2025年)》中指出,饮酒对健康并无明显益处。然而,尽管有关限制每日糖和酒精消费的科学建议在2020年被联邦官员否决,但酒精对健康的影响仍将成为2025年版指南更新的重点。

据了解,为了确保指南修订过程中不受政治和资本的影响,美国药物滥用和心理健康服务管理局(SAMHSA)与美国国家科学院(NASEM)共同承担了对酒精及其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任务。外部研究团队将在130万美元的政府资金支持下,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评估。

尽管饮食指南仅作为建议,无强制力,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自1990年代以来,该指南一直建议公众“适量”饮酒,例如女性每天不宜超过14克酒精,男性则不应超过24克。在美国,这一标准相当于每天饮用约1杯360毫升、酒精度为5%的啤酒,或1杯5盎司(147.85毫升)、酒精度为12%的葡萄酒。

然而,近年来,美国因过量饮酒导致的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据统计,2017年至2021年间,美国每年因过量饮酒导致的死亡人数平均增加了29%。此外,大流行病期间,每年有超过14万人死于过量饮酒,其中20%是年龄在20至49岁之间的年轻人。

尽管已有大量证据表明酒精对健康并无益处,且可能导致多种疾病风险增加,但公众对此类建议的接受程度依然较低。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的长期主任乔治·库布表示,酒精对健康并无益处,且会增加枪支暴力、性传播感染等疾病的风险。然而,许多人拒绝接受此类建议,认为类似告诫人们不要饮酒的建议,往往不会产生预期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已经开始调整饮酒指南。例如,2023年,加拿大物质使用和成瘾中心(CCSA)发表了一篇关于酒精的声明,呼吁公众“滴酒不沾是健康的”。该组织发布了一张图表,展示了随着酒精摄入量的增加,健康风险也随之上升。专家认为,如果未来专家们能充分重视与酒精危害相关的证据,可能会导致饮酒建议发生重大改变。

上海电信青年突击队:智能工厂的领跑者

在我国上海市,上海电信智能工业制造青年突击队积极参与了2023年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该突击队以”网络、平台、数据、安全”四位一体的方式进行产业数字化服务,通过科技赋能工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海电信利用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5G+云+算力”,打造了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样板间”。

上海电信积极推动5G技术与各类工业场景的融合应用,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5G船舶制造新时代的江南造船厂”项目荣获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5.5G高可靠专网助力宝钢引领绿色钢铁’智’造”也获得了同样的荣誉。

在智能工厂领航等领域,上海电信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服务的客户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一群充满激情、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年轻人们。为了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产业青年服务大局,引领系统青年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的青年岗位建功行动,2023年上海电信成立了”菁锋建功行动”团队等多支青年突击队。

这些突击队不仅专注于智能工厂的建设,还致力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多个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上海电信的共青团和青年工作部正在引导青年全面投入云改数转战略,持续提升共青团的引领力、服务力、组织力和贡献度。

上海电信工业行业专家关思如作为上海公司工业行业纵向一体化团队的主要成员,通过智能制造诊断创新商机挖掘模式,建立了工商BD等各级部门的诊断专班,直接参与或组织了超过200场工业企业的诊断工作。

世界首例转基因猪肾移植术后患者去世

美国马萨诸塞州首例转基因猪肾移植患者术后两个月去世

近日,全球首例接受转基因猪肾移植的活体患者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不幸去世。该患者名为里克·斯莱曼,今年3月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成功接受了这项世界首创的手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手术仅过去了两个月,斯莱曼便突然离世。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对此表示深切的哀悼。

据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发布的声明,尽管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患者的死亡与移植手术有关,但斯莱曼的离世无疑给异种移植领域带来了沉重打击。此前,异种移植主要应用于脑死亡的患者。而此次斯莱曼的案例,意味着猪器官在活人身上的应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据悉,为斯莱曼提供猪肾的供应商是一家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该公司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去除了猪基因中的有害部分以及病毒,同时添加了特定的人类基因,以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斯莱曼的离世,对于那些等待移植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失望。然而,尽管斯莱曼未能实现延长寿命的目标,但他却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斯莱曼的家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医生们通过努力,使得斯莱曼在人世间的生命得以延续了7周。

我国在器官移植领域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创新。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器官短缺问题,每年都有大量的患者因为等不到合适的供体而失去生命。因此,异种移植技术的进步,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费林加:打造微观世界的未来

费林加团队在分子机器领域持续探索,已设计出多种分子元件,能在控制下完成开关、旋转、定向移动等动作。这些应用前景广泛,包括自我清洁和修复的材料、可在人体内精准投放的智能药物,甚至能执行各种任务的纳米机器人。费林加表示:“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今天我展示了分子马达和分子车,它们可以做各种动作,这是我所能做到的——这就是未来。”

费林加及其团队已在分子层面掌握了运动控制,为未来新材料研发开启了广阔的前景。这些前景包括自我清洁和修复的材料、在人体内实现精准投放的智能药物,以及能执行各种任务的纳米机器人。

费林加认为,面对人类生存与福祉的问题,如环境问题、资源利用、更高效的交通等,需要通过合作将人类的努力和才能结合起来。他强调,年轻人应发掘自己的潜能,勇敢追求梦想,挑战自己的舒适圈。

辉瑞第二款DMD基因治疗药物再爆临床试验死亡事件

关于辉瑞DMD基因治疗药物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临床试验中的死亡事件

近日,美国制药公司辉瑞(PFE.US)发布了一则关于其DMD基因治疗药物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临床试验的声明。在该药物的第二期临床试验中,一名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儿童突然去世。据媒体报道,该患者因心脏骤停离世。这是辉瑞自2021年以来第二次宣布其DMD基因治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出现死亡事件。

辉瑞公司在致患者社群的信函中表示,他们尚未获得完整的调查信息,正在与临床试验现场的调查员紧密合作,以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辉瑞公司发言人也对媒体表示,他们正在与独立的外部数据监测委员会共同审查数据。

据悉,该名患者是在名为DAYLIGHT的二期临床试验中接受治疗的。该试验旨在评估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的安全性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表达。参与试验的患者主要为2岁和3岁的儿童。

根据统计,全球平均每3500-5000个新生男婴中就有一人患上DMD。这种疾病通常在3-5岁开始发病,表现为进行性腿部肌无力,导致行走困难,12岁时完全丧失行走能力,进入青春期后,会出现心脏和呼吸无力,最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20岁-30岁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福特达斯特罗基因摩瓦波维康是一种腺相关病毒9型(AAV9)载体的基因治疗方法,通过静脉注射AAV9载体,将迷你抗肌萎缩蛋白基因(mini-Dystrophin)递送到肌肉中,从而部分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

此外,辉瑞还开展了一项名为CIFFREO的3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fordadistrogene movaparvovec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针对4-8岁的DMD患者。然而,由于该名患者的死亡,辉瑞决定暂停CIFFREO研究中的一部分给药。

