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我国境内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活动,促进该领域健康有序发展,保障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24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规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落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明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唯一产品识别码管理流程、无线电发射设备及使用频率规定等具体管理制度。此外,《规定》也强调了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的监管,要求他们为其生产的无人机设置唯一产品识别码,并在投放市场前向工信部备案。同时,《规定》明确了自备动力系统的飞行玩具不在其中,其生产无需遵循此规定。
在航空安全方面,《规定》明确规定,生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企业应严格遵守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无线电管理相关规定,并依法取得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对于装载的接入公用电信网的电信设备,也应依法取得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这些规定的出台是为了防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空中出现故障,从而确保公众的安全。
在网络安全方面,《规定》强调了重要性,要求生产者不得在无人机中设置恶意程序,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相关部门报告。同时,鼓励企业使用商用密码等技术手段来保护网络与信息安全。这将有助于提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网络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发生。
对于监督检查,《规定》明确指出,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省级通信主管部门应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将依照《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同时,对于监督检查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也将依法予以处分。这将进一步加大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活动的监管力度,确保无人机的合法合规运营。
此外,《规定》还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研发、设计、生产和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例如,规定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应遵循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并要求企业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考虑航空安全、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同时,规定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检验和认证程序,要求企业对其生产的无人机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
总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若干规定》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该规定将进一步规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活动,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