纳米口服胰岛素:解决糖尿病难题的新希望

一种创新型的口服胰岛素研制成功,有望解决糖尿病患者的痛点问题

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攀升,达到了惊人的5.37亿人。由于胰岛素注射方式的不便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口服胰岛素的需求迫切且巨大。然而,尽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首个口服胰岛素专利,但至今仍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口服胰岛素问世。

近日,一项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悉尼地方卫生区领导的研究团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新型口服胰岛素。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口服胰岛素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作用、15分钟内见效、降低副作用风险等。未来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选择。

这种口服胰岛素是一种纳米级别的材料,宽度仅相当于人类头发的一万分之一。它内部含有胰岛素,并被聚合物壳层包裹。只有当血液中的糖分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才会从纳米材料中释放出来,进而起到调节血糖的作用。这种纳米口服胰岛素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能帮助患者避免注射胰岛素带来的副作用。

据了解,这种口服胰岛素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研究人员对量子点的早期研究。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结构,可以将激子限制在三个空间维度内,从而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研究人员希望将这一原理应用于胰岛素输送,以实现更安全、便捷的治疗方式。

尽管这款口服胰岛素尚未完成临床试验,但其研发团队的成果已引起广泛关注。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这种纳米口服胰岛素有望成为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哮喘控制难题:长期治疗成关键,患者需谨遵医嘱

世界哮喘日强调强化哮喘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

在第26个世界哮喘日来临之际,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办了一场以“强化哮喘教育”为主题的大型健康咨询公益活动。活动中,多位专家呼吁广大患者提高对哮喘的认识,重视规范化治疗和管理,以提高哮喘的控制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活动现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杨冬指出,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6亿人受到其影响。我国20岁以上人群的哮喘发病率约为4.2%,约4750万人患病。然而,高达94.4%的哮喘患者缺乏规范的药物治疗,其中许多人担心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事实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的关键药物,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唐昊进一步解释,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喘息,但非典型症状也包括咳嗽和胸闷。如果不及时控制气道炎症,肺功能将逐渐受损,哮喘急性发作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因此,规范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对于哮喘患者至关重要。

活动现场的多位专家强调,尽管许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擅自停药,但这会导致哮喘症状复发,增加急性发作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持续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减量,同时定期进行随访。此外,患者还应制定书面哮喘行动计划,记录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专家们呼吁社会大众关注哮喘,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重视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哮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海青年航天梦:一飞冲天,为国争光

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青年科技人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背后的技术团队主要由上海的青年们组成。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如“菁锋建功行动”团队的成员们,他们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数万个精密器件的装配,为神舟、天舟等飞船的制造和测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航天局八一二所“载荷热控集成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为航天器提供了有效的热保护措施,使得这些设备能够在极端的高温和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行。同时,他们也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工作的创新发展。

此外,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也在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重要努力。他们举办了多个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科技人才的学术水平,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这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复旦大学核医学专家:创新研发助力癌症治疗

在我国,核医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备受关注。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宋少莉教授分享了她们团队在核药研发方面的突破性成果。宋教授表示,她们的努力旨在解决核药“卡脖子”问题,为广大患者带来福祉。

宋教授指出,核医学作为放射性核素在医学中的应用,涵盖了诊断和治疗的诸多方面。在诊断领域,她们团队已成功研发出多款新型分子影像探针,如99mTc-PSMA SPECT/CT 显像剂和 FAPI PET/CT 显像探针,这些探针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她们团队还致力于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分子探针,以应对国外产品所带来的挑战。

此外,宋教授强调了医学创新产品的研制与应用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她提到,从研发成功到获批应用,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甚至可能面临失败的风险。然而,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她们团队在国内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综上所述,宋少莉教授带领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团队,在核药研发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她们的创新成果将为患者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星际客机载人试飞即将启幕:波音能否圆美航天梦?

波音公司“星际客机”计划展开首次载人试飞

美国波音公司旗下的“星际客机”飞船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6日晚22时34分(北京时间7日10时34分)展开首次载人试飞。该次试飞的主要目的是测试飞船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预计搭载的两名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停留约8天后返回地球。

“星际客机”是一艘可重复使用的锥型飞船,高约3米、最大直径4.5米,最多可搭载7名乘客。此次试飞搭载的宇航员分别是布奇·威尔莫尔和苏尼·威廉姆斯。其中,威尔莫尔是美国海军退役军官,曾两次前往太空,并在国际空间站累计停留178天;威廉姆斯则是一名退役海军试飞员,飞过30多种不同飞行器,曾两次前往太空,并在国际空间站停留累计322天。

此次试飞原定于2017年进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次推迟。在经历了多次技术问题的困扰后,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终于计划在2022年展开首次载人试飞。然而,由于飞船缆线外的保护带材料可燃和降落伞伞绳强度不达标等原因,试飞计划被再次推迟至2023年7月。

如果此次试飞成功,波音公司将有望成为继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之后,又一家与美国航天局合作开展商业载人航天项目的私营企业。

光子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开启量子信息新时代

在我国科技领域的最新突破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院士团队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这一成果为量子物理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途径,有望推动“第二次量子革命”。

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量子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物质在科学界的观测和研究价值巨大。潘建伟团队的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我国的量子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种特殊状态下的物理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研究不需要极端的外磁场等复杂的实验条件,这大大降低了研究的门槛,提高了研究的效率。此外,该技术还可以实现对高集成度量子系统的微观性质进行全面测量和可控利用,这对于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评价道:“这一研究向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一突破性的成果,无疑将对量子信息处理等相关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上海分公司青年突击队:海上油田的‘秘密武器’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团委积极推动青年参与能源报国工作。该团队获得了多项荣誉,如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央企业团工委优秀共青团员、第五届中国海油青年先锋、2023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等。作为国有能源骨干企业,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始终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该公司成立于1982年2月15日,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拥有多家控股境内外上市公司。其主营业务涵盖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领域,并积极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业务。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团委围绕重点任务,找准共青团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大局的结合点、着力点,动员青年立足岗位建功新时代。该团队由科研型、创新型青年组成,现有科研人员28名,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71%。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借鉴国内外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结合海上特有的施工条件,不断磨炼自身本领,突破技术瓶颈,精细刻画古河道内部“甜点”,采用高效开发井型与储层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海上某低渗油气田非压裂方式的气井产能释放,技术成果达到领先水平。

此外,该团队还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如海上风电等。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他们将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发挥团员的积极作用,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上海青年突击队:挑战世界级难题,实现油气田高效开发

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青年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勇立潮头,践行新青年的担当。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系统通过创新的“2+2+N”团青工作体系,为产业青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华,争先创优,勇当尖兵,凝聚青春力量,贡献青春智慧。

“2+2+N”这一工作体系的核心在于学习思考与岗位实践双驱动、科技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双培育、系统各单位团组织与系统团工委特色工作形成梯度化双链接。具体举措包括推动“菁锋建功行动”(简称菁锋行动)和“菁言青年讲堂”、青年“双赛”,以及系统内各单位丰富多彩的的青年特色工作。

菁锋行动旨在激发青年突击队的活力,引导青年们在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中勇挑重担。自2023年开始,菁锋行动已覆盖大国重器攻坚、智慧工厂领航、保供稳增长等多个领域,2024年将进一步拓展至9个领域。在过去的一年里,菁锋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任务完成率达到96.3%。

与此同时,上海市经信系统团工委推荐的团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例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项目部大型邮轮建造管理团队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他们在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制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摘取了世界造船业的皇冠上的明珠。

此外,上海的一群青年还承担了神舟飞船的最后阶段总装任务。他们在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始终坚守岗位,确保了神舟飞船的安全发射。这些青年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中心任务,克难攻坚,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

在保供稳增长领域,上海的电力青年班组日夜坚守、枕戈待旦,成功创建了2023年度“零非停”电厂。他们在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克服高温、暴雨等恶劣天气,确保了地区负荷需求的满足。

总之,上海的青年们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青年的担当,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慢性病患者权益受侵犯:公务员体检标准亟待调整

在我国,一些患有慢性病的求职者在公务员录用的体检环节中被拒之门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期,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监事长周世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他认为,现有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用)》涉嫌职业歧视,应当对其进行修改,以便更好地保障慢性病患患者的合法权益。

周世虹强调,体检标准的最基本原则应该是确保公平,而不是作为选拔的工具。他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水平的提高,部分原本被视为严重疾病的病症已经得到了有效治疗,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体检标准进行调整。同时,他还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对《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用)》进行修订,以便更好地适应现实情况。

周世虹还建议,在修改体检标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慢性病患患者的实际情况,将疾病是否影响工作纳入考量因素。这样可以避免因疾病原因导致的就业歧视,进一步保障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此外,周世虹还强调,《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用)》的法律效力较低,不具备广泛的强制适用性。在实际操作中,法院和复议机关有权对其进行合法性审查。这有助于维护公民权益,防止因体检标准引发的滥用现象。

综上所述,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关注到公务员录用体检中存在的职业歧视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他主张修改现有体检标准,确保公平性和合理性,从而保障慢性病患患者的合法权益。

太阳X1.6级耀斑爆发,我国上空电离层受影响

近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发布了关于太阳耀斑的信息提示。据中心介绍,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度为X1.6级的强耀斑。当时正值我国白天,此次耀斑对我国上空的电离层产生了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将紧密关注事态发展,并确保及时发布相关预报和预警信息。

秦山核电打造国内首个医用同位素规模化生产平台

我国成功研发首套商业堆在线批量化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

近日,我国在秦山核电厂成功研发出首套商业堆在线批量化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实现了我国在短半衰期医用同位素领域的重大突破。该装置的投入使用将有效缓解我国同位素短缺问题,并为我国的医疗事业提供有力的支持。

据悉,该辐照装置是我国在重水堆机组正常运行期间在线装卸靶盒的能力,打破了我国主要堆照医用同位素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该装置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为我国同位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辐照装置的研发历经三年,由秦山核电厂联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苏州江锦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企业高校共同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克服了诸多困难,如全自动化辐照装置的高度集成设计及布置、超长超厚锆合金组件的焊接、高辐射工况下的深井式水下高精度安装等,以确保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各参研单位进行了充分的系统策划和物资准备,提前完成了人员磨合演练和规程验证,最终确保了安装工作的高效顺利进行。

此次研发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同位素产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将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同位素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贡献。

肌肉衰老之谜:揭示细胞异构与延缓衰老策略

研究人员通过对肌肉细胞的研究揭示肌肉老化的奥秘

近日,一项关于肌肉衰老的研究在我国和国际团队合作下取得重要突破,他们利用单细胞和单核测序技术绘制了人类骨骼肌的多模态细胞图谱。该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中的快速肌纤维会减少,耐力肌纤维相对稳定;尽管老年人的肌肉干细胞数量减少,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肌纤维,这些新的肌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肌肉。针对这些发现,研究人员给出了一些建议,以帮助老年人维持肌肉健康和提升运动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肌肉老化过程及其背后的细胞变化和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对多种肌肉细胞类型的观察,如肌纤维、肌核、肌肉干细胞、纤维脂肪前体细胞等,研究人员发现了肌肉衰老过程中的多种细胞变化和调节机制。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具有爆发力的快速肌纤维会逐渐减少,而更具耐力的慢速肌纤维则相对稳定。此外,尽管年纪大的人的肌肉中负责修复与增殖的肌肉干细胞明显减少,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肌纤维,这些新的肌纤维可以发挥特殊的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还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将患者肌肉样本里的细胞或分子特征,对应到他们发布的肌肉衰老单细胞图谱中,以量化其肌肉衰老的程度。同时,他们发现的一些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细胞亚型,或许能为未来靶向性治疗老年性肌萎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逆转肌肉衰老提供可能,对渐冻症的治疗也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针对肌肉衰老的现象,研究人员指出,并非老年人就不应再对提升肌肉表现有所期待。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肌肉状况良好,这表明维持肌肉水平是抗衰的最好方式。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老年人和上班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程度的高强度运动和耐力运动,以保持肌肉健康和提升运动能力。

马头星云高清图:鬃毛细节毕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了通过韦伯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的马头星云的清晰图像。该星云位于猎户座,距离地球约1300光年。据美联社报道,这是迄今为止韦伯太空望远镜所拍摄到的最详细的马头星云图像,图像甚至展示了其“鬃毛”的细节。

马头星云惊现:NASA发布清晰图像

美国宇航局发布马头星云高清图像,揭示神秘天体细节

据美国宇航局(NASA)透露,该机构已通过其韦伯太空望远镜成功拍摄到马头星云的高清图像。此次发布的图像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关于马头星云最详细的图像之一,甚至能够清晰展示其“鬃毛”结构。

马头星云,又称马头状星云,位于猎户座,距离地球约1300光年。这一神秘的天体长期以来一直吸引着科学家们的关注。

本次发布的图像揭示了马头星云的更多细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宇宙中的奇特现象。根据我国天文观测和研究团队的分析,马头星云的“鬃毛”可能是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巨大柱状物,其内部可能隐藏着丰富的恒星形成过程。

未来,我国将继续与全球天文界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实验室安全揭秘:专家详解生物安全实验室分级与使用

实验室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根据我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必须在符合规定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为了开展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并在这些过程中保护工作人员、实验室环境和周边地区免受病原体侵害。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被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安全措施取决于实验室的危险等级。高风险等级的一级实验室需要更加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如高级生物安全柜等。而低风险等级的四级实验室相对较宽松,但仍需保证基本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我国高校和机构会根据实验室的危险等级和实际需求进行实验室的管理和分配。一般情况下,科研团队需要通过申请并获得批准才能使用不同等级的实验室。在申请过程中,科研团队需要提供详细的实验计划和安全措施,以确保实验安全可靠。

总之,生物安全实验室在病原微生物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措施,我们可以降低病原体泄漏和传播的风险,保护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AGI时代:人机共存与和谐共生

在我国,AI技术正迅速发展,并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AI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也开始关注到AI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近期,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提出,AI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这引发了关于人类在AI时代中的地位的思考。

该专家认为,随着AI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可能会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AI可能导致人类核心智力的退化,以及对就业结构和社会分化的影响。他认为,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AI应用设立准则,并确保人类脑力能力得到充分训练和实践。

同时,该专家还强调,AI滥用可能对人类的精神世界产生负面影响。例如,AI可能取代人类在情感和伦理生活中的作用,这可能导致人们对真实情感的忽视。此外,AI滥用还可能破坏美的稀缺性,对人类的审美情趣造成伤害。

总之,虽然AI技术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为了确保AI技术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对其应用进行合理限制,并深入思考如何在AI时代保持人类的尊严和价值。

托卡马克核聚变实现商业化:20秒稳定运行突破

美国和中国科研团队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中取得重要突破,成功提高等离子体密度并实现稳态运行,使受控核聚变技术向商业化迈进。这种技术或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近期,一组来自美国通用原子公司、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在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中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不仅成功地提高了等离子体密度上限,而且实现了等离子体在高约束模式下的稳态运行。这一成果标志着受控核聚变技术向商业化的道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尽管托卡马克反应堆在实现核聚变反应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应用仍需经过严格的测试。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他们在杜布莱特III-D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更大规模的设备上的推广仍需要进一步验证。

尽管如此,这一突破性成果对于未来清洁能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够实现大规模应用,受控核聚变技术有望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助力我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

鸿蒙版澎湃上线:引领数字阅读新时代

鸿蒙版澎湃新闻网今日正式上线,成首批鸿蒙原生应用之一

鸿蒙版澎湃新闻网今日正式上线,成为我国首批面向公众开放开发的鸿蒙原生应用之一。这款基于HarmonyOS NEXT鸿蒙星河版原生智能、原生互联、原生流畅等特性的应用,将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多样化阅读和视听体验。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澎湃新闻网APP端安装用户已超过2.62亿,每日全网触达用户超过4.5亿,是我国重要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全媒体矩阵营销平台。

自2018年至2023年期间,澎湃新闻网获得了包括中国新闻奖、SND全球数字媒体设计大奖在内的超过200个国内外奖项荣誉。此次发布的鸿蒙版澎湃新闻网,利用了HarmonyOS独特的内核、全场景分布式技术和原生智能、纯净安全等优势,可以通过手机、平板、PC、车机等多种平台精准分发资讯内容,为用户带来更精准、更高品质的资讯浏览体验。

此外,作为首批开发、首批上架的鸿蒙原生应用,澎湃新闻网期待与华为及更多行业伙伴共同探索更多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研发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打造全新的智能生态体验,让优质内容触达更多用户。

阿布扎比:全球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阿布扎比大力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助力全球经济增长

阿布扎比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日益加大,旨在促进本地区和全球的科技创新。作为全球商业中心之一,阿布扎比正在打造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以吸引有远见的企业家和人才,为阿布扎比作出贡献。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ADIO)首席竞争官马西莫·法尔基奥尼表示,阿布扎比高度重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欢迎中国公司在中东地区,尤其是阿布扎比开展业务,共同推动创新与发展。

阿布扎比投资办公室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增长机会、搭建战略伙伴关系和拓展新市场。该机构将协助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增强现有产业的竞争力。法尔基奥尼强调,阿布扎比是中国进入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两国有着共同的宏伟目标,阿布扎比正努力实现“猎鹰经济”的崛起。

对于希望进军阿布扎比市场的我国企业,阿布扎比提供了众多机遇,特别是在以创新为核心驱动的高增长行业。阿布扎比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简化审批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放宽设立条件等,以降低企业在该地区的创业门槛。

与此同时,阿布扎比正在加强与各领域的合作,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ADIO与我国建设银行旗下的投资服务公司建银国际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工业、可再生能源、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展开合作。此外,阿布扎比还与中国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ARTE Capital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成立10亿美元的ARTE中阿战略基金,以支持中国公司在阿布扎比的发展。

在阿联酋,共有12家不同类型的加速器和孵化器,他们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指导、办公空间等服务,以支持各类成长阶段的企业。例如,位于阿布扎比的Hub71加速器,自成立以来已吸引了260余家初创企业入驻,筹集了超过54亿美元的风险资本。

总之,阿布扎比正全力支持科技企业的发展,希望通过与各国的合作,实现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夸父一号卫星观测到百例太阳白光耀斑,助力空间天气预报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的消息显示,“夸父一号”(ASO-S)作为我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自2022年10月9日发射以来,已经成功观测到100多个太阳白光耀斑。这一观测结果远超之前的预期,对我国空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之前,人类仅报道了约300例太阳白光耀斑事件。而“夸父一号”卫星团队在对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发生的205个能量较高的耀斑进行分析后,发现了49例白光耀斑,白光耀斑的发生率达到了24%,显著高于之前的观测数据。

据“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介绍,这些观测数据表明,白光耀斑并非罕见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了解白光耀斑的物理本质,卫星团队将继续利用其他卫星的多波段观测,开展全面的研究工作。

自“夸父一号”卫星发射以来,已积累了近600TB的原始太阳观测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这一成果已在国际知名的太阳物理学期刊《太阳物理》和《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

大模型商业化困境:国内创业者在硅谷寻求资金支持

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谈国内大模型发展现状及挑战

近日,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关于国内大模型发展的看法。他表示,当前国内大模型公司正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商业化方面。他认为,我国在大模型领域的基础技术尚可与美国抗衡,但在商业化方面却相对落后,缺乏成熟的软件市场。

熊伟铭指出,尽管国内大模型市场竞争激烈,但许多公司仍处于探索阶段,类似于拿着锤子寻找钉子的过程。他还表示,在未来5年内,国内大模型公司或许难以看到盈利;而在10年内,这一情况可能仍未得到改善。

谈及国内大模型公司的现状,熊伟铭认为,目前国内企业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类是以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为代表的技术信仰派,他们重视技术创新和长期愿景;另一类是以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为代表的市场信仰派,他们更注重大模型的商业模式和短期商业可行性。

针对大模型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熊伟铭表示,未来国内大模型公司将需在各个行业深入挖掘应用场景,以满足用户需求。此外,他认为AI将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生物医疗行业等,从而推动我国科技市场和人均GDP的增长。

拍小租CEO孔令伟:推动两轮电动车租赁行业数字化转型

拍小租CEO孔令伟呼吁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推动两轮电动车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近日,拍小租CEO孔令伟在接受采访时呼吁,我国两轮电动车租赁市场应在未来两三年内建立起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构建良性生态体系,以促进行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孔令伟指出,随着即时配送需求的增加,两轮电动车租赁市场正在经历高速发展。然而,目前市场上存在诸多问题,如车行商户缺乏有效的业务管理工具,导致坏账风险较高,资产管理难度较大等。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以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拍小租已经为我国超过250万名骑手提供了智慧租赁数字化解决方案,降低了他们的入职门槛。该解决方案集租赁业务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分销管理、营销管理、风险管理、定位服务、保障服务、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了租赁企业的经营管理难题。

此外,孔令伟还强调,拍小租在保证商户和骑手权益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明确规定一个月起租,禁止商户和骑手之间的“以租代购”;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团队,及时解决骑手的问题;并根据客诉率对商户进行分级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和激励商户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孔令伟呼吁我国两轮电动车租赁市场在未来两三年内建立起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搭建良性生态体系,促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何祖华:水稻抗病研究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科技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祖华及其团队专注于水稻抗病基因的研究,成功破解了水稻广谱抗稻瘟病问题,使我国在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近年来,何祖华院士带领课题组在水稻品种材料中寻找抗稻瘟病的基因,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07年发现了水稻广谱抗稻瘟病的基因Pigm。这一发现不仅使得超级稻更加抗病,还为全球抗稻瘟病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此外,该研究成果还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有助于提高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社会综合效益。

尽管已取得一定成果,植物免疫系统尚存在许多未知领域和待解决的问题。何祖华院士认为,科研应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内生动力。他认为,不同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长选择研究方向,而最重要的是坚持“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建立独特的研究平台,以实现长期发展。

我国农业科研体系与美国存在明显差异。相较于美国,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而应用研究则主要在种子公司进行。这使得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如何平衡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提高我国农业科研的整体实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药企如何在寒冬中生存与发展

复旦大学EMBA、澎湃科技与上海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近日联合主办了一场名为“家园计划”的第五期沙龙。该活动邀请了达晨医疗基金执行董事王大奎,复旦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邵黎明,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CEO)贾国栋,赛岚(杭州)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米沅,佰诺达集团首席安全官(CSO)周新华,唯信知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CEO葛虎,以及第三代核酸治疗-抗体核酸偶联AOC项目创始人刘茵等多位业内专家参与讨论。

会上,专家们共同探讨了对创新药的理解、生物医药公司在当前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以及如何破除行业“内卷”等问题。邵黎明表示,尽管近年来大规模的投资热潮逐渐退去,但高质量的项目和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仍能够吸引投资者。然而,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生存下去,需要控制成本并寻求融资。

周新华指出,当前的创新药企应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底线,关注临床需求,并积极寻找差异化策略。同时,他还强调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并提出应对策略,如精细化项目管理、及时调整计划和预算等。

葛虎则分享了关于AI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实践经验,强调企业在选择发展方向时要注重差异化,避免盲目跟风。他建议各企业深耕自身特长,利用新技术提高效率,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刘茵则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分享了在选择创新方向时的思考。她认为,在研发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临床需求的变化,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她还提出在管线布局时需关注适应证的选择,以实现差异化竞争。

最后,王大奎表示,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并购趋势将继续。他呼吁国内企业加大并购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扩大自身规模,提升竞争力。

Vidu:清华联合生数科技发布全球首个长时高清视频大模型

清华大学与生数科技联合发布全球首个长时长、高一致性、高动态性视频大模型——Vidu

近日,我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与生数科技正式宣布发布全球首个具有长时长、高一致性和高动态性的视频大模型——Vidu。这一突破性技术标志着我国在视频大模型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并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据悉,Vidu采用了一种创新性的架构U-ViT,将团队的原创技术Diffusion与Transformer相结合。这种设计使得Vidu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长达16秒、分辨率达到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此外,Vidu还能模拟真实的物理世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多种镜头生成能力,同时保持了时空一致性高的特点。

Vidu的发布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清华大学教授、生数科技首席科学家朱军表示,Vidu的生成方式与Sora相似,可以直接从文本描述中生成高质量的视频。在模拟真实物理世界、多镜头语言、时空一致性高以及理解中国元素等方面,Vidu都实现了显著的提升。

Vidu的快速发展源于团队在贝叶斯机器学习和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的长期积累和多项原创性成果。U-ViT架构由团队于2022年9月首次提出,是全球首个将Diffusion与Transformer相结合的架构,比Sora所采用的DiT架构提前了半年。在短短两个月内,团队进一步突破了长视频表示与处理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Vidu视频大模型,显著提升了视频的连贯性与动态性。

朱军教授强调,Vidu的命名寓意着团队一直秉持的创新精神:“Vidu的名字不仅谐音’Vedio’,也蕴含’We do’的寓意。”他希望通过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究机构和全球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视频大模型技术的进步。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探索宇宙 X 射线奥秘

在今天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空间科学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发布了一批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的轨道探测图像。这颗由中国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研制的卫星,像是一个宇宙天体爆发的“捕手”,旨在发现和探索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和爆发天体,并发布预警以引导其他天文设备进行后续观测。自2024年1月发射入轨以来,该卫星的两台有效载荷——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WXT)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FXT)已在轨测试和仪器定标期间获取了多组宇宙天体的X射线科学观测数据,发现了17例新的暂现源和168例恒星耀发。这些观测结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关注,为我国和国际上的光学和射电望远镜、空间X射线天文台协同观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引。下一步,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将继续按计划进行在轨测试,加强国内外合作和数据开放共享工作,为高能时域天文观测和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全球首个全尺寸电驱拟人机器人天工亮相北京

在我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家名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构于4月27日公布了一项重大突破:全球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正式亮相。这款机器人由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以其独特的技术和功能引起了广泛关注。

“天工”身高163厘米,体重仅为43千克,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人形机器人之一。它配备了多种视觉感知传感器,具有每秒55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和高精度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以及3D视觉传感器。这意味着它可以准确地识别和响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此外,“天工”还采用了全新的基于状态记忆的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方法,使其具有极强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强化学习中定位精度差的问题,也改进了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在非结构化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使得“天工”的运动更加精准、流畅。

在测试中,“天工”成功保持了稳定的6公里/小时的速度,甚至在盲视的情况下也能平稳通过斜坡和楼梯。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未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将继续优化“天工”人形机器人通用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开发更多的高质量具身智能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将为训练和迭代人形机器人具身大模型提供重要的支持,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

超薄光学晶体诞生:我国科研团队解锁激光器新境界

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我国科学家宣布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他们发明了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厚度仅为1至3微米,相较于传统光学晶体提高了100倍至1万倍效率。这种新型光学晶体将对激光技术产生深远影响,推动其在微纳加工、量子光源、生物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光学晶体被誉为激光技术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激光器的运行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传统光学晶体难以在有限的厚度内实现高效激光输出,这限制了激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此,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在我国,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最终锁定氮化硼作为最佳选择。但是,仅仅将氮化硼分子一层一层地堆叠在一起并不能满足要求,因为这样会导致激光穿过的能耗过高,从而阻碍激光的高效输出。针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晶体设计方法:通过将每块菱方氮化硼材料以特定的角度旋转并堆叠,可以降低激光穿过的能耗,实现高效激光输出的需求。

这种创新的设计理论和制备方法的成功应用,使得光学晶体得以“瘦身”至1至3微米,而传统的光学晶体厚度通常在毫米级到厘米级之间。这一突破性的成果不仅为激光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北脑二号让猕猴实现脑控,开启新一代人机交互新时代

在2024年中关村论坛上,一款名为“北脑二号”的高性能脑机接口技术吸引了众多目光。这款技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成功实现了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空白。

“北脑二号”的核心创新在于其具备高性能的脑电信号捕捉能力,这依赖于三个核心组件:高通量柔性微丝电极、千通道高速神经电信号采集设备以及基于前馈控制策略的生成式神经解码算法。这些技术共同构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大脑与外界设备进行了高效沟通。

柔性微丝电极的设计使其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和无细胞毒性,能够在电极丝上制作出大量的触点,从而提高信号捕捉能力。经过一年的实验,这种电极依然能够精确地捕捉到脑电信号。

此外,该技术还利用了国内自主研发的算法,能够在大脑皮层神经活动和运动参数之间建立起精确的映射关系,从而准确解析大脑的意图。

尽管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想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还需要克服诸如安全性、稳定性等问题,涉及到电极、芯片、算法、软件、材料等多个环节,因此仍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突破。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众多重要进展,其中一些成果已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重大成果发布环节中,展示了10项重大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包括:

1. 《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该方案旨在推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以及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2. 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的研发成功,这一成果在智能视觉目标识别任务方面的算力是目前高性能商用芯片的3000余倍,能效提升400万倍,有望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有力引擎。

3. 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处理器的研发,这款处理器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采用了开源模式和敏捷开发方法进行联合开发,性能水平已经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4. 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完成了大规模量子云算力集群的建设,实现了5块百比特规模的量子芯片算力资源和经典算力资源的深度融合,总物理比特数达到了590,综合指标进入了国际第一梯队。

5.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提出了“转角相位匹配理论”,通过应用氮化硼成功地制备出了超薄、高能效的光学晶体,其厚度仅为微米量级,能效提升了至少100倍,为新一代激光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6. “北脑二号”高性能侵入式智能脑机系统的研发成功,这款系统首次实现了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为更自然、更灵活的新一代神经假肢的开发等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7. 基于价值驱动的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通通”正式发布,这款系统能够识别人类意图并主动提供帮助,其智力水平已经达到儿童的一定水平,并且正在不断成长。

8. 我国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了迄今最短轨道周期脉冲星双星系统,这是我国在脉冲星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9. 中科院“拉索”项目发现了史上最亮的伽马暴,为研究伽马射线暴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10. 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实现了世界上最长时间的可重复的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以上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的取得,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和巨大潜力。

父食影响子代健康:低蛋白高碳或致焦虑 高脂饮食或引代谢病

研究人员发现,受孕前父亲的饮食类型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他们进行了小鼠实验,发现雄性小鼠在受孕前的饮食结构对其后代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为10只雄性小鼠提供了10种不同的饮食方案,每种方案的热量、营养成分相同,只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不同。经过18周的喂养后,这些雄性小鼠与用标准饮食饲养的雌性小鼠交配。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对这些小鼠的后代进行了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的分析。

研究人员发现,食用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的雄性小鼠所生的小鼠幼崽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症状。这些小鼠幼崽在封闭的迷宫安全区停留的时间更长。另外,食用高脂肪饮食的雄性小鼠所生的小鼠幼崽更容易表现出较高的体脂水平和代谢疾病的特征。

这项研究表明,受孕前父亲的饮食类型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研究人员表示,他们的研究是朝着制定针对父亲的饮食指南迈出的重要一步,旨在降低下一代患代谢疾病和情绪障碍的风险。

泰瑞达机器人事业部全球总裁:中国创新是成功的关键

泰瑞达集团机器人事业部全球总裁谈机器人技术发展:合作和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近日,泰瑞达集团机器人事业部全球总裁Ujjwal Kumar接受了澎湃科技的采访,分享了对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看法。他认为,创新是推动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合作则是实现可持续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泰瑞达集团致力于打造开放的机器人技术生态系统,助力各企业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Ujjwal Kumar强调,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机器人市场中,企业应关注产品、生态系统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而非仅仅依赖成本优势。他指出,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应用场景,才能找到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同时,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如中国企业注重应用创新,也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谈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Ujjwal Kumar认为,人工智能的引入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非结构化环境,具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广泛的适用场景。例如,优傲机器人推出的新型协作机器人UR30,其负载能力和工作范围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可在多种场景下发挥作用。此外,AI技术还能有效提升机器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使其在各种应用环境中都能表现得更为稳定可靠。

对于中国市场,Ujjwal Kumar表示,泰瑞达集团将在价值链、产品、生态系统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布局,实现深度投入,以提升在中国的竞争力。他还强调,实现产品本土化至关重要,为此,泰瑞达集团正努力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总之,Ujjwal Kumar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泰瑞达集团将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携手各方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美好未来贡献力量。

第五期’家园计划’:创新药企如何破双十困境

复旦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药物研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邵黎明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正处于“冷热交融”的阶段,尽管投融资环境严峻,但在政府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下,行业产出的表现依然出色。然而,当前我国生物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产业结构集中度较低、源头创新能力待提升以及临床试验质量需提高等。

为了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在当前环境下突破“双十定律”(即一款新药的研发需要超过十年时间和十亿美元投入)的困境,复旦大学EMBA、澎湃科技与上海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于4月24日在上海张江联合举办了“家园计划”第五期沙龙,主题为“创新药企如何突围‘双十’困境”。本次活动邀请了包括复旦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邵黎明在内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多位业内专家、财务专家和投资专家共同参与,共同探讨创新药的研发、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如何破除行业“内卷”等问题。

活动中,达晨医疗基金执行董事王大奎与其他专家进行了深入讨论。王大奎指出,非创新药在资本寒冬下同样具有价值,因为很多成功的医药公司都是在不创新的情况下实现了业绩增长。而面对资本寒冬,生物科技公司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坚定信心继续前行,即使投入费用高或失败几率大,也要勇往直前。

此外,本次活动还参观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为国家科技部批准、由上海牵头、联合苏浙皖三省相关机构共同组建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复旦大学药学院特聘教授邵黎明表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正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我们相信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在未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2024年中关村论坛:创新引领未来,共建美好世界

在2024年4月25日,北京成功举办了以“创新:建设更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中关村论坛。本次论坛共设有五个主要板块,包括论坛会议和技术交易大会等,涵盖了近120场活动。这些活动聚焦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同时深入探讨了6G、脑机接口、区块链、合成生物制造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论坛的国际参与度非常高,吸引了来自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嘉宾参加。其中,外籍致辞演讲嘉宾的比例超过了50%。此外,本次论坛还征集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0多个参赛项目,其中国际项目占比超过40%。

技术交易大会将进一步突出其全球性、前沿性和实效性,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个创新项目参与。整个论坛活动预计将延续至4月29日。

MBTI揭示跑步者神秘性格密码

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对80名跑步者进行MBTI性格测试和生物力学参数检测,揭示了不同性格类型的跑步者在运动力学上的差异。结果发现,感觉型跑者和直觉型跑者在触地时间、飞行时间、责任因子、步频、腿部刚度等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感觉型跑者倾向于更接近地面的跑步风格,而直觉型跑者则展现出了更动态和有弹性的跑步形式。这一研究成果或将为制定针对性的跑步指导提供参考,有助于预防因跑步方式不当导致的运动损伤。

公共数据:如何释放其价值潜力?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数据的有效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公共数据如何通过有效的运营,赋能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有哪些可行的路径和存在的问题?

复旦大学公共绩效与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牛军珏指出,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在数据方面面临着核心问题。他们既是数据的提供者,又是数据的获取者,但由于数据来源有限,当需要更大范围的数据时,如省级的交通数据,他们往往无法获取。因此,在数据运营和价值变现过程中,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基层政府的创造力和应用热情。此外,政府使用数据的动力何在?公共数据的下一步将如何运营和变现?这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青年研究员陈思明认为,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数据要素的概念。数据不仅具有异质性,而且非常特殊,每个数据的记录和表达都不同。因此,如果要深入探究数据要素概念,就需要思考如何从数据的特异性中提取共性并进行标准化,同时保留数据的独特性。在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需要关注供求平衡的问题。如何使供求达到平衡或至少接近平衡,是发挥数据要素力量的关键。

从微观技术角度来看,数据可视化技术是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途径。数据可视化可以让数据通过图形化手段展示其背后的含义和价值。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支持下,数据的可视化将有助于发掘数据的价值,并实现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

为实现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福建省大数据一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致远提出,应实现供需双方的对接和互动,推动数据业务的标准化和融合。数据局可以牵头梳理业务标准,以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此外,还应重视数据需求的多样性,以便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潜力。

总之,在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数据的有效应用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声遗传学改造细菌疗法:未来癌症治疗新希望

近年来,声遗传学改造细菌疗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疗法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癌症,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于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等。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细菌改造成一种针对肿瘤的“声控炸弹”,通过外部超声波“引爆”,释放药物发动攻击。这项研究于2024年4月11日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叶海峰团队。

声遗传学改造细菌疗法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精确地将药物递送到肿瘤位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对正常人体组织的毒性。该疗法通过将药物蛋白基因插入细菌体内,借助细菌生产所需的蛋白质。然而,如何实现准确递送仍然面临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叶海峰团队开发了一个名为“声控集成基因回路”(SINGER)的技术,通过超声波控制细菌的基因表达。他们首先改造了一种名为VNP20009的减毒沙门氏菌,使其能够响应超声波的刺激来表达和释放功能蛋白。随后,他们将TlpA39转录抑制子引入细菌基因组中,创建出一个可以在超声波介导下局部加热的系统,从而精确控制基因表达和分泌。

研究人员认为,SINGER系统有望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包括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此外,该技术还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工程细菌疗法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尽管声遗传学改造细菌疗法具有巨大潜力,但仍需克服一系列挑战。研究人员需进一步提高细菌载体的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确保其在体内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同时,还需要优化声波设备的性能,以便实现更精确、更便捷的治疗方式。

太阳成凸透镜:可助星际通讯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教授袁丁的研究团队首次观测到电磁波(光波)动态传播,证实太阳日冕的特殊结构以及行星等大型天体可作为电磁信号放大器,或可实现星际间通讯或者能量传输。这一重要发现为我国未来探索外太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理论依据。

袁丁教授领导的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太阳耀斑爆发触发了大尺度的磁流体动力学波,波前以太阳耀斑为中心往四周扩散传播,磁流体动力学波途经过一个巨大的冕洞。”冕洞”充当了”凸透镜”的角色,使磁流体动力学波从由四周扩散变为向焦点逐渐聚焦。实验结果显示,经过聚焦后的磁流体动力学波,其波动振幅增加了3倍,所携带能量流提升了7倍,这一现象具备显著的能量聚焦效应。

这一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数值模型基础。同时,也为科学家们实现星际间通讯和能量传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袁丁教授表示,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在外太空领域的科技进步,为实现人类在太空的长久居住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脑控技术助力:浙江大学实现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

浙江大学脑机接口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侵入式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

近日,浙江大学脑机调控临床转化研究中心神经疾病分中心发布了一项关于脑控汉字书写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成果表明,志愿者只需通过意念想象正常的书写过程,该过程即可被运动区的神经元活动所反映,从而实现侵入式脑机接口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

据悉,这项新技术的成功研发,填补了我国脑机接口领域在侵入式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方面的空白。实验志愿者之一,一位76岁的车祸后高位截瘫患者,利用该技术已能通过意念完成喝水、进食、握手等手部大关节动作。

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研究员祁玉表示:“我们在研究发现,写字的过程与大关节运动存在重要区别,这使得对其的精细控制更具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构建了动态的解码模型,从而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目前,脑控汉字书写的技术突破,对于那些因外伤或中风导致瘫痪的病人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对于渐冻症患者等失去运动和语言功能的群体,如果能通过提取脑电信号来控制外部机械设备,他们就能实现与世界沟通,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未来,随着脑机接口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或许可以涉及到患者的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的重建,实现脑机接口研究的临床转化,为人类带来更多可能性。

商汤科技发布全栈大模型产品矩阵,助力各行各业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发布行业首个云、端、边全栈大模型产品矩阵

近日,我国知名的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在2024商汤技术交流日上正式发布了行业首个云、端、边全栈大模型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规模场景的应用需求。此次发布的产品矩阵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金融、医疗、代码、视频等,旨在助力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发展。

在此次发布会上,徐立还公布了最新一代大模型产品——“日日新SenseNova 5.0”。这款产品采用了混合专家架构(MoE),经过超过10TB的token训练,覆盖了大量合成数据,推理时的上下文窗口达到了200K左右。相较于上一代产品,日日新SenseNova 5.0在知识、数学、推理及代码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其综合能力已全面对标国际领先的GPT-4 Turbo模型。

此外,商汤科技还在本次发布会上展示了其在终端设备上的一款大模型产品——“商汤端侧大模型”。这款产品能够满足各类终端用户对大模型技术的应用需求,具有较快的推理速度,同时在图像编辑等功能上也表现出色。

未来,商汤科技将继续加大在大模型领域的投入,通过不断创新和研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时空组学揭示肝脏奥秘:新技术助力疾病治疗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多家单位合作,首次构建小鼠肝脏高精度时空图谱,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近日,杭州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大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外机构合作,在国际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两篇关于小鼠肝脏的研究成果。此次研究首次成功构建了小鼠肝脏的高精度时空图谱,揭示了肝脏的空间分子特征与损伤修复中的分子机制,为未来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体器官,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如代谢、合成、消化、免疫等。然而,其复杂的生理机制仍有很多未解之谜。华大研究院自研的Stereo-seq时空组学技术在此背景下发挥了关键作用。该技术能够在纳米级分辨率上将肝脏细胞的空间信息与细胞基因等分子信息相结合,实现对肝脏的深层透视和建模。

两项研究分别关注小鼠肝脏在稳态、肝切除和再生过程中的时空变化。其中,一项研究发现小鼠稳态肝脏中的细胞类型、基因表达和微环境信号的空间特征,以及部分肝切除后对应的时空动态变化如何协调准确的肝再生。另一项研究则关注胆汁淤积损伤后肝脏在自我修复时的分子过程。

通过对小鼠肝脏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肝脏中存在约50-200微米的免疫微结构,主要由T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研究团队推测其可能是肝脏免疫响应的特殊机制,可协助肝脏抵御外源细菌或抗原。

此外,研究团队还在肝脏的门静脉-中央静脉轴上解析了不同类型肝细胞的基因功能分布特征,并识别出一系列具有区域化分布的基因。

未来,华大研究院将继续利用时空组学技术探讨肝脏的奥秘,并将相关技术应用于临床肝脏代谢性疾病、癌症、衰老等问题,以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百日咳再现:疫情升温警惕!

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宿主,各年龄段均可感染。近年来,国外对“百日咳再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和成人已经成为百日咳的主要发病人群。我国也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加强防控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2024年4月3日的呼吸道门诊室外,看到许多患者正在等待就诊。当前正是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据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2024年1月1日至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其中,1月份报告15245例,死亡5例;2月份报告17105例,死亡8例。这些数据表明,2024年前两个月发病数已接近2023年全年,报告死亡病例数已达到2018-2023年的总和。

百日咳,又称“百日咳鲍特菌”,是一种由该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可持续2至3个月。该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及儿童,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近年来成人百日咳病例也不在少数。

百日咳是一种历史悠久、危害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首次明确记载的百日咳暴发流行出现在巴黎内科医生Guillaume de Baillou编写的《Epidemia et Ephemerides》一书中。当时的医生们对疾病的原因并不清楚,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观察性描述。

在我国,百日咳发病率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较高,年发病率在100~200/10万之间。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政策,将百白破三联疫苗(DTP,即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纳入国家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近年来在一些实现百日咳疫苗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中,百日咳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引起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关注。

为防止百日咳的传播,我国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例如,对患有百日咳的病人要进行隔离治疗,确保周围的人不被感染。同时,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此外,还加强了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了人们对百日咳的认识,增强了自我防护意识。

总之,面对百日咳的挑战,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科州药业创新药获批上市,成我国首个自主MEK抑制剂

科州药业创新药妥拉美替尼获批上市,用于治疗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

近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方网站公布,上海科州药物研发有限公司(简称“科州药业”)研发的创新药妥拉美替尼(商品名:科露平)获得上市许可,用于治疗含抗PD-1/PD-L1治疗失败的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用于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

据了解,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源于表皮黑色素细胞或色素痣的高度恶性肿瘤,常见于皮肤,是我国皮肤恶性肿瘤的第3位。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万名新发黑色素瘤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50-69岁,近年来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疾病负担逐年加重。NRAS 和 BRAF 是人类黑色素瘤中突变率最高的两个驱动基因。针对BRAF V600位点突变的患者靶向抑制剂已展现不错的疗效,但携带NRAS突变的病例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NRAS突变黑色素瘤对免疫和化疗反应较差,接受抗PD-1治疗的整体客观缓解率(ORR)约为6.1%。然而,妥拉美替尼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接受该药物治疗的患者 ORR 达到34.7%。

科州药业表示,此次获批基于一项关键 II 期注册临床试验的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00例 NRAS 突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结果显示,截至2023 年2 月19 日,接受妥拉美替尼治疗的患者 ORR 为34.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2个月,1年总体生存率(OS率)为57.2%。此外,妥拉美替尼整体安全性良好,最常见与治疗相关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包括血肌酸激酶升高、腹泻、水肿等,研究过程中未见受试者因研究药物而死亡。

妥拉美替尼的成功上市标志着我国在黑色素瘤靶向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作为首个针对NRAS突变黑色素瘤的自主研发靶向药物,妥拉美替尼将为这一领域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香港高校助力内地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打造未来领袖

香港中文大学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内地发展

近年来,香港中文大学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期将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服务于国家及社会发展。学校积极拓展与内地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广阔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陈伟仪教授表示,学校一直鼓励教授创业并将研究成果商品化,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此外,学校还设立众创中心,为师生和校友提供创业托管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截至2023,众创中心已成功培育90余家小企业,其中四家已晋升为独角兽企业。

为加强内地与香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香港中文大学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了6个产学研基地,提供创业托管服务。学校还与内地26所院校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旨在培养更多高端人才。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认为,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的重要使命。他表示,学校致力于将研究、创新与企业建设成一个富有动力和生产力的连续流程,以实现科技成果向社会输送,产生实体利润,并将创新传播至全球。

学校的研究人员,如林汉明教授,正努力将大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价值。学校希望借助内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国家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总体而言,香港中文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内地发展注入活力。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与内地的合作,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OceanBase 4.3升级:PB级实时分析,秒级实时分析

OceanBase 4.3版发布列式存储引擎,打造PB级实时分析数据库,助力TP/AP一体化

近日,我国知名数据库厂商蚂蚁集团原生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 4.3版正式发布,引入列式存储引擎,构建起PB级实时分析数据库,实现了秒级实时分析,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事务处理(TP)与分析处理(AP)的一体化。

作为数据库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列式存储引擎能够高效地管理大量数据,提高数据读取速度。OceanBase 4.3版采用列式存储引擎,可以支持多种存储方式,包括可行存、可行列混存和可列存,有效降低了数据导入延迟,提升了实时分析处理能力。此外,OceanBase 4.3版还融入了分布式TP核心能力的小事务写入技术,进一步消除了数据导入延迟,以满足更为严格的AP实时分析需求。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更强大的数据实时分析能力。在此背景下,OceanBase 4.3版的推出,将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OceanBase 4.3版已经得到了众多行业客户的认可,其中包括海底捞等知名企业。海底捞将OceanBase应用于会员系统,不仅实现了事务处理,同时也进行了实时分析,为每位会员推荐个性化的内容,实时分析算力提升了30%,数据库成本降低了35%。这一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OceanBase 4.3版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异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